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95章参加殿试(2 / 2)

作品:重生之王妃养成记|作者:白茶|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4-07|字数:3127字

因为重文抑武和加重中央集权的政策,黎国的军事制度与宋朝并无太大差别,皆是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军事编制分为中央禁军与地方军队,禁军主要职责只是保卫京师,平叛内乱,地方军队才是抵抗外敌的主力。

虽然两者都是国家编制的军队,却因为弱枝政策导致两者的装备和训练不成正比。

还致力于削弱武将权利,指挥权与统兵权是分离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力再次下降。

文臣常年只重文采诗赋,全是纸上谈兵,若是发生战乱,总不能凭一张嘴皮子说退敌人。

按照这个国情,西北那边的北戎就相当于击败宋朝的金人,黎国的经济如今还比不上宋朝,如果照这个局势发展下去,不出五十年,黎国就要被外族顶替。

黎国可能要成为短命王朝,宋朝至少还坚.挺了三百一十九年,黎国最多一百六十年。

以后这个时空发展到了中国现代的阶段,历史学家对黎国的评断,可能就是对后世贡献巨大,却不善顺势管理,导致迅速消亡。

景天决定将黎国容易遭到攻击的弊病列举出来,将利弊一一论证,让皇帝信服现今局势不利于长久发展,再列举解决之法,说服皇帝推动商业工业发展,将严重重文抑武的情况改善少许。

只要经济上去了,国民生活水平自然提高,再有一支精良的军队和一些懂得行兵作战的武将,外敌便不是那么容易长驱直入。

发展个几十年,黎国便是大国盛世。

这些,是后世之人反观历史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场众贡士无法预见的,光是这一点,他就赢了。

景天一笔一划写着自己的策问题,在文章观点看上去深谋远虑又独到的基础上,力求行文流畅,写一手漂亮规范的台阁体。

直到日暮西沉,景天才将这主试题按规定的格式,在两千余字写完收尾。

写完了主试题,景天拿起今年特例的附加题。

这是一封书信,准确来说,是一封英文书信,不是原件,是由翰林学士们誊抄过来的。

这就是景天为何要发笑的原因,他懂英文,虽然有一些词和句式很生涩,可能是因为古今时代差异,但他大体能看懂什么意思。

之前打听朝中局势,听闻前几日打遥远番邦来了个奇特的人,会说中原话,带来了那边国主的书信,觐见黎国皇帝时却十分自傲。

称国王派遣他来黎国学习,但黎国连一个能与他说话的人都没有,而且还看不懂他们国王的书信。

景天当时还觉得稀奇,这个时空的欧洲人居然如此前卫,能想到派使者过这边来学习。

但没放在心上,毕竟他不了解北戎以外的国家,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话,也用不上他操心。

没成想,今天的殿试,皇帝就把这个难题丢给了一众贡士,答不上来没啥损失,答上来自然皆大欢喜。

翰林学士这个誊抄可以说非常厉害了,像画画一样。

景天看了大致内容,这个国家的国王,用语很客气,并不像传言中那个使者一样高傲。

大致意思是他听说黎国有火树银花,和能用木头造成可以写字的纸张,十分方便,想让这个会说少许中原话的人来把这两项技术学过去。

火树银花说白了就是火.药。

原来这个时空,四大发明也是出自我们炎黄子孙之手,景天莫名有些骄傲。

在他所学的历史中,火.药是十三世纪四十年代传入欧洲的,也就是元朝的时候,蒙古军队西征欧洲之时带过去的。

造纸术也是十三世纪传入欧洲的,不过是经由阿拉伯人之手。

欧洲在造纸术传过去之前,都用羊皮纸书写,可想而知是多么渴求廉价的木制纸张。

按照他的推算,黎国只相当于宋朝,欧洲就有国家跑过来说要学这东西。

也怪国王派过来这个使者脑子不好使,否则在民间就能学到这两种技术,非要跑到皇帝跟前嘚瑟。

要是华元帝脾气一上来,不顾礼仪之邦的名头,不管丢不丢面子,直接把这使者砍头就有意思了。

景天将书信的意思写在考卷上,思索着他把这译文给了华元帝,不知道华元帝会不会把两项技术传给这个使者。

不过,传与不传,都是华元帝一句话的事,这个决定,只能影响后世发展。

不知道这个时空的轨迹,最后会不会与他曾经所处的时空相同。

心中叹息,华元帝主宰举国大权,他不过是一个小小贡士,无法左右历史变迁。

可叹百年之后皆为一撮黄土,活在当下最为重要,只盼华元帝采纳他大力鼓励发展工商的建议,趁着异族没有崛起,让黎国各方面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殿试只有一天,日暮就要交卷,眼看从宫墙上只能看到半个日头,景天赶紧确认署名清晰,卷面无错,等着收卷官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