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865章 董虎又要给刘协抹眼药水(1 / 2)

作品:三国之西凉兵王|作者:蛤蟆吞地|分类:历史军事|更新:9个月前|字数:2241字

皇帝欲要御驾亲征,首先是天子刘协能不能领兵前往淮南三郡,其次是伴架出征的文武大吏以及留守益州的人选,之后就轮到了粮食辎重……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何况事关天下的皇帝亲征之事?但天下都到了这一步,若有利于朝廷所占的区域和势力向外扩张,朝堂上的大臣们还是会同意刘协出征的,但川蜀本土家族就不怎么愿意了,原因很简单,皇帝开口就要征募十万、二十万兵马的,所需的人力物力都需要川蜀来提供。

招募兵卒问题不大,只要官府点头,无论百姓愿不愿意,都会被兵卒强行抓住送入军营,到了军营就是兵卒,敢做逃兵,敢违背军规军纪,就算被砍了脑袋也是活该,所以很少有人敢在军营内闹腾,除非是很多人集体违背军令。

若朝廷用强逼迫,招募兵卒的问题不大,关键是兵卒所需的兵甲器具和粮食辎重够吗?

川蜀物阜民丰是不假,但真正富裕的是掌握大量田地的大大小小的家族,普通百姓家中是没有多少粮食的,而官府的府库内又无法满足兵马的供应,怎么办?只能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提供。

短时间里,只有掌握田地的富户才能拿出无数钱粮,富户们自然不会甘愿损失,一方面会极力反对官府征募兵马,另一方面会对下面的佃户增加佃租弥补损失,至于增加佃租的理由……自然是皇帝加征的税收。

一般情况下,富户地主是不会轻易将损失转嫁到底层百姓的,因为他们已经计算好了底层百姓能够承担多大的负担,七成佃租时,百姓能够勉强活命,佃租就是七成,若增加到了八成,百姓就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就会闹事,甚至杀人!

无论富户家族有无保家护院的家丁,无论家丁数量有多少,只要穷苦的佃户群起反抗,富户家族都要损失惨重,增加的一成佃租都是无法补足自己的损失,最后的结果只有三个。

其一是富户家族将底层百姓的反抗镇压了下去,而且通过贿赂官府,将百姓反抗造反的影响强行压了下去,佃租也成功的增加了一些,但不满和怨恨也随之埋了下来,日后若是再次爆发时,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其二是将反抗镇压下去了,但没能将恶劣影响消除掉,官府向朝廷上告了“逼迫百姓造反”的事情,朝廷就会下令抓人砍脑袋,抓的不是底层百姓,而是砍了逼迫百姓造反的富户人头,以此来消除造反的百姓怨气;其三是没能将反抗镇压下去,富户一家老小被愤怒的百姓屠了个精光。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对于增加佃租,迫使佃户造反的行为都是极为愚蠢的事情,所以富户家族通常的做法就是转移矛盾,会向百姓哭诉,将一切过错全部推到官府、朝廷身上,反正就是将矛盾转移出去,表明自己与佃户是一伙的,如若转移不出去,富户家族就等着被人砍脑袋吧,身死族灭也是早晚的事情。

富户家族不是蠢货,收取高佃租的同时也会适当的表现出仁德来,诸如拿一些钱粮修桥铺路,偶尔给佃户一些小恩小惠,缓解佃户们的不满,降低自家身上若有若无的危险。

无数年来不断的在增加佃租和减少佃租的拉锯战中,富户家族很清楚百姓能够承担多大的负担,正因这个原因,他们并不愿意朝廷增加额外的佃租,所以无论朝廷一开始的赋税是高了还是低了,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赋税,就一定会有无数大臣、家族反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董虎知道的宋朝和明朝。

宋朝是一个成功篡国的王朝,所以宋朝的立国之初时的赋税就很高,这与任何一个凭借自身力量一步步从混乱天下创业成功的王朝都不同,可即便如此之高的赋税,还是让宋朝延续了几百年,只要不增加赋税,没人开口赋税太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