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46 章(1 / 2)

作品:贤后难为|作者:公子寻欢|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2-04-16|字数:6366字

春播的良种玉米, 还未入秋便全部成熟。远远望去, 墨绿色的秸杆儿已经顶上了枯黄的尖尖, 一派丰收的景象。整个青云山庄里人人忙碌,编筐的编筐, 磨镰的磨镰,有的已经开始收拾大镐,准备锄掉玉米根翻地所用。

其实收玉米的方法, 多少年来都是大同小异的。直至大型综合型机械出现前,大家都是靠着手一穗一穗的从秸秆儿上掰下来。

周云见小时候陪养父回过老家,在农村的叔伯家里帮忙收过两次玉米。说实话一时新鲜还好, 收了两天便腰酸背痛。被当时村子里的小伙伴们笑话, 说他就是个读书的料, 下地种田是万万不行的。好在他学东西快, 各种农具用起来倒是得心应手。

于是他在前面给大家示范怎样收玉米, 后面大家跟着效仿。其实收玉米有好几种形式,一种是把秸杆儿砍倒, 人可以蹲在那里慢慢收。一种是在秸杆儿上把玉米穗扒下来, 收进筐里。一种是带着皮扒下来,收好以后堆在一起再慢慢扒皮。

最后一种的好处是可以收获玉米皮, 这是一种非常有韧性的纤维, 可以编草绳。编出来的草绳可以用来捆绑各种东西, 用途广泛。于是周云见让大家采用最后一种方法来收获玉米, 以求利益的最大化。

众长工没有任何意见, 只要家主说了, 他们就能照着去干。于是十几亩地,百来口人,一天的时间,妥妥的收完了。看着堆成小山包一般的玉米垛,周云见心情愉悦,真是一个丰收年。

庄子里的老幼妇孺们都搬了小板登坐在小山包一般的玉米垛前扒玉米皮,扒好以后黄澄澄的玉米放进筐里,再由长工背到空旷的场院里薄薄的一层摊好。玉米皮则堆放在一边,晒干以后,可以让柴烧,也可以编草绳。手巧的,还能用来编软筐。妇人们最喜欢做这些活儿,便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研究了起来。

结果天色还没黑,她们便编出了无数精美的物件儿。有蒲团,坐垫儿,绳网,软筐,应有尽有。周云见叹为观止,心道果然劳动人民的双手是最厉害的!信手拈来,废物利用!说不定,还能拿到集市上换钱。

周云见让人把这些物件儿一一画了下来,说道:“以后你们可以教教其他乡民,有手巧的,能学会的,说不定还能靠着这门手艺糊口。”

妇人们纷纷点头,自从家主说过授人以渔的事后,清云山庄里的所有人都跟着上行下效。自己有什么拿手的绝活儿,都不会吝啬的教给大家。但由于天赋问题,能学会的还是少数。

周云见让妇人们把收获的玉米从穗子上一粒一粒的剥离下来,放进一个大的笸箩中,并吩咐她们明天拿到太阳底下,一定要晒到用牙一咬,咔咔碎掉的程度。众人立即七手八脚开始剥玉米粒儿,很快便剥了满满一大笸箩。周云见表示,晒得时候一定要薄而均匀,而且晒得过程中要注意翻一下,这样才能将玉米粒儿彻底晒干。

妇人们一一记住,便将玉米收了起来,准备明天拿出来晒一下。

周云见最近为了忙收玉米的事,可是晒黑了一个色号。今天也是累了一整天,周云见坐上马车的时候脑子有些放空。可能是累的,也可能是最近一直没怎么和武帝见面,攻略一直没什么进展给愁的。看看系统里,武帝的好感值仍然在0,这可如何是好,仿佛永远都不会进步。

周云见深吸一口气,忽然耳边传来一个提示声:“叮,恭喜殿下获得1000点贤德指数,同时获得经验宝箱一个。”

周云见的眼睛一亮,猛然坐了起来,说道:“怎么肥四?”

小李子答道:“殿下冷静,不是因为玉米的收获,是因为殿下在武帝的心目中,立了首功。”

周云见:???首功???

小李子答道:“是,武帝将此将新政变革的首要推进人物认定为是殿下您。”

天行殿里,连续加了半个多月班的大臣班底终于粗步定了下来。还有许多罢免亏空的,需要慢慢填补。明春武帝加开了一场科考,朝廷求才之心若渴。终于可以喘一口气的武帝开口道:“此番新政推行,全仰仗各位大人的鼎力配合。不过这首功之人,还属朕的皇后。”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看向周崇这位国丈,全都不明所以。

武帝接着说道:“当初朕心有犹疑,苦于我大晏如同年迈老妪。千疮百孔,步履蹒跚。若是此刻大动干戈,生怕伤其筋骨,反而让百姓深受其苦。每天看着百姓受苦,看着那些尸位素餐,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夜不能寐。此时皇后给朕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一个犹疑不定的诸侯君主,想要一统天下。结果听信术士之言,要等到胡须长过肚脐,出兵才可险胜。他的一个妃子听了,便趁他宿醉之时,剪下他的一缕头发为他接上胡须。一夜醒来,君主发现自己胡须过脐,于是一举出兵,天下尽归囊中。朕若是一直犹犹豫豫,便不会有大晏的海清河晏。想要百姓过得好,便要一直不停的把这些糟粕剔除。皇后之言,让朕大彻大悟。朕,甚是感激。”

这时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皇后大贤大德,如此贤后,当召告天下,表彰其名才是!”

工部尚书章大人一听,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吗?于是立即跟着站了出来:“臣附议!”

后面许许多多大臣也跟着弯身奏请:“臣等附议!”

武帝也没再坚持,大手一挥,道:“准!”

于是周云见刚回宫,便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一脸不可思议的问道:“什……什么意思?”

特意前来通知周云见的林海公公说道:“奴才在这里恭喜皇后殿下了,您此前为皇上讲的那个典故,促使了此次新政的成功推进。万岁爷在殿上说十分感激殿下的用心,众臣便奏请皇上,将后之德行昭告天下,以示表彰。”

周云见皱眉,问道:“皇上……真是这么说的?”难不成这些天过去了,他气消了?

林海说道:“奴才还能诓骗皇后殿下不成?万岁爷说了,若不是您的良苦用心,他还在一直犹犹豫豫,投鼠忌器。若是早这么大刀阔斧,也许大晏如今早已是另一番光景。不过如今倒也不晚,只要开始了,大晏的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周云见清楚的记得,清河盛世开始于武帝推行新政之后。这历史挥了一个蝴蝶翅膀,竟成了是他促成了此次新政。周云见觉得这功劳真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但不论如何,自己也算因此而获了第六千点的贤德指数,第六种农作物。也因此在武帝那里认定了自己的贤德之名,还混了一个昭告天下的表彰。

古代不论是皇帝推行什么新政策,还是要表彰什么人,或者历数什么人的罪行,都有昭告天下这个习惯。皇帝将周云见的贤德之名昭告天下,便是让整个大晏的百姓都认同他。他这个贤后贤德与否,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毕竟百姓的爱戴值,也影响他贤德指数的提升。这于周云见来说,怎么都是好事。

只是周云见有点儿看不懂武帝的意思了,明明这么多天一直都在跟他怄气,怎么突然就愿意把他的事迹昭告天下了?

但不论怎么说,今晚武帝还是没往他宫里来。栖梧宫的婉妃倒是过来串门子了,还给他带了南疆的特产,周云见一看,这不是库勒香梨吗?婉妃笑得一脸温婉,说道:“殿下,这是我们南疆的特产,叫奶西姆提。近日正是奶西姆提成熟的日子,便让家人帮忙带了一些过来,给您和皇上太后尝尝鲜。”

没想到在遥远的大晏,竟已经开始栽培这种香梨了。周云见拿起一个来尝了尝,说道:“嗯,味道很不错,甜,婉妃有心了。”

婉妃立即道:“只要殿下喜欢,婉儿也就没有白费力气。我还备了许多干鲜果,给您送了些过来。您要是喜欢,我便再让家人多备些。”

周云见摆了摆手,说道:“南疆资源匮乏,婉妃千万别让家人辛苦。从南疆到晏京,迢迢万里,劳民伤财,只为了让我吃一口果子,犯不上。”

婉妃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脸上便有些尴尬。她沉默了片刻,又说道:“我听宫里的太监说,皇后殿下又立了大功,皇上要昭告天下呢!在这里,妹妹真是恭喜您了。”

周云见说道:“婉妃妹妹客气了,贤后不贤后的,有什么打紧呢?”说着周云见叹了口气,似有万千感慨。

婉妃见周云见心情不好,便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

周云见不说话,婉妃让跟着她的两个侍女出去了,跪到了周云见面前:“殿下若是有什么不宽心的,都可以和妹妹说说。在这宫里,就我们两个还能互相偎着,也无其他姐妹。如果连婉儿都不能为殿下分忧,那……婉儿这个正妃,做得也是失职,该当治罪。”

周云见一听,立即上前把婉妃扶了起来,握着她的手说道:“我的好妹妹,我自己心情不好,怎么能怪你呢?唉,只是……只是我……一时间也不知从何说起。”

婉妃坐了回去,耐心道:“殿正就当是跟妹妹闲话家常,想到哪儿便说到哪儿,妹妹近日也闲,不如咱们说说体己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