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14章 王怜遇险拐危急时刻(1 / 2)

作品:穿成极品恶婆婆后,我带着系统种田发家|作者:江陌南|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5-28|字数:6545字

王敬见大哥如此表态,也坐不住了,说:

“娘,你说得很对, 我也赞成,我自己当时在这做木工的时候,也觉得束手束脚的,又怕吵大家休息,地方也小。

现在那边工坊快要建成了,工具都搬过去,挺敞亮的。

所以, 我觉得还是要有独立的地方, 做事情比较方便。”

见大家意见统一了,刘婉心头气也顺了一些,说:

“行,那木工坊搭好,就继续搭食品坊。”

其实吴慧在说那些反对的话时也是脱口而出,没有经过大脑。

现在她在王家没有什么底气,她最大的底气应该就是肚子里的孩子。

但现在孩子还没生出来,也不知是男是女,如果能生个儿子,她的腰杆就硬了。

这是如今的女人普遍的想法,嫁人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能生儿子,能生儿子,就在一个家庭站稳了脚跟, 公公婆婆知趣的, 甚至要畏惧儿媳妇几分了。

因为这意味着家里的“皇位”有人继承了, 而两个老家伙以后老了,养老还得靠“皇位”继承人,能不客气点吗?

刘婉不知道吴慧这种想法, 要不然肯定会嗤之以鼻。

新时代的年轻女性们去父留子事件层出不穷。

如果女人不想结婚,反正也就是一个单细胞的事,还能够选择优良的品种,可没人觉得有个儿子就能够为所欲为,指天怼地。

但是吴慧短视的发言还能统领家里人的想法,这不由让刘婉心生警惕。

一个家庭,如果当家主母眼光短浅,那就会把家庭带入万劫不复的深坑。

吴慧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了,不能还这样带着村妇级的“思想觉悟。”

但是吴慧现在怀孕,身子不方便,刘婉决定等她生完孩子,就带她去见见外面的世界,让她开阔眼界,不要那么短视。

这就像是一个原本天天吃榨菜就方便面的人,还以为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美食的人。

如果吃过五星级饭店的菜,她就会懂得,这世界上比方便面榨菜好吃的东西多得海去了。

吴慧这是第一次对家庭事件发表意见,然而她的提议却被婆婆无情的拒绝了,最后还“逼”得王孝和王敬要表态, 吴慧心里很不爽, 很委屈,却又不敢说什么,只能够低眉顺眼地假装顺从。

至于她心里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至少表面上毫无波澜。

第二天一大早,刘婉刚起床,还没吃饭,就约赵氏上山挖笋。

刘婉背着竹筐“吭哧吭哧”地来到赵家喊赵氏时,赵氏正在喂鸡。

刘婉说如果赵氏现在要是不方便,她就自己去。

虽然有点讶异刘婉这么早就要上山,但也没觉得什么不妥,农家的时间也没有特别规律,想到什么做什么就是了,于是马上应和着背上竹筐就上山了。

刘婉的体力好,既然收到了系统的警示,知道未来会有饥荒,有心要多收储一些粮草。

于是,她慢慢的走到离赵氏较远的竹丛中,快速挖了不少的笋,然后放入自己的美食储物柜。

未来她的美食储物柜可以收储10吨美食,笋再多,只是占其中一小部分,而且这是应季的菜蔬,还有饱腹感,过季后就没有了,所以刘婉有多少就收多少。

“刘大娘,你在哪呢?”

赵氏埋头很投入地挖笋,好长一段时间,才发现没看到刘婉的踪迹了,便放声大喊。

刘婉的声音从比较远的地方传来,说:“我在呢,我能听到你,放心。”

赵氏闻言,又继续埋头挖笋。

笋并不好挖,因为笋都长在竹下,土里有很多交错的竹根,细韧绵长,要挖开这些竹根,还得费点功夫。

赵氏一早上挖了五根笋,但是赵氏歇息时,一看刘婉挖了满满一筐的笋,比她还多了5、6根有余,这让赵氏钦佩不已,觉得刘婉真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赵氏哪里知道,刘婉至少还藏了20根笋在她的美食储物柜里。

为了掩饰,刘婉挖开笋后会回填,花费的时间多了一些,要不然还能挖得更多。

上午差不多8:30的样子,两个人已经在山上挖了两个多小时的笋。

二人满载而归,披着霞光从山上下来。

刘婉到家后,见大家都起床了,都在各自忙活,她便把笋放下,吩咐王礼待他们去镇上后,把笋煮了,剖开晒笋干。

王怜把水番鸭赶去河里了。

这些水番鸭个头见长,每天在河里自己逮鱼虾吃,毛发油光发亮,长势喜人。

王怜已经开始花痴水番鸭什么时候下蛋了。

见刘婉这么早上山挖笋,王怜便问说:

“娘,你怎么那么早上山?也不叫我。”

“我上山还不是为了赶集,今天要和关掌柜打听一下,有没有店面可以租。”

王怜一听,玩心又起,又想跟着娘亲一起去镇上。

王怜很懂得撒娇,又当刘婉的小挂件,一直牵着她的衣角,看她可怜巴巴的样子,刘婉也舍不得拒绝她。

她对小棉袄一向心软,于是便把王怜滴溜上牛车,一起到镇上。

说起来,王怜也很可怜,从小到大去镇上应该不会超过5次,前几次还都不是什么愉快的记忆。

原身要去镇上追打王大志,王怜还小,在家里没人带不行,只好抱着她去镇上挨个赌馆找过去。

赌馆里那些凶神恶煞的人把王怜都吓得做噩梦了,从那以后,很长时间说去镇上,王怜是怎么也不肯去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娘亲笑容越来越甜,脾气也越来越暖,王怜情不自禁想要靠近她。

母女间的感情,最好的就是双向奔赴,王怜喜欢她,刘婉也不忍拒绝女儿,于是三个人乘着牛车,高高兴兴进城了。

先到望江楼交了卤鸡爪,关掌柜还没来。

酒楼要到正午营业,所以关掌柜一般上午10点左右才会来现场转转。

刘婉也不急,她现在要先去卖烤肉,没空问租店面的事。

和昨天一样,除了烤肉,他们现在还卖炸油条。

娘和大哥在忙,王怜也没闲着,懂事地在边上帮着收钱。

刘婉心疼她,见她那么懂事,就拿了十文钱给她,说,让她自己去买点想吃的零嘴。

王怜拿了钱,高高兴兴就离开了。

说起来,刘婉的安全意识也是太低了,毕竟她是现代社会过来的人,到处装有监控和天眼,尤其在热闹的集市上,防范意识没有这么高。

刘婉又没什么带孩子的经验,根本没想到家人不在身边时,孩子四周的险恶。

所以等到二人烤肉和油条卖完,准备收摊的时候,刘婉这才猛地发现王怜不在身边。

“咦,你妹呢?刚才说是去买零嘴了,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

王孝一听也一脸懵,他一直忙着做生意,哪里顾得上看王怜。

而且王怜平时也很懂事,都在他们身边绕,没想到一个没交代,竟然不知道跑哪去了。

王孝开始还算淡定,道:

“娘,咱们赶紧去找找。如果买零嘴,应该是往集市上去了。”

刘婉努力回想,记得王怜拿着钱蹦蹦跳跳,好象的确是往集市上走了。

她那么贪吃,也许因为东买西买,所以才没回来。

二人赶紧收好摊子了,赶着牛车就往集镇中心走去。

谷口镇这条最热闹的商业街也不长,不过两百米左右,所以母子俩很快就看了一遍,都没见着王怜。

刘婉开始有些急了。

而且一路走过来,留意之下,她看到镇上多了许多陌生面孔,这些人衣着和本地不太一样。

他们衣衫褴褛,面容间带着憔悴,还有一些人面色凶狠,一脸戾气,一看就是有经历的人。

刘婉想起系统提醒她的,说是北方旱灾,会有很多人逃荒过来,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应该就是逃荒来的流民了。

刘婉心揪了起来了,一旦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灾荒之年,就会有很多犯罪案件发生,以前那些小孩子被拐卖的新闻顿时浮上了刘婉的心头,刘婉的心揪了起来。

她慌张的对王孝说:“孝儿,怜儿不会被人拐子拐走了吧?”

“应该不会吧?”

王孝一听也慌了,说:“娘,要不我们把牛车放在望江楼,分头去找如何?”

“好。”

王孝把牛车赶到望江楼后院,和顾伙计打过招呼,说了缘由。

顾伙计一听刘婉有事,立马就答应了。

这时,关掌柜正好从后厨出来,看到刘婉母子,打了个招呼,奇怪地问他们:

“你们何事这么慌张?”

刘婉赶紧说了王怜的情况。

关掌柜听了,脸色也严肃了起来。

一看到关掌柜这副样子,刘婉心更慌了,忐忑不安地问:

“关掌柜,不会真的有拍花子吧?”

关掌柜郑重地道:“从前年起,其实北方就有旱灾了,这两年更是加剧了,导致大片土地颗粒无收,北方那边不太平起来,除了强盗,土匪,还有反贼。

之前官府管得严,他们过不来,但是一连三年旱灾,官府也吃不住劲了,眼一眼闭一眼,最近咱们镇上也陆续来了一批的流民。

说实话,从北方能走到这里,一路上没吃没穿怎么过来的?想想就知道了。”

关掌柜的话让刘婉心里沉甸甸的。

她万万没想到,北方的旱灾还招致起了反贼,她在这边生活,一点也没有听到任何信息。

想想也不奇怪,这个年代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就连报纸也没有,就算隔壁村里发生盗抢在案,估计都得十天半月才会听人说起。

信息量都掌握在官府手里,如果官府保密,普通老百姓什么也不会知道,他们只知道眼前能看到的那点事。

如果象关掌柜说的,王怜落在这些人手里怎么办?

一想到王怜那可爱的笑脸,看她时的亲热劲,刘婉的心就纠结起来。

但这起意外也让刘婉明白,她和这些孩子们产生了真正的感情,此时听说王怜有事,她心里就象被割了一块肉。

“怜儿要是有什么事,我也不活了!”

刘婉完全是下意识说出这句话来,眼眶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