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十五章(1 / 2)

作品:七零重生高考前|作者:雪上一枝刀|分类:现代言情|更新:2022-01-06|字数:6288字

赵青青蔫头耷脑的回到家,母亲刘洪琴正在包汤圆, 看到她回来也有些奇怪, 问道,“青青, 你明天不是开学?落下东西了?”

赵青青摇摇头, 不知怎么眼里就掉下泪,将挎包里的报告单拿给母亲。

一瞬间刘洪琴觉得出大事儿了。

她养了四个孩子, 老大赵子林是个锯嘴的葫芦,连个囫囵话也不会说, 老二赵子景也差不多, 就老三赵子涛能说会道,在她挨丈夫打的时候,也唯有老三总会帮她拉开那个老没良心的,而且如果挨了父亲的打,赵子涛当场就还回去了。

自然, 不敢用十成十的力度。

赵奎亮再壮实, 也是快五十岁的人了, 赵子涛今年才二十出头呢, 能吃能干,别光看脸长得俊秀,脱了衣服一身的疙瘩肉呢。

真要打起来,赵奎亮根本不是儿子的对手。

因为小儿子的原因, 这两年赵奎亮已经不怎么打她了, 即便是打她, 也不敢下狠手了。

所以认真说起来,四个孩子里刘洪琴最偏疼的是小儿子赵子涛,每次小两口过来的时候,她都要想法给弄点好吃的,这汤圆也是小儿媳妇说了一嘴,她屁颠屁颠的去邻村换了黏米,又煮了些红豆沙,就开始忙活上了。

对老大老二不怎么上心,对小儿子是打心眼儿里疼,对于小女儿赵青青,刘洪琴的内心有点复杂,有点又爱又恨。

赵青青不但遗传了她的美貌,还乖巧懂事听话,这样的女儿她不可能不喜欢,但说到恨,也是认真的。

亲妈居然恨自己的女儿,连她自己也觉得疯癫。

但这的确是事实。

赵青青是最小的孩子,三个哥哥都变着法儿的宠她,每年老大从城里捎来的东西,一小半都是给青青的,老二老三也是如此,有什么好东西都忘不了妹妹,就连赵奎亮,对女儿也很疼爱,明明赵青青学习不算好,她要上高中,家里也就供了,单这一项,一年得花不少钱呢!

虽然三不五时的挨打,赵家的钱都在刘洪琴手里握着,每年队上能分一百多块,老大孝敬也有几十块,老二也会送点粮食过来,赵奎亮农闲去砖窑干活儿,一冬天也能挣下两百块,这些钱加起来也三百多了,在农村算是很高的年收入了。

按说起来,去掉家里的基本开支和青青上学的钱,怎么也能剩下一半钱,要是一般的农村妇女,肯定会将这钱存起来。

但刘洪琴从来不存钱,她年轻的时候也很要强,勤俭持家,就怕日子落在别人后面,但赵奎亮结婚三年后开始经常打她,作为报复,她就把家里的钱花得一分不剩!

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一旦她手里有了超过二十块钱,就忍不住琢磨怎么花掉,这些年她四季衣服常换常新,村里妇女除了刘春丽,谁也没她穿的好,孩子们的衣服也是年年做新,这几年棉花和布料都不好买,她经常去黑市花高价置办。

还是最近几年,赵奎亮觉得这样过日子不行,农闲时挣得钱就不给她了,攒了几年又借了些钱,才翻盖了现在的院子。

所以,赵家的日子看起来红火,其实家里也真没几个钱。

因为女儿受宠,刘洪琴想到自己从小在娘家的苦日子,不知不觉嫉妒就生成了恨。

她总觉得赵青青是个白眼狼,这丫头坚决要读高中,考大学肯定考不上,还是不想要个高中毕业证好招工去城里。

总而言之,这女儿养大了,但也要飞走了。

最让刘洪琴生气的是,这个女儿跟她不贴心,她挨打,女儿从来都是眼睁睁的看着,要么就是躲在自己屋子里不出来。

这个没心肝的东西,白养她了!刘洪琴仔细想想,就没见过女儿在她面前流过泪!

这个狠心的闺女!

但现在赵青青竟然不管不顾的哭了起来,她一下子慌神了,毕竟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呢。

刘洪琴手里紧紧抓着报告单,着急的问道,“青青,妈不识字,这上面都写了什么?”

赵青青泪眼婆娑的说道,“妈,我去县医院了,因为头痛拍了片子,医生说我脑子里长了瘤子!”

刘洪琴听了有几分茫然,然而没多久就开始骂起来了,说道,“你这个死丫头,好好的去医院看什么?还拍片子?别是人家哄你嘞!”

赵青青擦擦泪不想跟母亲再多说了,拿起挎包回了厢房。

刘洪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呆愣了半天,她忽然想起来了,她娘家村也有个人前几年得了脑瘤,没多久就去世了。

她越想越觉得亏得慌,也抽抽涕涕的哭了起来。

赵奎亮去堂哥家喝酒去了,回到家一看母女俩都在哭,问刘洪琴她也说不清,就去了厢房问青青。

赵奎亮是识字的,一看到报告单就倒吸了一口气。

这种倒霉事儿,怎么就让她家孩子给摊上了?赵青青把李威的话都说给他听,还拿出了打好的条子。

赵奎亮点点头,说道,“青青不哭了啊,明天爸就领着你去县上,咱们从县里坐车再去市里!”

第二天天没亮,赵奎亮和赵子涛各骑着一辆自行车,赵子涛载着赵青青就出发了。

因为有李威医生的条子,去市医院找魏主任很顺利,魏主任是阳山市心脑科疾病方面数一数二的专家,她给赵青青仔细看了病,并且说了很多鼓励的话。

赵青青从县医院拍了片子后,心情一直很紧张,魏主任打了个比喻说,这瘤子就跟腿上长了个疖肿一样,不过疖肿是在外面能看到,脑瘤在里面看不到,但也不并太可怕,只要及时手术将它切除了,以后什么都不影响。

甚至都不会影响她今年参加高考。

而且赵青青的运气特别好,市里医院前几天刚收治了同样一个需要做脑部手术的病人,病人身份特殊,本来手术他们医院能做,但为了保险起见,动用关系请了北京的专家来会诊。

这个专家,可是最擅长做开颅手术的!

如果赵青青立马住院治疗,她可以出面向医院申请,让那个北京专家给赵青青做手术!

赵青青一听,倒是恨不得立马就做手术了!

赵子涛和赵青青在护士的指引下先去了病房,赵奎亮去办住院手续,临交押金,心里不知为啥毛毛的不踏实,干脆返回去又去找了魏主任。

当得知手术费,会诊费,住院治疗费加起来大概需要六百元后,赵奎亮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他走下楼,踌躇了半天,不肯将手里崭新的大团结交出去了。

问题是,这一百多全交上去也不顶用啊。

赵奎亮手里原本有去年一冬在砖窑赚的一百多块,但前些天托人买了一辆自行车,不但全花光了,还借了几十块呢,他老婆刘洪琴是指望不上的,估计能有二十块就顶天了。

三个儿子老二去年才起了房子,屁股后面还有饥荒呢,老三也是年前才结婚,有个啥钱呢?

也就老大赵子林有点钱,但他已经出了一百多了,现在这钱就在他衣兜里装着,估计不会,也拿不出更多的钱了。

他那大儿媳妇精明着呢,能拿出一百多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了。

想了半天,赵奎亮没交押金,将住院单子胡乱塞到裤兜里,跑到外面吸了好几个旱烟卷,才迈开步子去叫儿子女儿。

赵青青一听父亲说先不治了,一下子就懵了。

赵子涛很愤怒,说道,“爸!妹妹这病能拖吗?刚才你又不是没听见魏主任说的!”赵奎亮将儿子拉到一旁小声儿说了钱不够的事儿。

赵子涛一愣,他也没想到治个病需要花这么多钱,但还是咬着牙说道,“别管花多少钱也得治啊,这样吧,我回去借钱,让青青先住上院!”

赵奎亮没想到小儿子这么有担当,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其实他也不是不想给女儿治病,只是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必须先带着青青离开医院才行。

赵子涛从市里回到县上,先去了机械厂,大哥赵子林工作很忙,匆匆从车间里出来,听了赵青青的情况,再次满车间的借钱,凑了五十块。

赵子涛回到村里已经天黑了,他先去看了母亲刘洪琴,刘洪琴一听说女儿治病需要六百块,当场就愁得哭起来了。

他劝慰了一阵,心里也乱糟糟的,抬脚回到了自己的小家,新婚妻子马焕巧是个贤惠人,先给他倒了洗脸水,又端出一大碗鸡蛋面条。

赵子涛呼呼吃完,问道,“巧儿,咱家还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