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百零九章:争端(1 / 2)

作品:大明军侯|作者:话凄凉|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0-12-28|字数:2047字

起初的几日,陈涛与王之臣两人之间,的确是配合得相得益彰。

王之臣是个有眼光,也有雄心,更有大略的经略。他信任陈涛的能力,在很多事情上,也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

移民实边、收回军田等等的提议递上去,再利用陈涛和王之臣两人各自积累起来的人脉,几乎遇不到任何的阻碍,就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继而,进行得如火如荼。

不过,人多了,管理起来也就困难了许多。尤其是在很多其他方面的事务上,陈涛和王之臣之间,也难免出现了一些意见相左的地方。

经略署衙,陈涛苦口婆心的跟王之臣建议,“大人,正所谓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百姓的孩子都能读书,这也是孔夫子教过的。正所谓,有教无类嘛!”

王之臣皱着眉头,摇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也是孔夫子所说的!对于诗书礼易,陈帅,你还是没有本官清楚!正所谓是,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既是不易知,那自然也就不必知了!”

“百姓多识字,有什么不好?”陈涛试图解释,“卑职在险山时,就倡导所有孩童都该受教育。百姓识字率高,所有需要百姓知道的政策,都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去传达。让百姓知道他们该知道的事情,这样,才能不至于被贪官污吏所蒙骗呐!否则,贴出去的告示,百姓都看不懂,很容易人云亦云!”

王之臣反驳道:“教会一个孩子读书,起码要十年的时间,大明哪有那么多的时间?”

陈涛却摇头,“大人若是下决心普及教育,只需强制读书两年,则孩子们就会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可以读书、看报,日后愿意学的可以自学,不愿意学的,有了这些也足够生活。”

“百姓知道的太多,是会做乱的!”王之臣终于说出了他心中究竟为什么不愿意行此道的缘由。

陈涛瞠目结舌,“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王之臣瞪眼,“哪有那么多为什么?陈涛!带好你的兵!不要管不该管的事情!”

陈涛站起身来,愣愣地,半晌都没有回过神儿来。

…………

一直到走出经略署衙,陈涛都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去的路上,他骑在马上,依旧在回忆着两人之间的第一次争吵。

“是我错了嘛?”他骑在马上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