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967章 算计乌丸(上)(1 / 2)

作品:三国之西凉兵王|作者:蛤蟆吞地|分类:历史军事|更新:9个月前|字数:2288字

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经历过北方胡人大举杀入中原的情景,之前的历史也从来没有这样的记录,一直都是中原按着草原胡人摩擦,自商周以来就是如此。

可董虎的灵魂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想要说服这个时代的人更为重视北方胡蛮尤为困难,但华雄、董罴、董放、孙牛这些董部义从将领却极为重视、信任他的判断。

随着公孙瓒的身死,董虎也随之在人事上进行了再次调整,提前制定针对乌丸、鲜卑、夫余、高句丽以及公孙度的压制计划。

在凉州军的强大威胁下,威胁到了所有人生死时,辽东辽西境内的各部族是有可能联合在一起的,但这样的概率很低,不仅仅只是鲜卑与乌丸人、夫余与高句丽的恩怨,不仅有公孙度的野心造成的各大族之间的不信任,下面的无数小部族之间同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恩怨,并不是想联合在一起就可以联合在一起的,而且这还是在董虎没有介入、干预情况下。

没有董虎的干预,各部族就算想联合也是困难重重,一旦干预了,联合就更加渺茫!

除了武力干预外,还有其他的干预方式,诸如经济干预、联姻政治干预、文化渗透干预等等,董虎需要更多的稳定时间,武力干预显然不是个好的选择,这会加剧辽东辽西境内各方势力的紧张,与之相反的,经济干预就显得更为重要,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辽西辽东各城赞助一些穷书生开办学堂,成绩优秀的娃娃可以推荐进入邙山学院、太学,可以成为中原各县充当一些小吏实习生历练……

有利益才会有人愿意跟随,娃娃读书是好事,可若读了书却没有太大用处,百姓自然不会太过积极,可一旦有了快速上升渠道,董虎相信,辽东辽西境内的大族一定会支持,一定会设法让自家儿郎进入“董家”学堂读书。

各城大族的儿郎成了董虎的门生,辽东辽西各县城也就成了凉州军的地盘,这样的润物细无声方式虽然有效,但所需的时间较长,然而这却是彻底掌控辽东的唯一稳妥的法子,不仅是获得辽东辽西地盘这么简单,而是逐渐将各部胡族逐渐归化成汉人的一个过程。

董虎身边可用的人不是很多,袁绍死后,他是得了冀州不少名士谋士,也相信那些人可以稳定一方,但他不准备扩大冀州家族的影响力,顶多也就几人能做到监察刺史、太守位置,而且刺史只能监督不法,太守只能治理民生,想要掌控兵权是别想了。

冀州本土家族遭受的损失较少,比青兖豫徐境内的各家族都要强大的多,董虎自然不会允许这么一股抱成团的政治势力来挑战凉州系的权威,以至于他身边并无几个冀州系文人。

许攸虽然小心思多多,但在某一方面上却纯粹得多,小心思再多也只一人,政治上没有什么盟友可言,使用起来更为安全可靠,至于他会不会再次反叛……董虎是不会太过担忧的。

人事上进行了重新调整,主要是对许攸和华雄的调整。

许攸担任辽西太守,主管与乌丸人市易之事,为了确保他的安全,又调董放担任度辽将军。

辽西郡的治所在阳乐城,阳乐城东五十里是辽东属国都城昌黎县,城西五十里是丘力居的老巢柳城,虽然董虎不知道汉朝当年为何要将辽西郡的治所放在阳乐县,但仅从阳乐县的位置就可轻易看出一点,那就是阳乐县将辽东、辽西乌丸人隔离开了的,如同当年将隶属于幽州的度辽将军调到并州,隔绝南北匈奴一样,阳乐县同样将辽东、辽西的乌丸人隔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