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46章 英雄的黎明(3)(1 / 2)

作品:如果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云|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2-01-30|字数:2813字

三天之后,张通古带着南宋的第一批岁贡——五十万两白银回国了。陪同他的人有南宋的各项专责使者,比如奉表报谢使韩肖胄、副使钱愐,迎护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王伦,副使蓝公佐,这些人负责为宋朝带回议和所得。

能不能带回来,带回来多少,赵构并不那么计较,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老妈回来就好,大哥的归来就两说了。可是,仍然要作准备,他得给他们修宫殿。另外,有更加重要的工作要迅速展开,他身为南宋皇帝,得向部下解释一下刚刚都发生了什么。

赵构迅速向岳飞、韩世忠、张俊、吴玠等各战区司令发去公文,说他已于某月某日得到金国诏书,里边没有一点过分的要求,只是把河南诸路还回来了。这都是首相经办的,我并没有参与。之所以能获得这些好处,都是因为爱卿等忠勇护国。

因此,要嘉奖你们。

上述四大将,外加禁军统领杨沂中,再加已经退伍的大衙内刘光世,所有的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各进秩一等。

消息传来,各将军都懂了,这是皇帝给的封口费,想收的收下,不想收的也得收下。同时,自己得把嘴严严地闭住,这是将军们的封口费,也是皇帝的遮羞费,再说三道四,小心皇帝脸红心跳受不了……

吴玠没说,张俊没说。韩世忠很忙,他真的派人到楚州淮阴县洪泽镇(今江苏清江市西南)堵金国使者去了。可惜,他的部下郝卞向淮东转运副使胡纺告密,消息走漏,金使临时改道,去了张俊的防区,从此安全周到,一路回国。

岳飞说话了。

他说:“……切唯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以行赏论功,取笑夷狄!”

赵构的脸啊……岳飞,你能温柔些吗?

同一时间,秦桧更加忙碌,他要做的事太多了。议和只是初步成功。之前,他瞒天过海,把整个南宋官场都当猴耍了,谁不恨他?可以说,他举国皆敌。可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决定把事情彻底给了结了。趁着皇帝还需要他、支持他,干脆把整个官场都据为己有。

办法就是把所有敌人都干掉。

先是张浚。这人强悍,至少表面强悍,虽然已经倒了,可官场浮沉,谁敢说他不会东山再起?为此,秦桧派人去试探赵构,问他是否还喜欢张浚。

一提张浚,赵构立即火冒三丈,他怒吼道:“宁至覆国,不用此人!”嗯,这样啊,那就放过张浚吧。想来他是主战的死硬派,看样子跟赵构风马牛不相及了。

下一个是前首相赵鼎,必须将这个人打压到死!

赵鼎死于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也就是说,在秦桧的打压下,他一共挺了九年。这九年里,他被一路发配,从泉州、兴化军、漳州、潮州,一直到了大陆的最南端——海南岛吉阳军。

到天涯海角之后,赵鼎绝望了,他对儿子说,秦桧一定会弄死他的,他不死,就会拖累家人。于是,赵鼎绝食,直至饿死。

他死之后,突然间颂词如潮。从南宋到现代,从宋朝官方史书到百度搜索,都极力赞扬他为国为民、大公无私、勇于卫国、与奸邪死磕到底的精神。人们对他的评价之一是“与李纲并称名相”。真是活见鬼了,想歌颂他,随便!宋朝以黑为白的事多了,比如王安石的悲剧。

可为啥把李纲给牵扯上呢?

两者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李纲自始至终极力抗金,一直到死都没有半点游移;赵鼎主和,只是不像秦桧那样啥都答应,有一点点迟疑而已。李纲曾经亲历战阵,挽救过第一次东京之险,阻止靖康之难的发生;赵鼎做过什么,他的主要功绩之一是第二次上台之后,把国都从建康迁回临安,宋史的评价是“此举意义无比重大”,因为他让赵构安全了。

再次活见鬼,那时发生了淮西兵变,郦琼带人投靠刘豫,什么事都发生在长江北岸,跟南岸有什么关系?南宋所面临的最大危险也只是空虚。而迁都临安,是战略上的后退。从那一刻起,南宋朝廷就选择了以议和为主的执政方针。

赵鼎是个接近投降派的议和派,提勇于卫国什么的,真是让人呕吐。另一件事有助于人们看穿这人的本质,那就是他死前所写的一句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