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82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1 / 2)

作品:重生朱棣之子|作者:步惊俗|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3-04-08|字数:2312字

深夜。

礼部衙门。

公事房大厅之中。

礼部尚书于彦昭、左侍郎黄淮、右侍郎曾棨,会同版印司正、副司正解缙、方孝孺,以及翰林侍讲陈循、国子监常科书院祭酒胡俨等七人,还在商议着如何对字母切音方案的不足加以补救。

就在众人沉浸在议论之中的时候,身穿常服的朱高煦在康平、赵俊臣的簇拥下,悄悄从角门走进了礼部公事房的偏厅。

在三人身后,还跟着数名手提食盒的年轻内侍,这些食盒加盖了棉被,显然里面装的都是热食。

当值的几名书办发现朱高煦之后,刚想行礼,就被后者抬手制止住了。

由于是深夜,于彦昭等人自然不可能发现朱高煦悄悄溜进了公事房的偏厅。

朱高煦决定听一听于彦昭等人对字母切音方案的真实看法,以及他们汇总讨论出来的补救办法。

大约小半个时辰之后,于彦昭清了清嗓子道:“诸位,时候也不早了,我现在把咱们议论的结果说一下,最后再举手表决。”

众人在讨论补救的办法之前,在两个方面达成了一致。

一是字母读音必须采用《广韵》的声韵来制定标准,以避免各地学堂在教授学生切音字母时的读法不一。

二是只用二十六个拉丁字母来记录官话的语音音素和音位,必然是难以实现,因为字母总数比官话的音素要少。

所以,他们经过两个多时辰的讨论,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补救措施。

“第一个措施,用几个字母合起来表示一个音素,作为一个整体使用。具体是用两个字母来组成一个新字母,共有四组,即zh、g。”

偏厅之中,朱高煦听完这个措施之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因为后世的汉语拼音方案之中,确实也有这样的用法。

此方式既解决了字母不够用的问题,又避免了创造或借用别的文字体系中的字母,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办法。

不过这个措施也有不足,主要是词形过长,例如拼写“庄、霜、窗”等字词要用六个字母符号,假如这些字再和同样音节的字组成词,那么词形就更长了。

于彦昭接着道:“第二个措施是使用附加符号,就是在原字母的基础上附加某种符号,构成新的字母。”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设计新的图形,或借用别的字母,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字母,而且在某些场合还可以省略附加符号。”

朱高煦闻言后,皱起了眉头,不过他却没有开口打断于彦昭的汇报性讲话。

“第三个措施是一符多用,即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字母读音,使一个字母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的音素,从而起到增加字母的作用。”

于彦昭解释道:“从严谨的角度说来,作为注音符号,一符一音才是上上策,毕竟如此使用十分方便。但一符多用既能解决字母不够用的问题,又可以不再增加新字母,相较而言,总归是利大于弊。”

“因为咱们的字母切音方案音,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决不会出现同种条件下读几种音的情况。”

“如、si音节中只能是舌尖前元音,在、ri中只能是舌尖后元音,在中只能是舌面前次高元音,在等场合出现只能是舌面前高元音,这几个音素彼此是互补关系,属于同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

“言而总之,一符多用不会造成读音上的混乱与混淆,且此种读音区别明显。”

说到这里,于彦昭停顿了片刻。

他稍作休息后,环顾众人道:“诸位若是赞成加上这三个补救措施的,还请举起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