阅读历史

一八七、审稿(中)(2 / 2)

作品:史上最强大学|作者:何事公|分类:都市生活|更新:8个月前|字数:2240字

托比亚斯说道:“这也是我第一时间把论文发给你的原因。”

柯丁教授迟疑着说道:“如果论文其他部分没有问题,无疑将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量级论文,也完全符合我们期刊的定位。但就像你在邮件里说的,要想研究透彻这篇论文,可能需要统计物理、概率论、代数几何等诸多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所以,虽然我很想尽快给伱反馈快速意见,但这无疑是困难的!”

“给你五周的时间?”

所谓的“快速意见”,并不是说上午发过去,下午就要得到回音。数学发展到今天,各学科分支之间,早已到了隔行如隔喜马拉雅山的地步。尤其是敢于投稿《Acta. Math.》的论文,难度更是爆表。想让编委们给出快速意见,肯定需要充足的时间。

好在对于《Acta. Math.》素来以审稿周期长着称,动辄3个月以上,倒也不差那一两个星期。

柯丁教授有些为难:“这——”

托比亚斯又道:“老兄,你应该明白,我们并不需要完整的审稿报告,只要一个倾向性的意见来说服全体编辑委员会接收这篇文章就可以。至于后续,我们会找到更多、更专业的审稿人,比如陶、舒尔茨,甚至是威腾、格罗莫夫。”

柯丁教授沉思片刻:“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在学校里举办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你知道的,在我们学校从不缺乏统计物理、概率论、代数几何或者其他任何领域的顶尖学者,必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托比亚斯却问道:“编委把一篇尚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拿出来公开讨论,这符合学术伦理吗?”

柯丁教授笑道:“那我们为什么不像当初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那样,由编辑部邀请作者就该问题进行公开学术演讲?一来编委可以直接和作者进行交流,如果论文没有问题,期刊直接予以刊登;二来,不是更直接、更快捷、更有影响力?”

托比亚斯马上表示赞同:“好主意!我想,乌普萨拉大学会很乐意提供这种便利。”

“但我觉得,麻省理工学院才是更好的选择。”

“老兄,乌普萨拉大学创立于1477年,是拥有500余年历史的北欧地区的第一所大学。连诺贝尔奖创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都是我们学校的校友!”

柯丁教授笑了:“可是你们连一位菲尔兹奖得主都没有。如果不是斯万特·帕博先生(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你们上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甚至应该追溯到六十年以前。”

这就有点揭老底了!

托比亚斯哑口无言。

柯丁教授又道:“相比之外,我们学校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涵盖了97位诺贝尔奖得主、8名菲尔兹奖获奖者、26位图灵奖得主。难道不是更合适吗?”

托比亚斯强忍着挂断电话的冲动:“我觉得考虑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首先,我们需要得到编辑委员会的同意,来接收这篇论文。其次,作者同不同意进行公开学术演讲还是个未知数,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他不是佩雷尔曼那样的隐士!第三才轮到考虑演讲的地点。不是吗?”

柯丁教授却信心满满:“我们期刊虽然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各位编委的眼光也极其挑剔。但毫无疑问,这篇论文符合所有要求。如果这篇论文都得不到编辑委员会的认可,那么我们期刊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托比亚斯如果学过中文,此刻一定会说:这是反将一军,把我放在火上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