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忠献虽是高丽人,却是高丽国惠文王的皇后、所生第三子,藩王朱颐宠妃的亲弟,自幼以质子身份,养在魏国公常燕衡府中,魏国公常燕衡亦是个狠角色,连太后也礼让他三分。
更况他那翰林大考成绩优等的名次。
这一长串的名头,就连以才学论资排辈的国子监,都得给他留一席之地,于是也就几日功夫,他便声名鹤起,正义堂里不乏孙步岩者,对其恭言尾随,甚或唐冠甫等学正对他亦是褒奖赞溢。
就偏有人不屑这个,譬如冯舜钰,譬如学正刘海桥。
这日正义堂里课习安排,先核查临摹仿写的六百字书法,再背书。
崔忠献轮于舜钰之前,刘海桥端严肃穆的细看,未说什么,只个别字上画了红圈,复交还于他,算过了。
再接过舜钰的,却把眉头攒起,一会冷冷咳嗽一声,一会端盏吃口茶,一会又把竹木小板拿起放下,简直唬得人心头突突的跳。
半晌才不甚满意道:“比前日好了些许,也就些许而已,还得勤加苦练,不可懈怠,每日再增一百字。”
舜钰暗吁口气,忙接过字簿,躬身谢过,恰听刘海桥低声道:“季考给我好好的考,不许输给高丽棒子。”仅二人听见。
舜钰怔了怔,难不成她与崔忠献的升堂之争,已人尽皆知了么。
抬头却见他颜面依旧不苟言笑,还不耐烦的挥手让她走开,忙诺个“是”,有些讪讪。
转身即咬牙腹诽,哪还需刘学正给她鼓劲呢,想起升中级堂后,就可从他魔掌中逃出生天,浑身便是满满使不完劲。
看这日日不断的加码让她练字,真不是人人能受的,就她,早已是生无可恋。
待堂中监生的书法皆批审过,已去一个时辰。
刘学正起身来至后堂,今主背五经,捧起《诗经》让众人与其逐句诵习。
却见崔忠献站起,满面诚恳问:“学生生于高丽,长在吾朝,就论做学问,仍有一处不明,可否请先生指教。”众监生鸦雀无声。
刘海桥虽是个循规蹈矩的宿儒,平日里却多嘱咐,学问学问,即学又问,方得真知。
自是不吝他问,崔忠献道:“四书五经在坐监生早已会背,作何还日日反复诵习?不如隔日一次,把余的时间用来讲书制艺,岂不更为好些?”
刘海桥放下书册,拈髯道:“《论语.学而》开宗明义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固重要,‘时习’却为根本。学最易,却更易忘却,反复诵读,博闻强记,才能精捏字句结构,虚实次序,起转节奏,方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境界,一旦解文深意,读旁的文章时必能触类旁通,始为八股制艺之基础,终应衬孔子所教“温故而知新”之言。你可理解?“
众人听得诚服,崔忠献答曰明白,重坐下不再提。
刘海桥沉吟会,难得笑问:“我听闻如今儿童读书开蒙很早,尔等龆年时都在家中作甚?择诗词曲赋答皆可,不许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