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46章 整顿京营之杀马骐(1 / 2)

作品:重生朱棣之子|作者:步惊俗|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3-04-08|字数:2285字

朱高煦没有特地让礼部挑选黄道吉日。

礼部及六部、内阁等官员也没有主动提及所谓“吉日”之事。

就这样,次日早朝,朱高煦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朱棣上尊号。

随即,礼部尚书于彦昭得到指令,手捧圣旨,躬身走到奉天门外,开始高声宣读朱高煦给朱棣上太上皇尊号的诏书。

宣读完毕。

众臣领旨,三呼万岁。

自此开始,大明王朝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帝问世了。

可朱棣并没有临朝,更没有出现在奉天殿之后的谨身殿,而是早早的把郑和、王景弘、王彦、黄俨、海寿、马骐等宦官叫到一起,陪他去了京城外的大校场观看京营将士打擂比武。

文武百官等候多时,不见朱棣临朝,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失落。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即便成了太上皇帝,却依旧不理朝事,显然是铁了心要当甩手掌柜,把一切政事都交给新皇朱高煦了。

朱高煦继位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多月。

在此期间,他还没有对六部九卿进行人事调动,甚至连诸子封王之事亦未主动提及,只是按流程把原太子妃李瑶、才人王绮红、选侍张月容等人升格为皇后、妃嫔等,确立诸女在后宫位分。

对于朝政,朱高煦秉承着“一动不如一静”以及“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原则,就像他登极诏书里说的那样,很多政令继续延续永乐年间的旧制,不过是额外再新增了一部分而已。

毕竟,治理百姓或百姓息息相关的政令,不宜经常变动,否则会让人无所适从。

按照朱高煦的计划,整顿好京营,把握住军权之后,再大刀阔斧的改革才有底气。

“有事启奏,无事退班。”

康平在朱高煦的授意下,扯着嗓子高声喊道。

于是,六部九卿众堂上官,按品级高低,有事要奏的依次发言。

朱高煦简单处理一番之后,见不再有官员奏言,便起身道:“退朝。”

半个时辰后。

京城外的大校场。

锦衣卫、旗手卫、府军前卫众将士里三层外三层簇拥着身骑白马的朱高煦,一路来到校场。

“父皇。”

朱高煦见到了校场擂台上等候多时的朱棣,连忙翻身下马,登上擂台,向朱棣行跪拜大礼。

朱棣起身离开座位,大步朝朱高煦走了七八步,扶起后者,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马骐、黄俨、海寿都到了。”

朱高煦站起来的同时回道:“爹,张辅、朱能、陈懋也已经到了。”

“好,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朱棣拉着朱高煦走向擂台前的观战席,并低声说道。

朱高煦落座之后,康平、郑和、王景弘等宦官依次上台,伺候在朱高煦、朱棣身后。

“传魏国公、曹国公、开国公、历城公、淇国公、成侯、新城侯、宁阳侯登台观战。”

随着朱高煦的点头示意,康平走到前台,高声唱喝道。

于是,徐辉祖、李景隆、常继祖、盛延一(盛庸长子)、丘福、朱能、张辅、陈懋八位勋臣,先后登上了观战席。

“臣等拜见陛下、拜见太上皇!”

众人作揖行礼道。

朱高煦看向朱棣,示意朱棣说话,但朱棣却假装没看见,朱高煦只好开口道:“众卿免礼,都入座罢。”

“谢陛下。”

众人齐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