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67章 多面司马光(3)(1 / 2)

作品:如果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云|分类:其他类型|更新:2022-01-30|字数:3470字

到这里,我们仍然要保持中立,我们要看清楚这段历史,就要让自己的感情始终不倒向任何一边。话说王安石的信发出之后,立即就收到了司马光的第三封。

这封信可以说是第一封的复制品,外加上对王安石人生走向的建议。司马光以老朋友的身份劝王安石,介甫,你还是就此退休吧,人生很美好,江南很美丽,那里才是你的归宿。

抛开这条建议本身出自于司马光的好心还是别的什么,还有作为国家高级公务员,以私人身份要国家重要领导干部退休是不是合适,我们只留意一点,注意,这时司马光要的是王安石走,然后我们留意稍后他另一次的要求是什么。

平心而论,这样的第三封信要王安石怎样回复呢?是同样复制粘贴一下第一封百十来字的短信,还是告诉阿光,工作永远比休闲有意义,开封是我的第二故乡,坚决不辞职?

无论哪一样,都会引起新一轮的争吵,和无穷无尽的书信往来。王安石选择沉默,不再写信,是不是一种很高的姿态,很和谐的愿望呢?

但在司马光的心里,这就是王安石的诚意不够了。作为他,己经仁至义尽,无论是私人方面还是官方角度,都对王安石完成了“教育”,你王安石怎么能不听我的呢?!

古人云,不管自己多么伟大,不管罪犯多么丑恶,不教育就砍人是不对的(不教而诛),现在司马光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努力,王安石不听,那么他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心理安得地为正义而奋斗了!

只是现实是无情的,一来王安石的职位比他高;二来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站在一起。司马光站在朝廷上正义凛然,却没抓没挠,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不过只要留心,机会总是有的。司马光身为历史大宗师,当时的学院派领袖,得到了一个差使,主持最近一期的馆阁人员考试。

这是全国各地所有才子,考中了进士,得到地方性官职,干过一年之后的法定权力。他们可以进京来再次考试,向两制、两府等顶级高官迈进的途径。这次司马光给出的考题是——论“三不足”的对错。

所谓“三不足”,就是史书里总会提到了王安石先生最彪悍最好玩的三个不,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老实说,这三句话放在古代儒家学说统治全国的年代里,是百分之百大逆不道,泯灭人伦,反人类反社会的重罪。一般来说,只要说出口了,这个人就是从根子上坏透了,没救了。

天变,这是上天神灵的最高指示,干旱几个月,或者雨下多了,天上闪个流星,皇帝都要深刻反省是不是最近人品有问题,在王安石这儿居然可以忽视,不理会,不惧怕;

祖宗,这在现代社会里都是中国人不可触犯的敏感神经,何况在中国古代家庭里一切财政、婚姻、丧葬等都由父母作主的时代里。祖宗是什么,祖宗就是神!

不敬祖宗是什么?猪、狗、不、如……

人言,这是王安石最让反对派痛恨的地方。纵观宋朝社会,不管是哪个时代,就算赵匡胤时期,太祖陛下随时手提一只大斧,动不动就敲断某人的大门牙,也没让士大夫们闭嘴。“言论自由、言者无罪”是宋朝最让人向往的地方!

王安石居然……嗯,对不起,王安石也没说不让你们说,只是不听罢了,可这就是罪无可赦的死罪!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因为我们比王安石比司马光都有智慧,现代的教育让我们明白天旱的原因是什么,雨下多了怎么办,还有,天上闪流星我们都兴致勃勃地围观,甚至许愿。所以我们要返回到宋朝的时代去理解这件事。

王安石真的说出这三个不,那么他真是个吨位非常大的傻瓜。简直是没事找事,身在火坑里还给自己买汽油。但是,要说明的是,王安石本人没在任何场合跟任何人说过这三个不。

从来没有,最多只是含糊其辞地表达了些许的类似意见。但就被正气凛然决不说谎千古第一完人司马光给总结成了这三句经典无比的语录。

然后还广而告之,选成了国家高级公务员考试的题目。请问这是什么精神?是不是无中生有,捏造证据,往人头顶上扣屎盆子的精神呢?

面对这样的事,请问你是王安石能怎么办呢,去否认?去找证人,说自己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那就死定了,有些事越描越黑,越否认越被人相信是真的。王安石顶着雷走到了皇帝面前,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陛下日理万机,不留连声色,不贪图享乐,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百姓的安危,这不是害怕天变吗?陛下能广泛听取臣子意见,不管大小,只要有理,就不会拒之门外(这是真的,坏事就坏在这一点上),怎么能说不恤人言?至于祖宗之法不足守,陛下自己想,仁宗在位四十余年,多次修订法律,怎能说祖宗之法代代相传,一成不变?

面对上面的记录,不管这种解释是不是最佳答辩,都映射出了王安石为人的本色。有事他不怕,绝不回避,正面交锋,不管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还是上阵交锋的战士,他都是个充满阳刚之力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