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909章(1 / 2)

作品:宠妃无度:冷帝你有种|作者:公主没钱|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2-02-09|字数:4325字

“对你娘磕两个头。”风石又道。

风扶摇照做。

“大嫂,我遵守了我的诺言,摇儿平安的长大,如今不像往年那样任性,越来越有规矩。将来定会成长为最优秀的孩子。”风石将檀香放在摆在面前的香炉里,坐在地上对着眼前冉冉升起的白烟轻声絮叨。

风扶摇手里紧紧握着檀香跪着,低着头,听着风石将过去一年的喜事烦心事一一数出来,鼻尖又开始泛酸,“二叔每年,都是这样吗?”

风扶摇颤抖着声音,含着泪光。

风石没有答话,但相当于回答。

风扶摇低头,只觉得自己这个女儿做的还不如二叔有心。

“好了,你起身,回去吃点早饭吧。”风石收了温柔的神色,眼眸里露出严肃。

风扶摇手里的檀香正燃尽,小桂子扶着站起来,对风石摇了摇头,小声道:“我想陪陪我娘。”

风石愣住,僵硬面瘫的脸微微露出柔和,点点头,“进去陪着吧。”

风扶摇不做声,小桂子扯了扯她的衣裳:“三小姐,天色还没大晴,这雪还未化开,等太阳下了来,就担心发生雪盲,您听话进祠堂吧。”

风扶摇抿唇点点头,风石正要转身离开,风扶摇忽然开口问道:“我娘,很喜欢红豆吗?”

风石愣住,冰坚一般的脸裂开一点裂缝,还没有说话,小桂子解释了:“听说前大夫人生前最爱的就是红豆冰,我们老爷也最喜欢红豆冰。”

风扶摇点头,只愧疚自己对娘什么都不知道。

风石脸上的神色并没有多大的变化,风扶摇却就是能感觉到她的二叔好像松了口气。

“你可带了纸笔,若是闲暇,写一封信烧给你娘看看吧。”风石忽然站住开了口,风扶摇眼眶又是一红,拼命忍着,点点头转身往祠堂里走,经过风石身边,轻轻开口:“二叔,谢谢你。”

风石也有些动容,没有说话,摆摆手让她进去了。

“老爷我陪三小姐进去。”小桂子对风石禀告一声,不等风石答应,已经小跑到了风扶摇的身边。

风扶摇有些诧异,“我自己一个人可以,你不需要...”

“三小姐。”小桂子打断了风扶摇的话,脸上是风扶摇从未见过的严肃:“包裹里的桃木炭要么扔了要么趁没人燃了,风府,绝对不可以出现桃木炭。”

说罢,他们也已经到了祠堂的阶梯,风扶摇对小桂子奇怪的看着,小桂子却只是对她行了礼,恢复笑道:“小的就送到这了,三小姐莫太晚。”

不等风扶摇做出反应,小桂子已然到了风石的身边,出了祠堂的正门。

风扶摇心里觉得奇怪,只当是之前风水月那件事,放在一边便也不做多想。

转头向祠堂内走了去,跪在软垫上,风扶摇咬着唇只觉得心里的愧疚越发的浓烈。

瞥眼见到包裹里的纸笔,风扶摇将砚台拿了出来。

出了祠堂小门,探了些雪花融化了放在滴在墨色砚台里,转身跪着回去,拿起紫毫笔,沾了墨,风扶摇的手都在抖,滴在洁白的纸上,竟是不知该写什么好。

“听说陈家来人了。”祠堂周边阑珊园的小门传来梳洗丫鬟们的窃窃私语。

“这样早?刚刚戌时呀。我们才刚刚起来呢。”另一个丫鬟惊讶的连漱口水都忘了吐。

“嘘,你小声点。”说话的丫鬟面色不满,努嘴道:“我也是听说,陈家那位老夫人是个早起的主,今日又是初二,我也想着会早些来,谁知道竟是会来这样早。”

风扶摇皱眉默默听着,脑海里浮现陈老夫人的面容来。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听闻她刚刚加入陈家就是九品诰命夫人,如今五十岁的年纪却早早的爬到了三品诰命夫人的位子。

风扶摇曾经见过她一面,算起来正巧是今年。

是一个墨守成规,为人严厉冷漠又尖酸的老太太。

“说的也是,表小姐那样天仙一般的人还在我们府里,哪里还能不早些来呢。”丫鬟笑,后又叹口气:“我去把那些偷懒的都叫起来,免得等会在陈家人面前丢了脸,又惹的老夫人生气。”

风扶摇收敛了心绪,皱眉一心想着自己该写给娘亲的信。

夹杂着酒味的茉莉花香传了来,风扶摇皱眉,回头对风华绝代的人看去。

“你怎么。”风扶摇心跳了跳,回过头不再看。

只见风萧然未盘发冠,如墨青丝不加约束,张扬随意的散落在肩,淡蓝色的袍子只是休闲装扮,松松垮垮的随意披在身上。

不似往日张扬魅惑,这样简单的装束却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不自觉的令人想要依赖。

“红豆。”风萧然白玉一般的手指粘了一颗红豆,放在唇边张口吃了下去。

“你!”风扶摇皱眉,风萧然却毫不在意,像是醉了一般,飘然到地,低声呢喃道:“红豆,黑豆,又名相思豆。”

“摇摇,你也在思念着谁吗?”

风萧然很显然已经喝醉,风扶摇闭眼无奈叹口气,抬眼对桌子上放着的牌位咬紧唇看着,轻声道:“今日,是我娘的生辰。”

风萧然流光闪过的眸子睁开对她看着,眯着眼显然是醉了:“生辰,原是生辰。那么摇摇的生辰呢,这么多年,为何从不听你提过。”

风扶摇闭上眼,眼泪从眼眶里滑落,“我的生辰,就是我娘的忌日。”

风萧然手一顿,垂下眼眸,默声。

“喝醉了就寻个地方醒酒,莫回念香苑,让玲珑看了担心。”风扶摇见他要走,低声道。

风萧然没有回应,身后风声渐起,人便消失在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