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五百二十二章:选材方略(中)(1 / 2)

作品:大明军侯|作者:话凄凉|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0-12-28|字数:2035字

陈涛其实并不觉得他们有什么错。

这个时代的人,实在是已经被科举制度给折磨得根深蒂固了。

让他们去考虑选拔官员的制度,他们也只会往科举入仕的方向去考虑。最多,只不过是把现有的制度进行增强、提高而已。但始终,还是没有踏出这个圈子。

陈涛知道他们的想法,因此并没有直接提出问题,而是问许高卓道:“那么,按照你的这套办法,选拔的基层政务人员,大多都是多大年纪的?”

许高卓没有想到陈涛会这么问,一时间竟是愣住了。

要知道,自古以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科举中进士,大多都是三四十岁的时候,甚至于有人一辈子连个举人都考不上。这也很正常!

但陈涛既然这么问了,许高卓还是要回答的,他说道:“按照以往的例子,大概会是三四十岁之间居多,但也可能有十几二十岁的,抑或是五旬六旬的。这个,只凭个人条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陈涛却对此大摇其头,他说道:“我听说,古之圣贤,定下一套规矩。叫做,二十及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现在推行强制教育。按照现在的水平,凡是年满八岁的孩子,必须入学读书。崇文学社毕业,之前是两年,现在是四年,所以,正常毕业时,应当是十二岁。十二岁从崇文学社毕业,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孩子,愿意继续读书。那么,崇文学馆,又是四年,就是十六岁。之后,成绩优异的,又可以考入崇文学堂。崇文学堂也是四年制,也就是说,一整套的基础教育学完,应当是二十岁。”

下面人静静地听着陈涛的话,对此不太理解他所说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

只听陈涛说道:“我的崇文字号的学社、学馆、学堂,都不是专门教授四书五经的。国文、历史、科学、算术、德育、体育等等众多的科目,都要学习。学生们花费了整整十二年的时间和经历,去读书。可是按照你刚刚说的,县考、省考、统考,这些加在一块儿,要耗费多少的时间?他们一生中有多少年可以用来白白的耗费在一年又一年无故的等待上?”

许高卓沉默了,很少有统治者会考虑到这一点。

所有人都觉得,我是统治者,所以,天下英雄尽入我囊中矣!觉得这是一件再情理之中不过的事情了!而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陈涛却偏偏很冷静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文人们的心会凉,雄心壮志也经不起这样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