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章 请大夫去(1 / 2)

作品:锦绣田园:夫妻双双把家还|作者:关文悦|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3-20|字数:2530字

张氏闻言,暗暗松了一口气,不自觉让开了身子。

李氏不理张氏,她抱着小女儿走出厨房门,临出门槛之时说了一句:“秋梨,你熬好粥替奶奶摆上,再喊哥哥姐姐妹妹们起来吃!他们还没起床呢!初春乍暖还寒,你二婶一家可真够好睡的呢!”

李氏说的“哥哥姐姐妹妹们”指的就是小叔子赵长贵的大儿子赵显繁、赵显荣以及大女儿赵秋萍、次女赵秋蓉、小女儿赵秋兰。

赵长福比弟弟赵长贵年长三岁。因张氏自小就偏心二儿子,竟越过大儿子先给十八岁的二儿子赵长贵娶亲,又过了三年才给二十四岁的长子赵长福娶妻。

二叔赵长贵家有五个孩子,大儿子赵显繁比春杏还要大上三年,二儿子赵显荣和大女儿赵秋萍是龙凤胎,比秋梨年长一岁,次女赵秋蓉和秋梨同年,比秋梨小半岁,小女儿赵秋兰倒是比三丫头小一岁。

二婶石氏精于算计,性情跋扈,把毫无主张的二叔治得服服帖帖的。

显繁是赵长福带大的,性子温厚,跟赵长福相像得很。

显荣、秋萍和秋蓉跟石氏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非但长得像,性情更是一般无二。用秋梨的话来说就是:“獐眉鼠目,长得跟二婶一模一样,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

倒是小女儿秋兰年纪尚小,还未显得出来。

石氏仗着自己生了两个儿子,替老赵家延续了香火,整天不是喊腰疼就是喊腿疼,说怀老大老二时伤了腰,落下了病根,不能干重活,每天就是挑轻松的做。

譬如下田,她就从来不锄地,只会拔拔草或点点豆子。张氏大声说她几句,她就喊:“哎呀!娘你这就是过河拆桥呀!看我给你老赵家生了儿子就往死里头使唤我了不是?大嫂不是在家里头么?您老人家怎么不喊她出来做活?”

李氏做得一手好女红,天天在家里给镇上的岑员外做针线活,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到三五百文乃至七八百文,赵家赤贫,只以种地为生,吃穿用度皆靠那五亩水田,五亩旱地,能得三五百文已实属不易。张氏除非是脑子进了水,否则决不会让李氏跟来下田做活。

石氏见张氏不说话,往往会哼一声,然后兀自到田埂上一屁股坐下来,折一根草剔牙。

再譬如做饭。石氏极少早起做早饭,她的理由是怀孩子的时候累着了,早起眼睛睁不开。

李氏一向温顺大方,想着不过一家人,也没有什么过分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了,因此也懒得计较。

石氏得寸进尺,自己不做,也不让自己儿女早起,不过是几个孩子,李氏也懒得跟孩子们计较。再加上张氏经常在她跟前嘀咕什么“长兄为父,长嫂为母。你们做大哥大嫂的就该多担待着点……”

因此日子长了,做早饭就成了大房一家的义务,每天天刚蒙蒙亮,张氏就会拿根火棍来敲大房的窗户,喊春杏秋梨三丫头起床淘米生火熬稀粥、切小咸菜。

李氏素日甚少计较,今日心疼得病的小女儿,实在忍不住了便顶了婆婆几句。她知道婆婆理亏,自己若得理不饶人的话,婆婆又能怎么着?

果然张氏张了张嘴,无话可说。只得转身往灶台上抓了一把铲子恨恨地挥舞着。

秋梨吓了一跳,嘟哝道:“奶奶,你当心点!”

张氏欣慰一笑,心想:“三丫头那个短命种,落了一回水竟学会龇牙咧嘴了。倒是这二丫头会心疼我……”

秋梨接着说了一句:“可别打着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