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3章 59更帅之争(1 / 2)

作品:青龙剑传奇之寻剑记|作者:廿尘|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2-05-27|字数:2403字

兰陵王被毒死的消息传到北周国内,周武帝宇文邕闻之,掩饰不住极度的狂喜,当朝宣布国内大赦,同时全国放假三天,以示庆贺。

北周朝廷之上,亦是群臣激奋。这是自权臣宇文护被击杀以来,大家第二次看到一向以稳重内敛著称的周武帝竟然在朝廷上如此开心到忘形。

大家都心知伐齐是周武帝一直以来的心愿。

武帝上台后,一直致力于改变北周长久以来国力困乏、兵力微弱、经济落后于北齐的窘状,在经济、军事上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行并改进了北魏年间的府兵制度,实行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并以免税作为奖励,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北周军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从军热情,使大周开始变得兵强马壮,战备充足,具备了一举伐齐的资本。

不过唯一遗憾的是,随着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和大将斛律光的横空出世,大周伐齐之事却屡屡碰壁;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北周缺少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可以在战场上一对一地硬钢高长恭和斛律光两位大将。

没想到如今齐后主高纬自毁长城,接连毒杀了斛律光和高长恭两个国家柱石,清除了北周伐齐的最大障碍,不能不说是天助大周。

如今万事俱备,伐齐大事重新被周武帝摆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众大臣皆山呼万岁,祈祷周武帝早日心想事成。

为了保证这次伐齐战争能够一蹴而就,一举攻之,周武帝对前几次伐齐战役的失败进行了总结,决定改变以前拖延散漫的战术作风,不再任用那些已经退居二线的老将作主帅,而是另辟蹊径地在众武将中重新谋求一位雷厉风行、战风剽悍的年轻元帅带兵出战。

在古代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中,将帅的指挥风格不但会直接影响战略战术的制定和运用,而且还是决定战场胜败的风向标。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将,虽然战争经验丰富,但毕竟廉颇老矣,且战场指挥风格早就被敌军研究摸透,很难再施展出其不意的战争妙计;与其被动,到不如启用一个全新的、能够运筹帷幄的年轻将帅,说不定在战场上可以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反倒更有把握获得胜利。

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快速筛选谋取一个称职的伐齐元帅。

三天国假一结束,周武帝就在第一天的开朝早会上把问题摆上了桌面。

一班朝臣当庭便议论纷纷,各自小声提议着自己心仪的元帅人选,不过却没有人敢主动出列奏本。大家已经习惯了在朝廷上“左看皮阿罗,右看韦孝宽”,这两个人不发话,一班朝臣是不敢造次的。

皮阿罗的威望自不必说。

这里现在单说说勋国公韦孝宽。

韦孝宽是三朝元老,此时更被周武帝宇文邕官拜为当朝大司马和上柱国重职。他虽然年近古稀,但由于一生戎马生涯,战功卓著,因此是北周一班武将中是最得人心的最高军队主帅。

特别是权臣宇文护被剔除之后,劳苦功高的韦孝宽被周武帝直接提名顶替了宇文护大司马的角色,并被赋特权协助病重的军师皮阿罗,由两人互助处理北周军队中的大小事务。

此时坐在朝臣右首的韦孝宽,看见满班朝臣的眼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他明白众人的心思:表面上看是大伙在卖给他面子-----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蝉儿敢出声?实际上众大臣可能更顾及另外一层考虑:就怕这次遴选是武帝的借口,借选帅之名行甄别之实,摸清各个文臣武将之间的亲疏关系,以便将来一一击破。

这种事在北齐历史上就被文宣帝高洋干过一次。

当时高洋上台伊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于是借选将之名欺骗大臣们主动在他和哥哥高澄之间站队曝光。凭此计让他很容易地甄别和剔除了朝中暗藏的文襄帝拥趸者,干净利索地净化了自己的朝庭队伍。

“陛下,自古我大周地盘,虽然富庶不如中原,但却是地灵人杰、文臣武将倍出之地。且不说太祖文皇帝的雄才武略,单是他手下的那一批战将,哪一个拉出来也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从西魏初期的八大柱国,和后来的小十二柱国,哪一位现在听起来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李虎,李弼,赵贵,杨忠……,只可惜这些英雄都早早追随太祖文皇帝而去。否则,以他们的合力一击,甭说是一个高长恭和斛律光之流,就算北齐有项羽再世,吕布重生,这天下也早已是我大周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