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五十三章一个时代的终结(1 / 2)

作品:永福门|作者:糖拌饭|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2-16|字数:7648字

虞景明到苏州河的时候,陶记工人的罢工刚刚散去,陶老掌柜出面跟工人承诺,只要三天时间,三天时间如果工钱不到位,就卖家里的宅子付工钱,工人们这才散去。

陶景明进了陶宅,是陶家的灶娘绍兴阿婆给开的门,门内陶太太扶了陶老掌柜坐在堂前外的屋檐下,陶太太扶着陶老掌柜吃药,只陶老掌柜却一直咳个不停,陶太太便把药放在一边,一手握着陶老掌柜的手,一手抚着老掌柜的后背,一边轻声细语的安慰:“事情已经这样,你急也无用,大不了卖了这宅子,我跟你住作坊里,当初也不是没住过。”

“我是觉得对不住你。”陶老掌柜叹气。

陶子华则抱着头坐在天井里,一直闷不啃声,他有雄心,现实却当头一棒。

绍兴阿婆这时讲:“虞大小姐来了。”

陶老掌柜和陶太太还没开口,陶子华一看到虞景明,整个人便跳了起来,两眼赤红讲:“虞大小姐来作什么,看戏呀?”

两家是对手,如今陶家落难,在陶子华眼里,虞景明定是来嘲笑人的。

“我来看看老掌柜,一会儿再跟陶世兄谈笔生意。”虞景明笑笑讲,陶子华狐疑,他跟虞景明有什么生意可谈?

虞景明却是不理陶子华,提了提手里的食盒,跟陶太太讲:“陶掌柜身体怎么样?我这有两盒梨膏糖,听讲对咳嗽,哮喘最有功郊,不晓得得用不得用?”

“得用的呀。”陶太太连忙笑道,到是高兴,虽说梨膏糖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对她家老掌柜却是适用的很,景明是用心的,拿着梨膏糖,陶太太又是高兴讲:“是朱品斋的梨膏糖呀,他家梨膏糖可难买了,景明有心了。”朱品斋的梨膏糖除了平常梨膏糖的成份,还加了人参,鹿茸,刺五茄,玉桂等补品,最是滋补食品。

虞景明笑笑:“应该的,老掌柜是长辈。”

陶太太笑笑,先请虞景明屋里坐,又让下人给虞景明倒茶,陶太太坐下陪虞景明说话。

一边陶子华心里还埋着官司,有些不耐烦,打断陶太太的话,口气有些冲的跟虞景明讲:“大小姐要跟我谈什么生意?要收购陶记?想也别想。”

“怎么?有人想收购陶记?是日本人吧,我再猜,是大仓洋行吧?”虞景明捧着茶杯,却不急着喝茶,只是猜测的问。

“你怎么知道?”陶子华瞪着眼。

“大仓洋行是开洋行的,这做洋行的,哪样生意会不作?更何况,大仓洋行并了利德,利德的生意有一大部份都是中国的土特产,都是属于食品类,大仓洋行要不作食品生意,那他收购利德做什么?这回,大仓洋行以不做食品生意为由拒绝承认陶记跟利德的供销合约,其用意应该就是想以此将陶记逼上绝路,到时或入股,或收购,对于大仓洋行来讲,都是赚的。”虞景明分析道。

陶子华一时无言,没想到虞景明那样早就明白了大仓洋行的用意。

一边陶老掌柜这会儿正好喘过气来,就冲着陶子华讲:“现在晓得眼光的差距了吧。”

陶子华不讲话,事实摆在前眼,他不服气也没用。

“大仓洋行是想入股的,被我爹拒绝了,我爹讲宁愿倒了,也不让大仓入股。”陶子华讲,虞景明点点头,老掌柜的气度她是敬佩的。

“景明有话就讲。”陶老掌柜又道。

“我是想跟陶记合作,共同开拓外埠市场。”虞景明讲。

“虞景明,你葫芦里卖什么药。”陶子华皱着眉头,在外埠市场上,陶虞两家的争夺的最是厉害,几乎是短兵相接,斗的是头破血流,在他看来根本就没有缓和的余地。如今,陶记眼看着就败下阵来,虞景明这时突然提合作,他感觉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景明再细细讲讲。”陶老掌柜说,又瞪着陶子华:“你到现在还不晓得处事要泰山崩于顶而不变色呀,不管是好心歹意,总要听了,才好应对。”

陶子华便不吱声,虞景明再讲:“老话讲,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回陶虞相争,其实谁也没捞着好处,我听讲,新桥坊那边也在跟李记联系,虽然因为虞园事件,李老爷子对外宣布,糕点这一块只跟我虞记合作,可事实上,在商言商,不是基于利润本身的生意合作很难长久。”

“嗯,景明心里是清楚的。”陶老掌柜点头,景明倒是没有被李老太爷的承诺冲昏头脑。

虞园事件,李老太爷是觉得亏欠了虞景明,合作只是补偿,但事实上李老太爷早不过问家里的具体生意了,李家打理具体生意的是李二爷和李二太太,所以,生意上的事体到底还需回归生意本身。

“那景明想怎么做?”陶老掌柜又问。

“外埠市场这一块是需要长久经营,所耗的精力也会非常大,我想,由我们两家共同出资,重开一家外贸公司,经营范围不再局限糕点,也包括土特产点,这样,在外埠市场上,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不用内耗了,而在本土,我们各有市场,该竞争的竞争,该合作的合作,但不会形成恶性竞争的场面,老掌柜觉得怎么样?”虞景明说了说自己的打算,问道。

“这个主意好,外埠市场,我们是完全陌生的,集中精力,更有利于开拓。”陶老掌柜道,又问:“那这个外贸公司由谁经营?”

“就由陶世兄来经营,陶世兄能从利德手里拿到单子,就已经证明了陶世兄这方面的才能。”虞景明讲,论起交际这一块,陶子华是长项。

陶子华有些愣神,他倒没想到虞景明能这样肯定他,而内心里,如果真有这样一个贸易公司,他是乐意主持的,也有信心做好,倒是作坊这边,一些老人对他意见很大,再加上这一次事件,以后没有过硬的成绩,想要管好反倒不容易了。想着,陶子华先是看了虞景明一眼,这个时候,他是真服了,比起这位大小姐,他是差了。陶子华又看了看他爹。陶老掌柜闭目想了一下,点点头:“成……”

于是事情就这么谈妥了。

接下来,只用了一天工夫,虞陶商贸挂牌,再由虞景明和陶子华出面,跟李记签定了供销合同,李二太太也是没有想到,虞陶相争,在虞记将要全面获胜时,却握手言和了,这倒是让李二太太更高看了虞景明两分,以前倒是有些小看了虞景明。

只不过对于虞景明,李二太太还是有微词的,李老太爷为什么要做那样的承诺,到底还是希望虞景明能跟泽时走到一起的,只没想到,这才多久,不过一夜的工夫,虞景明转眼就跟永福门那位卞先生定下了关系,这到底让李记也有些没脸。所以签完合约,李二太太送虞景明出门,态度是客气而疏离的。

虞景明笑笑没在意。

而至此,虞陶两家算是握手言和。而陶记凭着跟李记的供销合同,顺利贷到款,发了工资。

一天后,大仓洋行又突然宣布依然承认陶记同利德签定的供销合同。

清晨,虞宅。

起座间里,虞景明,翁冒,和红梅几个正吃早点,翁姑奶奶坐在阳台的晨光里纳着鞋底。

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小桃拿了今天的报纸上来,红梅眼尖,一眼就瞄见了报纸上大仓洋行的启示,便撇撇嘴讲:“大仓洋行也好意思呀,落井下石是他们,如今陶记才渡过难关,他们到来锦上添花了,只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在商言商,蚁子腿再小也是肉呀。”虞景明讲,大仓洋行本想压一压陶记,取得最大利益,没想虞记转眼跟陶记合作,陶记顺利度过难关,大仓洋行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只得退而求其次,继续履行原利德合约。

只不过,虞景明隐隐觉得,大仓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因为合约的那点利益。自大仓洋行登陆上海,那触觉便伸向上海的各行各业。

钱庄,纺织,百货,建材,洋货,运输,码头,等等,各行各业,或直接,或间接,都有大仓洋行的影子,感觉大仓洋行在下一盘大棋。

“大仓洋行不简单的,他们很可能还是一个消息掮客,贩卖各国消息的。”翁冒突然放下筷子讲。

“消息确切?”虞景明挑挑眉问。

“不确切。”翁冒讲,又说:“公子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察觉的,只是因为这边的事情太忙,没有时间查。”

“哟,这样复杂呀,如今虞记跟陶合作了,又不晓得这帮东洋人搞什么鬼,那既然他们悔约在前,虞陶商贸公司就不要跟大仓洋行合作了。”翁姑奶奶拿着纳鞋底的针在头发上划了两下讲。

这贩卖消息的,有很多都是间谍,都是玩命份子,想想也是吓人的,虞家这两年风波不断,尤其最近,虞李联姻成了一场笑话,虞三姑娘又出了事体,还有戴家也出了这样的大事,虽然无关,但牵牵扯扯的总让人烦,还有元甫那边……

于是翁姑奶奶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虞景明便笑笑讲:“不是还不确定吗,再说了,日本人动作这样大,我们也不能叫人蒙在鼓里,我们也要知已知彼吧,倒是更要合作了。”

“景明讲的是。”翁冒也笑着讲。

既然虞景明很翁冒都这样讲,翁姑奶奶也不过是搭搭嘴,便讲:“我也就说说,你们讲怎样就怎样。”说着翁姑奶奶又瞪了眼讲:“也是,那位李公子也不见得是好的,他讲的也作不得准。”

翁冒便苦笑,晓得翁姑奶奶对公子误会极大。

虞景明笑笑讲:“都说了不提了,这样挺好。”

“晓得,晓得,挺好。”翁姑奶奶忙不叠的道,晓得这事再提也没意思,接着又四下里望望,看虞景祺坐在楼梯口上,低头搭脑的,自那日被虞二奶奶无端的发作了一顿,这孩子显得更呆了,李大夫到说并没什么事,多是心里作用。

“夏至呢,今天买菜还未回呀?”翁姑奶奶便又问小桃。

小桃手里拿着算盘和账册进来,听翁姑奶奶讲,便回道:“小桃讲今天还要再买点牛乳粉,现在局势紧张,凡是食品类,都要排长长的队,只怕没那么快回来。”

一听小桃说现在局势,翁姑奶奶也是一脸担心,现在外面乱的很,嘴里嘀咕的讲:“这革命党到底能不能成势呀?”

随着武昌起事,各省也都有动作,湖南长沙,陕西,江西九江,山西,云南,安徽江北等地都有行动,声势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