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87章 登基与年号(2 / 2)

作品:我要做太孙|作者:我要做皇帝|分类:穿越架空|更新:2022-08-10|字数:5066字

“倭奴国使臣觐见,恭贺大明皇帝……”

“苏门答腊使臣觐见……”

朱允熥在洪武二十八年冬至日登基,可要改元,还要等到明年。

不过这中间隔的也没有几天了。

登基大典举行完毕,宫里举行宴请百官的宴席。

不过朱允熥却没有参加,而是来到后宫朱元璋处。

朱元璋见他来了,便笑着问道:“怎么不在前朝同百官宴饮,来咱这个糟老头子这里做什么。”

朱允熥此时已经退下冕服,身上穿着一身崭新的朝服,闻言笑道:“孙儿不在,百官们才能放开了吃喝,否则不知道有多么拘谨呢,皇爷爷您吃了没有?孙儿陪你一同用饭。”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对一旁的尚膳监太监而聂道:“皇帝饿了,你们还不赶快上饭,要是登基的第一天就饿坏了大明的皇帝,非闹出笑话不可!”

“是,奴婢遵命。”

宫女捧着饭菜鱼贯而入,不一会儿就把一张桌子摆的满满当当。

朱允熥上前扶着朱元璋坐到饭桌前的椅子上,看了一眼饭菜道:“皇爷爷平常没这么多菜吧,怎么今日这么奢侈,这可不像您的风格呀。”

“还不是你来了,他们为了讨好你这位新君,能不在饭菜上多下些功夫吗。”

“要按皇爷这么说,那真得打他们板子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皇爷爷为尊,讨好新君有什么用,能伺候好皇爷爷那才是第一等的大事!”

“就你会拍马屁!快吃吧!”

二人一边吃着,一边叙话,气氛很是融洽。

朱元璋加起来一片肉放在他的碗里,问道:“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取了“宣武”这个年号。”

朱允熥嘴里吃着饭问道:“皇爷爷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年号,关系重大!

是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用于表示年份。

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此后就形成了制度,历代帝王在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的时候,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大多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也用这个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洪武帝、洪熙帝。

朱元璋道:“没有什么不妥的,只不过咱的年号是洪武,已经被人说是张扬武力,以武为尊了,你再弄个什么“宣武”的年号,他们就更有可说道的了。”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礼部和鸿胪寺,以及朝中的几位重臣所拟定的年号当中根本没有宣武二字。

说给的参考年号一般都比较平和,如“文”、“德”“成”等,可朱允熥看了之后,都觉得不妥,愣是一个也没有看上!

最后自己亲自拍板定案,定下了“宣武”二字作为年号。

《贾谊传》:孝文受釐坐宣室。

苏林曰:宣室,未央前正室也。天子宣室。盖礼家相传古语,引伸为布也,明也,徧也,通也,缓也,散也。

在西汉宣室是颁布诏令的地方,故“宣”又引申有普遍、传播、宣扬等意义。

一个宣字,再配上一个“武”字,可是让那帮文臣心有戚戚焉……

皇帝自己取的年号代表了皇帝的心思和志向,这样一位皇帝总想着宣扬武力,这可不是文官所乐意看到的。

他们更希望新君以仁德,以文事朝政为主,这样一来文臣在朝廷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甚至有一天能够恢复宋时的美好时光。

能够压过武将,把他们压的喘不过气来!

可朱允熥并没有如他们的意。

一个政权什么时候轻视武力,什么时候就会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甚至成为糜烂的开始!

等烂到一个地步,军中彻底败坏,就再也没有力量地方敌人的进宫了!

而兵马的败坏腐化,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皇权不张,文臣当道,士族豪绅相互勾连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开始抵制皇权,与国争利!

所以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兵马都必须强盛!都必须抓在自己的手里!

朱允熥说道:“皇爷爷,大明以武立天下,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必须重视兵马,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皇权,

既能铲除奸佞,又能震慑外族,刀握在自己的手里,什么时候用,怎么用,都轻松自在,不会受制于人!”

还有一个原因朱允熥并没有直说。

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现在有很多可以轻松取得之地,同样土地肥沃,同样物产丰富!

只要大明稍微花一些力量就能够占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不开疆拓土,更待何时?!

“说什么你都有理!”

朱元璋道:“你爱取什么年号咱不管,可有一点,咱交给你的这份基业,你得替咱守好了,除此之外你怎么“宣武”咱都不管!”

“皇爷爷放心!孙儿心里明白!”

朱允熥给他夹了一块嫩肉,放在朱元璋的碗里,二人又热络的聊了起来。

说起年号,朱允熥不禁有些发笑,在历史上燕王朱棣可是被年号这件事坑惨了!

永乐这个年号第一次被使用,是东晋时期张重华,早期他还能够选贤任能,抵抗敌人的攻击。

可是后来就荒怠政事,很少接见宾客,对于别人的劝阻也终不悔过。

而且他后来想要做凉王,没过多久就死了……

第二次使用是张遇贤,他五代时博罗人,群众拥护他反抗南汉,并推称为中天八国王,改纪元为永乐。后来,被南唐边镐所败,投降南唐,被杀于建康。

所以这个人就是个乱臣贼子,而且还不得善终!

第三次使用者就是北宋时期的方腊。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他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第二年四月,方腊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被押解京师,于八月廿四日被处决,

这次叛乱只仅仅维持了六个月而已!

同样身首异处,不得好死!

所以从这三个人的经历来看,给朱棣“永乐”年号的人,心里肯定是对他谋朝篡位的举动愤愤不平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