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26章 太子之能,不在朕之下(1 / 2)

作品:重生朱棣之子|作者:步惊俗|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3-04-08|字数:2295字

永乐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三。

早朝。

奉天殿。

“朕御极二十五载,秉先皇遗志,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开海禁,修大典,平草原,收西域,定安南。今朕六十有四,已过花甲之年,近期日渐体衰,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朱棣一扫往日的老态龙钟,负手而立,俯视着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高声说道:“故而,朕决定于明年正月初一退位,命皇太子于当日继位。”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顿时“嗡”的一声,彷佛炸开了锅。

文武百官,无不震惊!

在旁人眼中嗜权如命的永乐皇帝竟然决定退位,简直就像太阳从西北升起一样稀奇。

“陛下春秋正盛,修养些时日便可恢复往日雄风。”

户部尚书夏原吉躬身出列,作揖行礼道:“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戎马多年,身强体健,怎可轻言退位?”

礼部尚书于彦昭出列,躬身作揖道:“臣请陛下三思。”

他在永乐五年考中进士,然后授予礼部主事,次年被任命为苏州府县官,五年后升为苏州府同知,又两年后升为苏州知府。

三年前,于彦昭因政绩突出,被朱高煦调回京师,担任礼部尚书。

也就是说,他是朱高煦一手提拔起来的一部尚书,却仍然开口劝朱棣不要退位。

此时,朱高煦坐在朱棣左下方的椅子上,听到于彦昭所言后,并没有表露出任何情绪,而是面色如常的老老实实坐在那里,如神像般一动不动。

“陛下!”

吏部尚书蹇义出列道:“为大明计,为天下百姓计,老臣请陛下三思。”

蹇义,字宜之,是重庆府巴县人,原名蹇瑢,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受封中书舍人。

有一次,朱元章问蹇瑢:“你可是蹇叔的后人?”

蹇叔辅左秦穆公成就霸业,蹇瑢磕头不敢作答。

朱元章见状,嘉其诚笃,为其更名曰“义”,并手书“义”字赐之。

依当时惯例,官员任满三年当迁,朱元章却特命蹇义任满九年,然后重用之。

从此,蹇义常常朝夕侍在朱元章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出错。

洪武三十一年,朱棣即位后,提拔蹇义为吏部右侍郎。

永乐四年,蹇义改任吏部左侍郎。

永乐二十年,吏部尚书张紞年老致仕之后,朱棣升蹇义为本部尚书。

换言之,蹇义是朱元章重点培养的能臣,也是朱棣倚重的肱骨之臣,他说话自然有着一定的分量。

“臣等请陛下三思。”

在蹇义与于彦昭、夏原吉的带动下,一时间,朝堂之上超过九成的官员,包括内阁众顾问在内,皆纷纷附和道。

“众卿年老,可以乞骸骨,回乡养老。”

朱棣见绝大多数朝臣如他意料当中的那样表示反对,瞬间换上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软绵绵的坐回龙椅,缓声道:“朕为大明操劳了几十年,无一日懈怠,如今年纪大了,难道就不能退位修养,以享天伦之乐?”

夏原吉劝道:“陛下励精图治,夙兴夜寐,以二十五年之功,大明才得以有今日的煌煌盛世。可草原虽平,却未置以郡县,今努尔干地区仍有女直部落不服王化,陛下怎可对此不管不顾?”

“自永乐十四年,朕下令命诸政事并启太子处分,而后奏闻。这些年以来,太子秉政,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修明纲纪,爱民如子,多次下令减免田赋,并对于受灾的地区给予无偿赈济,甚至开放一些山泽,供百姓渔猎。太子之宽仁,已近古之先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