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0章我心向之(2 / 2)

作品:重生之王妃养成记|作者:白茶|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4-07|字数:3159字

电视剧里不都是这样演的,捡到的婴儿身上有家族信物,不管出什么变故,都不会把信物拿去换钱。

无一例外,最后会找到亲生父母,而亲生父母非富即贵,甚至是王孙贵胄,说不定半夏是黎国公主。

景天摇了摇头,甩开那滑稽的想法。

半夏将银锁放在桌上,淡淡看了一眼,“我们现在正缺钱,只管拿去换了便是。”

若是她的父母有心寻她,何须等上十多个年头渺无音讯?如今她能够自食其力,不会冷死饿死,要那空有名头的父母何用?

这么多年的执念,也是时候放下了。

半夏把十七两银子拿出来,数了四两拿给王氏。

李家花三两白银把半夏从刘婆子手买过来,且不说伊始翠枝给她喂饭洗脚,半夏觉得自己又在李家吃了这么些天白食,多给一两在情理之中。

王氏和翠枝推脱一下,只肯收三两,想当初她们咄咄逼人,质疑半夏的用意,如今又怎么好意思多收别人一两?

几人推来推去,看半夏坚持,两人就收下了四两银子,没有人会嫌钱多。

而且翠枝和王氏认为,半夏是李家的媳妇儿,理应为这个家考虑,家里的东西都有半夏一份,这多收的一两银子,以后终归会回到半夏身上。

王氏没有问半夏一共拿了多少银子,半夏也闭口不谈。

虽然一般来说,没有分家时,所有财产都应该交公放在明处。

但因为这钱跟李家没有一个铜仔的关系,半夏又以退为进,除非脸皮厚如城墙,否则是不会好意思开口让半夏把所有钱都上交。

半夏暗自观察李家所有人的神色,除了景天确实打心底不觊觎她的钱财,另外四人对她的银钱都是有些想法的,只是想法不大而已。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十余两银子对深山沟里的人来说,吸引力不小。

毕竟一般人家举家收入不过二十余两,还是在不闹灾荒的情况下,除去日常开销,一年下来能存二三两就顶天。

半夏在准备让景天去拿这些银子时,就打算到了这一步,如果李老汉一家不要脸皮,硬要把她所有银钱据为己有,那她毫无反抗之力。

事实上,李老汉一家算得上老好人,不是穷凶极恶的无赖之辈,在她这些天循序渐进的示好行为中,李家一众人对她心怀愧疚。

如今她还钱再多一两,李家于她的亏欠感更甚,便不会好意思问她的银钱。

不可否认,李老汉一家真心把她当做家人,或许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一家人也存在利益关系。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竞争与利益。

世上本就没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的善人,无情无欲之人,只存在于话本里,因为有人性,道德底线高低的不同,从而造就人的善恶不一。

在王氏和翠枝跟前,称呼景天为瑾郎,闭门不出将鞋子赶工做完,把绣花赚的钱分给翠枝。

所有的事都一举两得,还了李家一份情,同时把自己推向弱势一方。

若是换做面对大伯一家,或是银钱再多几个倍,半夏都不会透露一丝真相,而示弱这个法子,对大伯一家没有任何作用。

一个人势利不势利,从言行举止中便能看出来,大伯一家明显比李老汉家势利得多,对她这些天的行为,大伯一家只会觉得她软弱可欺,理所当然变本加厉的压榨她。

半夏敲打过形形色/色的刁奴,知道面对不同的人要摆不同的态度。

更知道,不要试图试探人性的底线,无论多么善良的人,当诱惑足够时,那根线都会脆弱得一碰就断。

景天一直注意着半夏的面色,明白两波人在想什么。

他没有告诉半夏,在拿到这十七两银子时,李老汉曾向他提议把银子私藏,然后回家告诉半夏银子没了。

他终于知道,李老汉对半夏说万一白跑一趟是什么意思,那个时候开始,李老汉就对半夏的银子动了心思。

只不过李老汉虽然动心思,但动的良心不安,絮絮叨叨跟他说,如果有了这十七两银子,家里的情况会好上许多,家里情况好了,对半夏也好。

李老汉在说服他的同时,何尝不是企图说服自己的良心?

如果当时他稍一附和,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草,压倒李老汉心里那些不安,把半夏存了十年的家当私藏。

很不巧,人心都是偏的,而景天的心,偏向了半夏这边。

他不能看着自己的父亲,打着为半夏好的幌子不劳而获,私藏一个苦命丫头十年的积蓄。

于情,于理,于私,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