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变(1 / 2)

作品:姜姬|作者:多木木多|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4-29|字数:3695字

郑王年幼, 郑太后不管愿不愿意, 她都必须坐在王座旁边, 面见大臣。

虽然现在郑王的话也就在逍遥台管用, 出了望仙城都不知有没有人听, 但望仙城中, 总还是有需要借着郑王这面大旗的世家的。

而在望仙城外, 也有人发现了小郑王和郑太后的软弱,他们不约而同的伸出手来,愿“助”太后一臂之力。

郑太后不是不懂这些人全都心怀不轨, 就是鲁王,也不是白替他们母子守着郑国王位的。

可她一个弱女子,手无寸铁, 不借这些人的力量, 怎么保住小郑王?

等小郑王长大后,他们母子就熬出头了。

这天, 郑太后请来鲁使丁强, 同时也是郑国大夫——这个官, 是郑太后千方百计求丁强来做的。

丁强当了这个大夫之后, 他就可以插手郑国国事, 就可以在国中替郑太后和小郑王撑腰了。

她本来还想以相位酬之,可丁强推辞了。

她只好退了一步, 许以大夫之位,但这个大夫也不便宜, 郑太后恨不能天天把丁强给宣进王宫来, 就让他坐在王座下,除此之外,频频赏赐,赐衣赐车赐食都不够了,她还亲自牵线,替丁强在郑国娶了一房妾室。

理由当然是丁强的妻室远在鲁国,如今他孤身在外,身边怎么能没有人服侍?

于是一个靠向郑太后的世家愿意舍出一个女儿,送给丁强为妾。

丁强收下了美妾,听说还挺喜欢此女的,郑太后才放下了半颗心。

拉拢男人,权势地位美色财富,她样样都愿意给。可仍是换不回丁强的忠心。

丁强仍然一心在鲁。

郑太后固然生气,但也不得不继续小心翼翼的捧着丁强。

今天,丁强一进来,她就不顾太后尊位,亲自起身到殿中相迎,请丁强上座,还赐下酒食,言语温和的问候丁强的身体、他的弟子、还有那个美妾。

又送出了一堆礼物之后,郑太后才道出今天请他来的原因,因为前几天,丁强送进来了一封鲁王问候的信。

信是以鲁王的王后,郑太后的长女郑姬的名义写的。郑姬还是个幼儿时就被郑国先王嫁给了鲁王,从那时起,郑太后就与长女分离,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郑太后连女儿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想起女儿,也只记得她小小的手,闭着眼睛睡觉的样子。

想起郑姬,郑太后不免落泪。

郑姬在信中问候郑太后,问候小郑王,问宫中有没有什么艰难的地方?米够吃吗?衣服够穿吗?冬天冻不冻?周围有人欺负郑太后和小郑王吗?

然后郑姬说她一切都好,她与鲁王的感情一如往常,她已经有了身孕,而鲁王再次拒绝广选良女,以充后宫。

纵使大王喜爱游戏,也不忘陪伴她

郑姬在信中泣道,她时常担心她的品德不配得到大王如此的深情厚义,唯有将全身的鲜血,她的眼睛、心脏、四肢,还有余生,全都献给大王才能报答万中之一。

郑太后既为郑姬高兴,也更有信心了。如果鲁王对她的女儿如此爱重,那对他们母子总会多留几分情面。

其实说起来,鲁国除了占了郑国的城之外,其余什么也没干。

鲁国占城并不凌虐百姓,仍旧让百姓耕种,城中世家只要肯伏首,也都好好的在原地,如果想离开,鲁国也并不阻拦。

百姓种出来的粮食,虽然郑人要花钱才能从鲁商手中买到,但……就算不花钱,这些粮食也落不到他们母子手中。

直到现在,郑太后和小郑王的所用所需,都是鲁国供给的并不假。

郑国各城早就视岁贡如无物了。

如果不是鲁王慈悲,给他们母子送粮送布,他们连饭都吃不上。

郑太后很清楚,她和小郑王之所以人人可欺,乃是因为他们手中无兵!

如果他们母子手中有一支强军,那就不会如此任人宰割了!

她想求鲁王助她建-军!

她已经想好了,若要藏军养兵,被鲁国占去的那些城正好可用!

为了这个,她一定会对鲁王有求必应的!

丁强问郑太后:“太后请某来有何要事?”

郑太后拿出信,问:“确有一件为难之事,还请大夫先看看这信。”丁强就接过信,读了一遍。

关于鲁国的公主纸,现在倒大多都是在郑国制作了。因为郑国造纸更便宜方便,郑地的林多、水多。

而郑国王宫中也早习惯了用纸制品。在郑国称其为鲁纸。

信里除了鲁王和王后对郑太后的问候之外,就是问郑太后有没有什么烦恼?有没有什么人难为她。

丁强看过之后就明白了,郑太后这是又想提起那件事。

郑太后想养一支只忠心于她的军队。

丁强之前一直糊弄她,问她就算有军队,将军在哪里?

郑太后就哑巴了。

但她还是不死心。她甚至觉得丁强只是不愿帮她——虽然这是真的。

她上回就对丁强说,可以先偷偷把军队给建起来,至于将军,到时就从军中选拔。

这也是个办法。

丁强就问她,就算这样,从何处征丁?

郑国各城早就不听王令了,丁从何处来?

不至于要鲁国送她吧?太后想把军队放在鲁国的城里,叫鲁人替她养,钱粮从哪里来?难道也让鲁王替她掏了?

那这样养出来的兵是鲁王的兵还是太后的兵?太后真会相信这样的军队会忠诚吗?

既然这么麻烦,何不求鲁王借兵给太后呢?

郑太后当然不敢借鲁兵。

现在郑国就有一支赵兵不肯走,再来一支鲁兵,那这个郑国还算是郑王的吗?

她不信生身之父的赵国,当然也不会信娶了她一个女儿的鲁国。

郑太后今天当然是又有主意了,她改口不要军队了,而是想要几百个健奴、壮丁,当她的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