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30章 孙尚香的游戏(1 / 2)

作品: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作者:MR卡文|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1-11-30|字数:4128字

李奇留下魏延、徐庶、庞德等驻守陈仓要塞,并要求他们对陈仓要塞进行加固,布防等工事。

然后,李奇与庞统、贾诩、马超等先取道益州,回到蜀郡与诸葛亮等一起商讨内政。

现在益州各郡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分为三类:如当年砸学堂给邓芝运送石头的王俊等,被郡守、县令征劈为幕僚;如对机械制造颇有兴趣的张博等,被黄月英特招为研究专员,专门研究农业、盐铁开采等行业的机械设备研制,比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虽然是诸葛亮提供的创意,由黄月英主导研究,但是她麾下的研究专员也提供了很多思路和细节上的设计。

还有一类,确实不是学习的料,但是起码能够做到识字和应用方面的运算。

这些人,很多都成了中间商。

他们没有实力进行大规模的开采或种植,但是倒卖别人的商品很有一手。

这些人单个来看,或许不堪大用,但是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无疑就成为了荆、益、凉三州经济运转的润滑剂。

这些学子各有各的出路,也让普通百姓明白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于是,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平民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堂了。

对于人才的培养,这是好事。

但是对于益州官方组织来说,需要新建学堂,聘请先生。按照李奇原本的激励措施,还得提供午餐。

说穿了,又是一个“钱”字的问题。

李奇对负责教育这块儿的尹默说道:“新建学堂不用太急切,思潜(尹默字)可以做一个规划:每一个郡,至少要有一个学堂,但是县级学堂得根据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来决定,修多了也是浪费资源。另外,我们需要人才,但不需要每个人都是人才,工、农岗位上的流水线人员还是要有的,别让他们以为自己读了几天书,就好高骛远,谁都想弄个县丞,大管家什么的来当。这不现实。所以从基础学堂升高级学堂的时候,要严控比例,实行人才分流。”

尹默用笔一一记录,然后拿回署衙与自己的下属商议对策,严格贯彻李奇的思想。

现在李奇只管听取汇报,然后拿一个方向出来,具体的执行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处理。

因为李奇深切明白自己之所以会有一些他们想不到的点子,是因为自己拥有近二千年的知识储备,可以用后世成功的经验来处理一些问题。但是真正的执行工作,他未必比尹默等当世学者更强。

负责新型农具生产的许琛向李奇大倒苦水:“自我们的新型农具远销中原之后,很快就有人进行仿制。一开始,我们凭着过硬的技术和知名度,卖得还算凑合,可是近几年来,别人仿制的农具也做得越来越精细了,而我们还有一个高昂的运输成本在里面,使得售价远高于中原的其他产品。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圈里销售,收入远不如前了呀。”

李奇道:“这是正常现象,所以你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应该深入了解农户的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扩展产品线,以及给已有的产品更新换代。你不是等着让我再来做这些发明创造吧?”

许琛道:“岂敢岂敢,琛只希望主公能够提供一些思路。”

李奇道:“两点,一是多派人到乡里、村里去做调查,了解农户的真实需求,急迫需求;二是多与黄月英交流,看看她们那里有没有什么新的技术可以应用到产品上来。或者说,你的产品需要什么新的技术,看看黄月英的研究院能不能解决。”

说罢,李奇写了一封介绍信,让许琛自己去找黄月英。

司盐校尉王连汇报,自益州四大家族投入资金开采井盐后,井盐的产量大量增加。再加上黄月英手下的研究人员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一种绳式顿钻的钻井方法,使得开采效率更高。

李奇呵呵一笑,没想到当年送给黄月英的数学和基础物理书籍,竟然使她成为了益州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问题是,李奇曾经要求保证益州境内的食盐供应。也就是说,要保证寻常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官方的温暖,那么价格就不能定得过高。这么一来,司盐校尉部的经济收入就得依靠搞高井盐在其他州郡的销售价格来实现。

问题在于,提高利润率和居高不下的运输成本,使得益州的井盐难以在中原与来自辽东、江东和交州的海盐相竞争。

见惯了后世营销花样的李奇问王连道:“井盐与海盐有什么不同?”

王连道:“从外观上看,井盐更白,海盐的颜色相对较杂,有黄褐、灰褐、淡红、暗白等颜色。从口感方面,井盐更加柔和入口后是鲜味先至,咸味来得很慢,口中隐隐还会有一点回甘。不过普通百姓大概是感受不出来的。”

李奇心说,我也感受不出来。

不过颜色却是任何人都能一目了然的存在。

李奇建议王连在井盐与海盐的区别上着手,宣传井盐的白,是一种纯净无杂质的白,是一种高贵的白;同时宣传井盐具有补心润燥、泻热通便、解毒引吐、滋阴凉血、消肿止痛、止痒之功效。

虽然这些功效,海盐也是具备的,而且都不明显,而且都不宜过多食用,故而不能代替物品,但是只要你宣传了,有些人就会下意识的接受井盐比海盐更好。

就像后世的保健品,很多营养元素正常人都不缺,可是它在包装袋上写出来,很多人就会以为自己缺,于是进行补充。

所以想要高价销售井盐,得从营销手段方面下功夫。

这一点,李奇门清。

此外,在税收方面,因为李奇改按户收税为以夫妻为单位收税,遭到一些偷奸耍滑不肯分户的百姓的反感。

其实刚刚收服的凉州和尚未完全稳定的半个荆州境内的百姓并没有太多的反抗,因为这个收税政策比起他们过去的税收,实在是宽厚了许多。

唯有益州百姓,在享受了长时间的政策红利之后,有落差,所以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

诸葛亮认为,这还是给他们的自由过了火。

诸葛亮采取强制手段,若隐藏户头的,一经查明,双倍补税。若逾期不补者,则驱逐出凉、益、荆三州。

一番雷厉风行,执行到位的措施之后,百姓也只有乖乖听话。

毕竟,他们现在生活在益州已经产生了一些优越感,哪里还能适应外面的战乱生活呀。

李奇在益州呆了半个月,与李福、任阳等叙旧,又处理了许多政务,然后才起身回江陵。

李奇与曹操各自罢兵,对于孙权、刘备来说,绝对是一个大事件,尽管没有电话与网络,他们也用各自的土办法探到了这个消息。

因为李奇去益州耽搁了一段时间,所以在李奇回到江陵之前,孙尚香便接到了一封来自孙权的亲情提示书函。

书函大意为:任絮先嫁给李奇成为正妻,这已经让她占了起手,好在她第一胎只生了一个女孩,将来不可能继承李奇的位置。趁着这次李、曹罢兵休整,你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替他生四个五个大胖小子,这样将来的地位就可以稳固了。

如果孙尚香的地位稳固了,将来李奇双腿儿一蹬,又让自己的亲外甥继承了李奇的位置,那基本上荆、益、凉三州就可以由孙权这个舅舅说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