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897章 千古风流人物,只看今朝(1 / 2)

作品:三国之西凉兵王|作者:蛤蟆吞地|分类:历史军事|更新:9个月前|字数:2328字

蔡邕时不时的就表现出对朝廷的犹豫不决,也因这个原因而被内阁六部排斥,自从离开了长安后,老人就一直游离在外,先是替贾诩坐镇相县看守豫州后方,之后就又留在下邳县整那个“代表”什么的,现在又被内阁调入寿春,越来越显得边缘化……

董虎对内阁的做法有些不怎么满意,但他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说什么,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蔡邕调入寿春也确实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文人士子当中有着相当的威望,即便是曹操,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老人半个学生。

在凉州军体系当中,除了蔡邕外,没有一个能被天下文人士子承认的,而且蔡邕蔡家本身就是陈留名望大族,正因这个原因,他在豫州替贾诩留守后方也好,在徐州整那个“代表”也罢,当地家族都很少有人给他捣蛋,最多也就是整日在他面前诉苦,希望他能替各大家族张目什么的,可若是换了其他人留守豫州、徐州,能让各大家族老实下来的手段都是武力威慑。

当一地出现兵力空虚之时,蔡邕就成了安抚各家族最好的人选,而九江郡、庐江郡现在就需要这么一个老好人来安抚人心。

见到内阁派的人是蔡邕,董虎本能的就意识到内阁在排挤老人,但他又认为老人是监督各方最好的人选,或许老人在淮南三郡也能间接打击了江南各路诸侯们也不一定。

随着凉州军的战靴踏在长江边上,一定会对江南各路诸侯造成巨大的压力,相应的也一定会增加军备,可如此一来,第一个受到较大影响的就是江南各地的名望家族以及百姓,毕竟兵卒只能是青壮男丁,一方面,各地会缺少耕田种地的青壮,会造成粮食产出不足;另一方面,养活数万、十万兵马需要动辄数十万、百万石粮食,会极大的增加无数家族、百姓的负担。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谁家的钱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各路诸侯伸手就要拿走所有人的钱粮,就一定会造成无数人不满,而当他们看到了蔡邕在长江对岸,会不会选择私下里投靠?会不会发生大逃亡?

董虎几乎可以肯定,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只不过任何不满都需要一个酝酿过程,而且董虎短时间里没有进一步进入江南的计划,地盘越大,他的兵力和精力越是会分散开来,越是需要稳住阵脚,越应该在“民心”上投入更多,但若因为蔡邕的缘故而让江南提前数年统一,那又为什么不呢?

在寿春时,明面上他一点都不着急,心下却有些担忧河北之事,直至蔡邕前来接替了他后,这才正式招来营将以上的将领进行军议,在军议上一再三令五申严肃军规军纪,并且在军议上确定了蔡邕的地位。

董虎亲自替老人撑腰,就在他不准备继续等待祚融答复时,祚融送来了信件表示愿意与董虎交好,甚至还提出要结成儿女亲家之事,看到这里时,他的鼻孔本能的冒着粗气,直接将竹简扔到使者怀里。

“回去告诉祚融,老子原谅了他的此次冒犯,但若再敢有下次,不用曹操动手,老子亲自过江砍下他的头颅!”

“哼!”

董虎对祚融真的有些恼怒了,甚至不愿意再搭理前来的使者,直接冷哼大步离去,只留下一群怒目而视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