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652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2 / 2)

作品:明左|作者:鹤城风月|分类:历史军事|更新:6个月前|字数:2228字

这是在挖他们的根呀!

议和!

必须议和!

尽快议和!

沙贾汗和奥朗则布几乎同一时间取得了一致。

别说他们了,整个莫卧儿帝国的高层都是这个态度。

打不过不丢人,打不过还硬撑那就该死啦!

他们该死吗?

他们想死吗?

自然是不想的。

荣华富贵还没有享受够呢,怎么能想死呢?

于是沙贾汗派遣的使者几乎以亡命的速度奔赴金奈,生怕多耽搁一会儿,盟军的脚步又前进一分。

草原的夏季很美。

大片大片的绿色好似玛瑙一样铺陈大地,弯弯曲曲的河流清澈如玉,缓缓流淌而过,令牛羊们也为之安心。

可喀尔喀蒙古的高层们却很焦躁。

面对国防军的进攻,他们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决定利用广袤的漠北彻底耗死国防军。

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策略完全失败了。

国防军表现的无比耐心。

既然草原很大,那就放慢脚步。然后用心经营占领的土地,稳步推进防线。

王思仪展现了绝高的政治智慧,用更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实力同喀尔喀蒙古争夺民心。

蒙古王公贵族们始终保留着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始终将普通牧民视作牛羊,予取予求,肆意压榨。

这种做法,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下是绝对合适的。

但帝国来了,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

帝国将占领的牧场分产到户,令普通牧民都能够在这样的大变革中受益。

光是这一招,在这个时代就属于绝对的王炸。

草原上的牧民只是愚昧,但绝对不傻。

他们也想过好日子,他们也想做人。最起码吃饱穿暖,这是人类最朴素的愿望。

王公贵族不会给他们,可帝国做到了。

每一户的牧民看着自家的草场,再看着成片的牛羊,平生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心满意足。

什么?

帝国是外来者?

帝国和他们语言不通?

这些重要吗?

蒙古人就都是蒙古人吗?

这片草原上千百年来的主人实在是太多了。

以至于真要细致划分的话,恐怕没人能够说得清自己来自于哪里。

分产到户,只是第一步。

在帝国的眼中,草原并不穷困,反而是大有可为之地。

尤其是随着经济日益富裕,国民的消费潜力开始爆发。别的不说,单单是肉类的供应,就成为了老大难问题。

帝国在许多地方兴建了大量的养殖场,但仍旧供不应求。

这就导致肉类价格居高不下,普通民众叫苦不迭。

而草原,就是最好的补充。

帝国的公司来到了草原,直接在当地建立了屠宰场,并且应市场的要求开始研究能够使肉类经受长途运输的保存方法。

他们的收购,令牧民们的腰包迅速鼓了起来。

此消彼长,喀尔喀蒙古的王公贵族们赫然发现,他们居然在渐渐失去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