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94章 藩王先死,小朱笑醒(2 / 2)

作品:我要做太孙|作者:我要做皇帝|分类:穿越架空|更新:2022-08-10|字数:4816字

设想一下,如果朱棣没有迁都北平,北方的两道屏障仍然存在,或许大明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第三条防线,是在西南和湖广,这是为了防备西面的敌人,彻底巩固政权。

而在京城周围,则没有分封诸王。

朱允熥知道,刚才马和的话还没有说完。

其实北方两道屏障的设置,对藩王也是一种天然制衡。

一线外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二线内屏藩王在中间顶着,这就会导致他们的造反很难成功。

二线内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一线外屏藩王负责包抄后路,配合中央两面夹击。后者的造反也很难成功。

所以他们是互相辖制,互相制衡。

总不至于所有的藩王一同造反吧。

人聚在一起都是讲究利益,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谁能不争不抢?

而京城附近因为没有藩王,不担心重演西晋藩王反噬皇权,导致八王之乱的一幕。

也不必担心像唐朝一样,边境藩镇造反,皇帝拿藩镇一点办法没有。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批评朱元璋,说他分封就是为了宠儿子。

其实这话有失偏颇。

因为朱元璋如果真的是为了宠爱自己的儿子,何不把他们纷纷到南边富饶和平之地?

这样也可以享受安乐嘛。

还不用担心藩王执掌兵权,对朝廷造成威胁,不至于将来中式之间产生战争,和和美美,何乐而不为呢?

不敢朱元璋在这件事上有没有私心,但他的出发点、侧重点,总是在天下!

他是为了天下的安稳考虑,这才如此分封诸王。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刘彻就曾经感慨刘邦为什么不把那些藩王封在北边!

其实自私一点想,站在汉武帝的那个位置上,谁都会心中不平!

凭什么自己要和匈奴人竭尽全力的展开战争?

而那些藩王在后面吃香的喝辣的?

要是真把藩王封在边境……

这样先和敌人打仗的是藩王,就算是打不过要死人,死的是藩王!

皇帝笑都能笑醒!

朱元璋这么做,就是要把权力捏在自家人的手中,避免出现权臣乱政的局面。

而大明的藩王,与西汉和西晋有所不同。

明朝的分封,更像是朱元璋仿照元朝诸王出镇制的翻版。

藩王没有地盘,所谓的地盘就是王府。

藩王也不能拥兵自重,所谓的拥兵权,就是自己王府的护军,最多只有三卫兵马。

朝廷的军队,没有朝廷命令,藩王调不动一兵一卒。

因为这些兵马虽然会受他们的节制,实际上上下官员都是由朝廷任命的!

甚至就连他们的卫兵,也是由朝廷调派而来,在需要的时候也是需要上战场的!

而且明朝的藩王在没有地盘,没有兵权的情况下,实际地位只相当于总兵。

他们与总兵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是皇子的身份而已!

所以朱元璋的构想,在那个时代已经非常完美了。

一条是长城防线,一条是秦岭淮河防线,只要好好经营,足可保证万无一失!

可事情,许多时候事与愿违……

碰上了一个比猪还蠢的建文帝,你能有什么办法?

硬是宠信黄子澄和方孝孺,把朝廷的那些忠臣,那些有识之士全都撇在一边,居然开始了削藩!

而且还是从靠近都城的第二道屏障,以及湖广的几位藩王开始下刀……

但凡朱允炆听进去齐泰和其他人的一点儿忠言,也不至于落下那么个结果!

朱允熥是绝对不会迁都的。

有那么多的藩王顶在前面,替自己攻打敌人,替自己排忧解难,

自己在后方享受……

呃……调度指挥不香吗?

至于说会不会被藩王掌控军权,朱允熥虽然会往这方面思索,但这是绝不会实现的!

藩王可以拥有自己的势力,但绝对不会那么多!

朝廷有的是办法制衡!

“王忠!”

“奴婢在,请皇爷吩咐……”王忠躬身行礼道。

“讲武堂和国子监,是不是该开课了?”

“回禀皇爷,过了元宵节就开课。”

“嗯。”

朱允熥道:“讲武堂也该改一改名字了,你去让人制作一块牌匾,写上“大明讲武堂”几个字,到时候送过去。”

王忠迟疑了一下说道:“皇爷,这牌匾上的字,最好是由皇爷亲自书写……”

“嗯……”

朱允熥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也好……到时候你提醒我过去看看。”

“是,奴婢遵命!”

有国子监和讲武堂这两大利器在手,朱允熥不惧怕任何人!

如果当地的官员与藩王结交,朱允熥立刻就能够在国子监选择一起对自己忠心的人,立即前往!

如果武将与藩王交好,讲武堂里出来的人,就会立刻取代他们!

人和权利,都捏在自己的手里,有什么可惧怕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