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六十章永福门日常(1 / 2)

作品:永福门|作者:糖拌饭|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2-16|字数:6522字

接下来几天,永福门的话题都是有关荣家和虞家二房,话题的中心就是虞二小姐会不会跟荣大少爷离婚?

午后,天阴阴的,风有些急,是作雨的天。

老王头的茶档有些清冷,喝茶的只有两三人,倒是一边钱六叔的剃头挑子前热闹的很,围了一圈人,都等着剪辫子。

军政府成立了,陈二爷当选沪军都督府督,第二天就宣布开市,同时通令米商平粜米价令,讲:尔商须知,食为民天,不宜知营利而不知公益。

另外又发布了禁止米粮出口告示,这样一来倒是缓解了沪上粮市之急,粮价这些天便渐渐平稳下来。

粮价一平,燥动的市面多少也跟着安稳了些。同时都督府又下了剪辫令,一时间剪辫成了风潮。

人多,钱六叔也不讲究了,直接卡差一声,把辫子剪掉,再把披散下来的头发剪整齐,一个头就算是剪好了,看着着实有些怪异,但大家都一样,也就见怪不怪了。

平五刚剪好头发,用手沾了些水,伸手把头发抹到脑后,就看到邓六同吕三两人从巷口过来,邓六不晓得什么时候巴结上了吕三,如今跟前跟后的跟个狗腿子似的。

吕三一看到平五,就哈哈笑的讲:“平老板,听讲最近发财呀,得空一起吃酒好哇。”

前些天一开市,麻氏糕点便以响应沪军都督府的平粜米粮令为由,宣布所有的糕点降价,那价格较沪上均价降了足足两成,一时间引起抢购风潮。同时大仓洋行也宣布,中止同虞陶商贸合作,今后只跟麻氏糕点合作,又在报纸上登了大幅广告,一时间麻氏糕点在沪上是异军突起,很是夺人眼球。

“好的,好的。”平五一脸笑容的应着,他最近刚成亲,麻氏糕点又声名雀起,便颇有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味道。

“我看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我弄了点好烟,去我家里,吃酒抽烟,给吕三爷道贺。”邓六咧着嘴讲。

“哟,有什么好事呀。”平五好奇的问道。

“你不晓得呀,吕三爷升官了呀。”邓六讲,又伸了伸又拇指讲:“沪军都督府成立,陈二爷当选沪军都督,那是吕三爷他们一帮兄弟给他撑的场子,当时吕三爷他们可是绑了炸药包在身上的呀,那是拿命在拼的,这事后自然要论功行赏的呀,如今吕三爷进了警察厅,当了大队长了,要不要贺一贺呀?”邓六不遗余力的给吕三敲边鼓。

“那没的讲,这顿酒得喝,我请客,吕大队长若是不嫌弃,就先在老王头这里喝一顿,老王头这里别的不讲,羊杂汤在上海那是一绝,自酿的老白干也劲道的很,咱们喝点打打底,然后喝壶茶润润肠,晚上再去找个热闹的场子,抽烟吃酒,样样不少。”平五很有些豪气的讲,警察厅大队长的位置,那是要巴结一下的,做生意的人,样样人都要打交道,尤其是象吕三这样的。

“成,那就先打打底,润润肠。”吕三一脸高兴,被人巴结着总是心情愉快的。

边上剪头吃茶的闲汉这会儿也咧咧嘴,外面现在各种消息满天飞,而关于沪军都督的竞争听讲也是一场刀光剑影,虽然未见血,但那激烈程度也不见得比见血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争斗,自古如是。

翁姑奶奶站在二楼阳台上,她手里拿着一叠子草纸,面前的围栏上摆了一溜子青花瓷坛,瓷坛里装满了晾干的干桂花,这是今年收的桂花,晾干后就要封装,封装前要在罐口封两层草纸,用来防潮的。

风过,整个阳台便浮动着浓郁的桂花香气,也传来巷子里的话音声。

“麻三妹的作坊这样子看是起来了呀?”翁姑奶奶边用草纸将坛子的口扎紧,然后盖上盖子,又问边上的红梅。

“那可不,大仓洋行为了捧麻氏糕点那是不遗余力的,原料都是以市面的六成价格供应,又帮麻氏糕点开厂子,还到各家作坊挖人,虞记这边还好,走的人不多,但陶记那边被挖走不少。”红梅拿着汗巾擦擦手,然后将翁姑奶奶封好的坛子放到一边的储物柜里。

“那虞记生意有影响吧?”翁姑奶奶问。

“有影响是肯定的,不过大小姐和翁冒都讲,再困难也要顶下来,那大仓洋行是做生意的,又不是开慈善堂,他们现在捧麻氏,就是要抢占沪上糕点市场,要逼我们就犯,我就不信了,凭上海这么多家糕点作坊就斗不过大仓洋行。”红梅一脸气愤的讲,又说:“麻三妹也是太急功近利,她是起来了,可姑奶奶你晓得哇,大仓洋行占麻氏糕点七成的股份呢,麻三妹等于就是给大仓洋行打工,而麻三妹为了提高产业,那质量又下降不少,也就是如今价格低才有人买账,可大小姐讲了,麻三妹这样下去,她那块牌子也要倒掉了。到时,没有了利用价值,她日子只怕要不好过。”红梅讲。

“那也是该。”翁姑奶奶没好气的讲。又听外面长巷子里议论沪军都督的事体,翁姑奶奶又好奇的讲:“我听小桃读的报纸上讲,光复会那位李铁仙先生都叫陈二爷给挤出了都督府,跑吴淞去建立军政府了?”

“是的呀,报纸上这样讲。”红梅将几个坛子都放好,又搬来一把椅子给翁姑奶奶坐。

“那李家那位呢?”翁姑奶奶拿毛巾拍身上的灰才坐下,有些好奇的问, 她倒不是对李家那位公子还有什么想法,景明做事体一向有她的章法,既然表态了卞先生,自不太可能再跟那位李公子牵扯,她也就不再操那心思了。

只不过,最近外面都在传,这位李家大公子是立了从龙之功的,甚至当初上海整个局都是由他的撬动,如今沪军都督府成立,按理讲,他不说做头面人物吧,那也得算一角儿,只没成想,立了大功的李铁仙都被挤出了都督府,因此便有些好奇这位李公子的处境。

“我听翁冒讲,他去南京了。”红梅回道。

“南京还没有光复吧,他去南京做什么?”翁姑奶奶嘟喃的讲。

“听讲是领导江浙沪联军要光复南京。”红梅又道。

“哟,光复南京,那是又要去打仗呀?”翁姑奶奶拍拍胸脯,前段时间上海的枪声,着实有些吓着她了。

“那可不。”红梅讲。

“哟,这些革命的,东奔西走,成日把脑袋提在裤腰上,不要命啦。”翁姑奶奶叹了口气讲,李家这位公子倒是个人物。

红梅没作声,翁冒当初因为枪枝事件,为了不引起朝廷的怀疑,表面上退出了革命活动,但这段时间以来,翁冒暗里一直在跟李公子的助理年胜联系,可不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嘛,只这话她不好跟翁姑奶奶讲,怕她担心。

虞景明这会儿就坐在窗下盘着账目,手下的紫檀算盘拨的啪啪响,指缝间那紫檀的算盘珠子已比磨成一种近黑的紫色光彩,幽暗却眩目。她一边盘账一边听着阳台边翁姑奶奶同红梅的对话。

心想,生命,对于有些人来讲,就是用来燃烧的,为了心中有理想,这不仅指李泽时,还有卞先生,有的人燃烧你看得见,有的人燃烧你看不见,前者,青史留名,后者,默默无闻。

虞景明想着,不由的抿抿唇,楼下天井先是传来一阵吱呀的开门声,然后是杨叔的声音。

“哟,卞先生呀,大小姐在楼上呢。”

“不了,我马上要去码头那边督察,这里正好有客人给我送了点黄岩蜜桔,今年刚上市的,我拿了一篮来给二奶奶和景明尝尝。”卞维文的声音说着。

“那谢谢卞先生。”杨叔的声音讲。

虞景明连忙推了窗,就只看到杨叔提着一蓝子桔子站在天井里,从敞开的大门处,才将将看到一袭青衫的衣袂进了长街,然后朝巷口走去,走了一半,回头,冲着九号门的二楼笑笑。

虞景明抿唇,也笑笑,有些人似清风,明月,不注意时好似不存在,注意时好似无处不在。

“卞先生对大小姐倒是好的很,一点桔子也要送大小姐尝鲜。”麻三妹这时从平家出来,正要去厂里,看到卞维文给虞景明送桔子,便冲着卞维文讲,话里还是有些酸溜溜。

卞维文笑笑,不讲话,就出了永福门。这种闲话,他从不辩解。

麻三妹悻悻。

“平嫂子,平五在这里,你莫要吃了碗里还望着锅里呀。”吕三坐在茶当上边吃酒,边同邓六哈哈笑着,又转头冲着麻三妹讲,麻三妹跟卞先生曾经的事体,永福门没有一个不晓得的,吕三听了邓六讲,这会儿便来打趣麻三妹,一边平五的脸色自有些不好。

麻三妹其实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看着卞先生给虞景明送桔子,她当初跟卞先生谈朋友时也没见卞先生这么想着她,心底有些酸,才那样讲,这会儿自也没好气的瞪眼:“吕三爷,你不要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好哇。”麻三妹说着,又跟平五讲:“平五,我先去厂子里了,你也不要多喝酒,厂子里事体多,吃多了酒误事,还招惹事非。”

“晓得,晓得。”平五不耐烦的挥挥手。

“哟,要不要把平五栓裤腰带上呀。”吕三和邓六就鼓噪起来,麻三妹没好气的摇头,转身出了永福门去了麻氏作坊,平五这边叫两人鼓噪的一脸通红:“别理她,来,我们喝酒。”说着,便给邓六和吕三满上。

钱六叔看着直摇头,老王头低头添柴火,心里也想着,平五跟邓六吕三处一堆,迟早要学坏。

一时间,长巷里,只有邓六,平五,吕三三个吃酒吆喝的声音。

酒香弥漫,让人晕头。

一边李家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茉莉拿着李大夫开的药方从李家出来,她家姑娘的胎有些不太稳当,这是保胎用的。

“哟,茉莉呀,来拿药方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