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二十三章李老太爷(1 / 2)

作品:永福门|作者:糖拌饭|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2-16|字数:3354字

夜实在太深了,四川路口,李泽时将搭在手肘上的风衣穿起来,又竖起了衣领,出了四川路口,就是苏州河,河风有点大,夜风很凉,不过,李泽时这时的心是火热的,就在之前,由谭先生等人宣布,同盟会中部总会正式成立,这预示着,革命由南向北,打开了纵深。

“上个月,四川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各处都在开展保路运动,市面上罢工罢市闹的沸沸扬扬,朝廷方面也是严阵以待,各地兵力都在集结,连湖北新军也收到了通知,一但情形不对,湖北新军会立刻入川……”翁冒跟在李泽时身后,压低着声音分析着目前中部的革命态势。

“嗯,湖北武昌这边,革命态势非常活跃,尤其是文学社和共进社,他们发展的触觉已经深入到了新军,已经积蓄了相当大的力量,只是两方各自为阵,使得力量分散,反而被朝廷压制不得动弹,所以,我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南下武昌。”李泽时点点头道。

“公子,需要我跟随吗?”翁冒问。

“不用,有年胜,你就留在虞记,记住,只有我和年胜可以联系你,别的人你不用理会。”李泽时道。

“晓得了。”翁冒点点头,想了一会儿,突然又问:“那上海这边呢?”

“这边串连的任务已经完成,又有谭先生他们主持,还有沈先生和李总董他们,布局已经完全,至于什么时候发动,要看时局,要看态势,这些东西是急不来的。”李泽时沉思了一下道,上海的局势实在太复杂了,还牵涉到租界等等方面,时机不成熟根本就不能妄动。

翁冒没再说话,上海这边的态势他自是清楚的,而他之说以要问上海这边,实是想问一下公子对大小姐是否有什么安排。

翁冒是晓得,大小姐性子疏淡,但对公子,却是欣赏的,也是有好奇的。翁姑奶奶那边私下里不晓得跟他提了多少回了。

翁冒也是晓得公子对大小姐也有好感,而且他晓得公子跟大小姐开过口,只是被大小姐拒绝了。

“欧……欧……”几声尖锐而短促的猫头鹰叫声传来,在静夜里显得格外刺耳,翁冒也拢了拢衣襟,夜很深了,苏州河却依然有琐碎的摇撸声,有醉鬼的呕吐声,有流落街头叫化子的磨牙声,不远处的河堤上还有一盏气死风灯,河堤边上还摆了一个担担面挑子,挑子一边的炉子上正煮着热水,水蒸汽弥漫开来,在这午夜的河风中,象是晨雾。

老徐借着气死风灯的光亮,专注的调着担担面的肉酱,陶老掌柜坐在一边河堤的石墩上,夜风有些凉,陶老掌柜时不时的咳两下。

“老掌柜,这路口风大,我把挑子挑你家门口去怎样喽?”老徐调好肉酱,听到陶老掌柜的咳声,便说。

“不用,我在这时等人呢,这夏夜也不怎么凉,我这咳也是咳习惯了,不影响的。”陶老掌柜边说,那手指轻轻的扣着面前挑子后柜的玻璃面,玻璃面下面是四色糕点,是虞记的糕点,虞家那丫头了得呀,不声不响来了这么一招。

“啧,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服老不行呀。”陶老掌柜啧了啧嘴。

“老掌柜等哪一个哟,你可是等了一晚上了,我瞅着呀这大夜里了,怕是不来喽。”老徐又道,他今夜里挑着挑子打苏州河过,就被陶老掌柜叫住,然后一直待到现在。陶老掌柜让他下面条,说是等人,只在他看来,这人今夜里怕是不来了。

正说着,一个青年打拐弯处过来。

“子华……”陶老掌柜突然开口了。

青年正是陶子华。

“爹,这大夜里,你坐这里做什么?”陶子华没想到这大夜里他爹还坐在河边吃担担面。

“等你呀,又吃酒了呀。”陶老掌柜说着站起身来,拿了挑子边上的收折椅坐下,又指了指先前他坐的石墩,示意陶子华坐。

“应酬嘛,爹你也晓得,做生意少不了应酬的。”陶子华坐下,这时担担面好了,老徐把担担面摆在柜面上,陶老掌柜将面条推到陶子华面前:“做生意是少不了应酬,但应酬也只是锦上添花,做生意的根本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产品。”

“爹这话什么意思,我不够踏实,我挖麻师傅过来不就是踏实的做产品吗?再加上爹这些年的积累,如今咱们陶记的糕点谁不竖大拇指,爹,现在不是以前了,酒香还怕巷子深呢……”陶子华有些不服气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