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33章 南北士子之别【三章,】(1 / 2)

作品: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作者:蛤蟆吞地|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2-02-17|字数:3149字

“刘某承认,没有哪个人会不劳而获,行成眼前的江南文风的局面,的确需要无数年的积累,可为何汉唐宋之时,皆是北地文风更盛?”

“今日江南文风之盛,难道没有往日逃避兵灾、避难江南之北地文臣之功?”

“资源的不匹配,江南文采之人盛于北地,钱粮广胜盛于北地,春闱之江南人中举多与北地之人,难道就是公平了?”

……

“这个世界没有公平,有公平的是人,是朝廷,是诸位!诸位给公平就有公平,诸位不给就没有公平。”

刘卫民抱拳躬身一礼,说道:“臣以为,北地穷苦,学子穷困者众,与见识颇广之江南士子无法相提并论,北方之人虽不善言辞辩语,却更愿意低头任事,虽有不足,亦可成栋梁。”

“臣今日前来,一者是陛下君命,二者是想向陛下辞去安民使一职,方阁老在这方面更加稳妥些,臣也可以安心教导孩子。”

刘卫民深深一礼,所有人都是愣住了,魏忠贤却是心脏不住加速跳动。

朱由校想要开口挽留,刘卫民已经走在郑国泰身边站定,双目微闭不言。

众人相视,或是震惊,或是犹疑,原本想要提起的人选也懒得理会了,爱咋滴咋滴吧,将此事放下后,他也不再去想,反而转向宗室皇亲之事。

心下揣摩这高高在上的大舅哥话语,也不由感叹,大舅哥终于算是长大了。

“大兄。”

“嗯?”

刘卫民一睁眼,正想着宗室子嗣的事情,竟然未能发觉他到了身前。

“灾民的事情你真不管了?”

“没多大的事情,粮食送过去,事情也就解决的差不多了,无非是安排些人主持一下灾后工作,给百姓做个样子,有方从哲、高攀龙、左光斗几位大人就够了,若陛下实在不放心,陛下也可以安排魏公公主持一下。”

朱由校沉默片刻,点头道:“那就让赵阁老与大伴一同吧,也显得郑重些,顺便帮大兄安抚一下周王府的人。”

拳头捶了下眼前大舅哥,笑道:“终于长大了,大兄只管帮陛下攒家底。”

“对了,大兄,自行车还没弄了呢?”

刘卫民一愣,随即又捶了下。

“放心吧,估摸着……等迈克尔回来时,有了橡胶车子才不颠人,到时候你就知道自行车是好东西了。”

话语说完,刘卫民又挠了挠头,说道:“大兄并不怎么喜欢朝堂上的事情,在这里也无趣,还是你们自个商议着来吧,还要回去给孩子们上课呢!”

朱由校一阵苦笑,说道:“其实……其实朕挺喜欢大兄在这里的……算了,大兄待在此处不自在,还是随大兄的心思吧。”

刘卫民伸手拍了怕他的肩膀,笑道:“陛下是皇帝,今后莫要再在朝臣面前这么胡来,威仪都没了。”

“臣回去了。”

……

郑国泰看着皇帝,看着那人远去,皇帝转身走向龙椅,赶紧擦了把汗水,眼睛瞥向一干沉默不与文臣,忙又低头。

“众爱卿,镇国伯辞了赈灾安民使,朕亦以为镇国伯有句话语说的很对,天有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生下来本就不公平,朕身为大明朝皇帝,代天牧狩天下,亦当代天补不足。”

“司礼监秉笔魏忠贤,内阁赵南星。”

魏忠贤、赵南星忙出列跪伏。

“老奴(臣)在。”

朱由校拿起桌案上科考榜单,提笔在上面勾勾画画……师明忙接过皇帝送过来的榜单,送到魏忠贤身前。

“南方士子十人,北方士子二十人,另选南方未能登科入仕者十人,北方择二十人,选未登榜宗室子孙三十人。”

“老奴(臣)遵旨!”

“传朕旨意,方从哲公忠体国,敢于任事,暂为河南、两淮安民理事会总理事,魏忠贤、赵南星为河南、两淮安民使,主持灾民恢复生产之事。”

“老奴(臣)遵旨!”

看着跪地两人,看向低头躬身的群臣,朱由校缓缓站起。

“镇国伯话语,诸位也是听了,公不公平自在人心,朕希望诸位能代天补人道之不足。”

“臣谨遵圣意……”

看着群臣跪地山呼……

“有奏早奏,无奏退朝……”

“退朝——”

“恭送我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