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李自成遭伏遁商洛 洪承畴奉诏入蓟辽(二)(1 / 2)

作品:崇祯皇帝|作者:胡长青|分类:游戏竞技|更新:2022-01-21|字数:4946字

次日,洪承畴、孙传庭二人不及休整兵马,孙传庭为前队,洪承畴随后,各率人马即刻取道北上。途中不断有兵部塘报传来,头一份塘报就说高起潜在卢沟桥失利。孙传庭进了河北地界,接到第二份塘报,知道卢象升战死蒿水桥。他不敢怠慢,率精兵三千昼夜急进,离京师还有二十里扎下营盘。崇祯得到陕西援军赶到的消息,擢升孙传庭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替卢象升总督各路援军,并赐尚方剑。

清兵四次深入京畿,三次直逼北京城下,乘胜横扫畿南几十个州县,又突入山东,攻克济南,德王朱由枢被俘,布政使张秉文,副使邓谦济、周之训,知府苟好善被杀,济南城被焚掠一空,城内外积尸十三万,马踏中原千里,如入无人之境。崇祯每次想起都羞愧交加,恨得暗自切齿,几次召大学士杨嗣昌到乾清宫商议对策。多次的召对使杨嗣昌更能体味崇祯的心思,他深知内贼虽需小心防范,但如今李自成潼关新败,无论生死与否,仓促之间再也不会兴风作浪,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又都给熊文灿招降,中原只剩十几个不甚知名的小股流寇,已属疮痍之疾,东虏便成了皇上的心腹大患,皇上刻意中兴,此时断不会再言抚策的,再说和议密谋已有人风闻,满城百姓也纷纷谈论,人心不可违呀!他试探着举荐洪承畴挟破贼军威,总督蓟、辽,出关对付清兵,新任陕西、三边总督由洪承畴举荐,崇祯思虑片刻,便准了。周皇后与田贵妃和好如初,虽经丧子之痛,但田贵妃在承乾宫夜夜承欢。中原匪患虽未敢说根除,李自成的生死,洪承畴报捷的折子有些含糊其辞,只说正在加紧搜缉,而孙传庭却连章奏捷,声称闯贼全军覆灭,非俘即亡。两家抵牾,使他对李自成已死心存疑虑,但潼关一战毕竟是十年以来不曾有过的大捷,数年剿贼算是有了暂结之局,用兵辽东的时机到了。他得知洪承畴将到京师西南的良乡,特命杨嗣昌代为郊劳。等击退满清鞑子后,与孙传庭一起入京陛见。清兵此次入关,依然是意在骚扰,无意略地,一经饱掠,便出青山口北还。京师虽又经一次磨难浩劫,但庆幸并无大恙,不过一场虚惊。

洪承畴耳目极多,杨嗣昌未到良乡,他已扎下大营,远远赶来迎接。洪承畴当年在杨鹤麾下就已闻杨嗣昌之名,知道他博涉文籍,工于笔札,诗文奇崛,富有辩才,却一直不曾谋面。张凤翼死后,正丁忧在家的杨嗣昌被夺情起复为兵部尚书。他到任后上的奏折《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写得不同凡响,洪承畴读到后曾为之击节赞赏。他还记得奏折中的几句名言,必先安内然后方可攘外,必先足食然后方可足兵,必先保民然后方可荡寇,佩服杨嗣昌的远见卓识,何况杨嗣昌以东阁大学士掌理兵部,又是皇上身边的第一宠臣,今后仰仗之处还多,自然不敢轻慢。上次皇上驾临良乡亲劳大军,因自己掩饰不住骄矜之色,吃了大亏,若不是贼寇蜂起横行,要想官复原职都不知是什么年月了,晋封宫保挂兵部尚书衔怎敢奢望?君子不二过呀!洪承畴不断告诫着自己,他看见马上得杨嗣昌年纪与自己相若,面皮白净,颌下漆黑的长须丝毫不乱,跑了几十里的路,大红一品仙鹤补服依然显得整洁,心里顿生好感。杨嗣昌因他是父亲旧部,又见他洵然一派儒将之风,大起惺惺相惜之意。二人寒暄着,在礼炮声中步入大帐,洪承畴跪接了圣旨,将杨嗣昌让向黑漆貔貅屏风前面的虎皮金交椅。杨嗣昌笑着推辞道:“九老,学生虽忝居阁中,却也知晓军中法纪,自古虎不离山,帅不离位,莫要谦让了,还是你来坐才是。就像朝中站班,乱不得呀!”

洪承畴打躬道:“如此就不客套了。”他先命人给杨嗣昌在上首设好了座席,才稳稳坐了,喊道:“来人!阁老不辞劳苦,代圣天子出城劳军,传令参将以上入帐参拜。”

杨嗣昌摆手道:“莫急,莫急!学生还有几句话要与九老抵掌相谈。”

洪承畴挥退众人,不等杨嗣昌开口,直截了当地问道:“阁老说的可是关涉辽东?”

“不错。”杨嗣昌莞尔一笑。

“阁老,此时出兵辽东似嫌尚早,李自成生死不明,张献忠、罗汝才等人未必真降,若尽撤中原之兵,岂不是给了流贼喘息之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流贼气焰复张,再行扑灭可就难了。如今东虏已退走关外,京畿无忧,中原不可久虚,还应乘胜追击,剿灭流贼。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分心两顾,不能专办一事,左支右绌,实在是兵家大忌呀!”

“剿兵难撤,敌国生心,要绝了东虏入关之心,必要有雄师拱卫京畿。内患初靖,满清为我之敌,与流贼不同,只可战,不可和,和则怯敌,实在有损皇上圣德呀!”

“九边绵延将近万里,关隘无数,难以个个守得牢固,东虏铁骑往来飘忽迅急,不教他们入关,怕是没有这个把握。当年袁崇焕守住了宁远、山海关一线,可却阻止不了东虏自西边进犯。”

杨嗣昌压低声音道:“皇上有意趁流贼蛰伏之机,一举剪灭东虏。”

“那就更难啦!长途征伐,关山万里,急切之间,如何得手?卑职不才,可不敢冒如此的风险呀!”

“九老是先父的旧属,我不用瞒你。皇上心意已决,不要再争辩了,何必惹皇上不快呢!”

“卑职担心皇上按期责功,交不了差呀!”洪承畴面色沉郁,忧心忡忡。

“你且宽心,只要学生在阁一日,皇上那里必代你剖白。”

“多谢阁老。自古未有朝中无内援而外将立功者,有阁老这句话,卑职就放心了。”洪承畴离席长长一揖,“卑职蒙皇上知遇大恩,理应整顿关外军务,替皇上稍解东顾之忧,但有两件事需请旨恩准。”

“什么事?”

“东虏与我朝对峙多年,如今又僭立伪号,决非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之时,不可小觑。若持久对垒,步步为营,与他们拼耗财力,卑职以为这法子虽愚笨,却最为可行,绝不可轻易言战。孙白谷深谙兵事,是难得的将才,若能留他守卫京畿,东虏即便破关而入,京师也不致有什么危难。卑职可乘机挥师北进,直捣盛京。这两件事如获皇上恩准,辽东恢复并非遥遥无期。但流贼尚未根除,卑职恐不能专心辽东,若内外辗转,必然事倍而功半。”

杨嗣昌点头道:“学生回去,先给皇上吹吹风,过些日子还要平台召对。召对前,九老可上折子请求陛见,亲口向皇上陈情。”

平台召见的不止洪承畴一人,还有总督各路援军的孙传庭。孙传庭已听说了洪承畴改任蓟、辽总督,还知道洪承畴到了京师,皇上特命阁臣杨嗣昌隆重郊劳,又被允进城陛见,此次潼关大捷,自己功劳应在洪承畴之上,却没有此等殊荣,他自是郁闷填胸。崇祯升座后,等洪承畴、孙传庭行过常朝礼,问了洪承畴一些何日起程和兵马粮饷准备如何等等,用兵方略在那日陛见时已准其所请,今日无需再问,接着勉励他早奏捷音。命洪承畴起来,崇祯看着跪在地上的孙传庭,问道:“孙传庭,陕西三边总督之缺,你看有何人接任为好?”

孙传庭伏着身子,恭候问话,却未料到皇上竟会有此一问,他心中暗喜,以为皇上有意命自己接任,平台召对俨如朝堂,自然不好狂妄自荐,但放眼天下,实在有些舍我其谁,他踌躇片刻,才回道:“全凭圣裁。”

“你是难得的将才,屡次剿贼立功,朕想留你在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护卫京畿,你可愿意?”

孙传庭洪承畴既然改任为蓟、辽总督,陕西、三边总督的遗缺,无论是凭战功,还是比用兵才能,都该由自己升补,不料皇上急于稳定关外局势,竟破例将自己回调,与洪承畴相比,皇上似乎有些偏心,孙传庭不由一阵伤感,有些负气地答道:“圣意如此,微臣焉敢不遵!”

崇祯听出他话中的哀怨,抚慰道:“你不但剿贼有功,练兵筹饷也见才能。朕留你在身边,一是要你接着练兵,二是要向你借兵。”

孙传庭一怔,脱口道:“借兵?”

“不错,朕要调集天下可用之兵,戮力出关,征讨东虏,一举解除辽东之忧。你手下的陕西兵马是屈指可数的精锐之师,朕想交给洪承畴指挥。”

“皇上,万万不可如此!”孙传庭惊得猛然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