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三十一章情何以堪(1 / 2)

作品:永福门|作者:糖拌饭|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2-16|字数:2473字

二楼。

桌上,一碟小葱拌豆腐,一条清蒸黄尾,一沙锅莲藕排骨汤,再加上一盆凉拌黄瓜,一小碗椒盐花生米。

虞景明夹了一筷子鱼肉,鲜的让人胃口大开。

“红嘴,黄尾,是新安江的鱼吧?”虞景明问,她在宁波时也吃过。

“可不,新安江直通咱们苏州河,半夜开的船送到咱们上海,那鱼一上岸还活蹦乱跳着呢,没一会儿就全抢光。”翁姑奶奶说这话时脸上有点小得意,上海那些个小脚老太太可抢不过她。

红梅这边也细细说着上午的事情。

“工钱已经发到每个工人的手上了,莫老师傅出面,作坊里的师傅已经带着各自的徒弟开工了,从原料开始,莫老师傅过问每一道工序,我也把小姐写的那个提浆法交给了莫老师傅,莫老师傅兴奋的不得了,带着许开源立马动手试这个提浆法,莫守勤暂时也跟着莫老师傅打下手,莫老师傅说了,当年慈安太后最喜欢吃这个提浆月饼,只可惜慈安太后走后,因为忌讳,宫里就再也没做过这个提浆月饼,以至于最后这个提浆法失传了,没想到能在大小姐手里见到,莫老师傅说,这个提浆法运用到实物时还得试验几次,因为食料的不同提浆的火候也会有一点调整。”

“嗯。”虞景明咽下一块鱼肉点点头,这黄尾果然鲜嫩的很。

莫老师傅的激动虞景明并不奇怪,虽然提浆月饼其实满大街都是,但正统的宫廷提浆月饼却已经失传了,就象翻毛月饼,同样满大街都是,但正统的宫廷翻毛月饼也只有宫里的御膳房和京城的致美斋才有。

而宫廷的提浆月饼之所以会失传正是因为这个提浆法的失传。许多人以为提浆法仅仅是用来提取糖浆里的杂质,其实远远不止,好的提浆法不仅能提取糖浆里的杂质,更能增加月饼的韧性和浓香。

虞景明倒是没想到虞老夫人手上有这东西,她倒是听翁姑奶奶说过,家里祖上有从宫里放出来的宫女。

“另外,我让人去几家分店取账本,东门那边和法租界那边的分店都把账本交上来了,唯有四马路那边的邵掌柜说账目还没有整理好,说整理好再交。至于别的分店,离的有些远,估计得明后天才能收上来。”顿了一下红梅又道。

“嗯,法租界那边的掌柜是戴政吧?”虞景明停下筷子问。

“是的,大小姐打算换他?”红梅问。

戴政是戴寿松的长子,不过他自小是在宁波戴老太太身边长大,戴老太太过世后,戴寿松和戴娘子才把他接到身边,只那时已成人,跟戴寿松和戴娘子这对爹娘自没有戴谦和戴老三那么亲近,戴娘子便常常借由头骂戴政不孝,不过戴政处事颇为稳重,倒是个可用之人。

“那倒没必要,我听说法租界那边的店做的还可以。”虞景明道,又沉思了一下接着说:“至于四马路那边就暂时由他吧,虞园那边只怕麻烦着呢。”

四马路那处的分店在自己父亲手上时是没有的,是这几年在二叔的手上置办起来的,在这些年里,倒算是虞记最红火的一个分店,是二叔的功劳,另外虞园跟四马路分店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在当初卞维武送来的那本账册里都有脉络可寻,不过其实,当时虞景明的目标仅是拿回永福门,就算后来接手上虞记也是被二叔算计,形势所迫。

而古人攻城尚知围三缺一,她这边也不好把二叔逼到墙角去,更何况,四马路这分店牵扯着二叔的小公馆,虞景明查过,那处店面后面的园子是记在一个叫吕仙芝的名下,这个应该就是二叔小公馆里的女人。原先虞景明还奇怪,二叔怎么就会糊涂到把这么一份产业记在一个没名没份的名人身上,如今看来,竟是连孩子都五岁了。

可没想最终这小公馆的事情居然在戴娘子这里爆出来了,接下来她便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