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遇到匈奴(1 / 2)

作品:我家个个是皇帝|作者:元月月半|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9-02|字数:4709字

史瑶的手抖了一下, 险些把怀里的小胖娃扔出去, “四郎, 四郎, 四郎……”

“大兄……阿兄……”四郎望着越来越远的两人, 流着眼泪喊个不停, 乞求两人能停下来, 不要走了。

大郎和三郎相视一眼。三郎苦笑,“别管他,哭累就不哭了。”扬起马鞭, 一声驾,跑到最前面和卫青并行。大郎长叹一口气,跟了上去。

四郎顿时使出吃奶的力气, “哇”一声, 吓得走过来哄她的皇后踉跄了一下。两个大孙子消失不见,有些难受, 眼角湿润的刘彻生生把眼泪憋回去, “四郎, 不准哭了。”

“哇啊……”四郎扯开喉咙痛哭。

刘彻呼吸骤停, 高声道:“四郎, 没听到朕说的话?不准再哭!。”

四郎扭头看他一眼,满脸泪水的小脸上尽是, 我就哭,我就哭。

刘彻头痛, “再哭朕揍你。”

“大兄, 阿兄,大兄……”四郎哭着挣扎着要下去。

猝不及防的史瑶险些脱手,太子连忙抱走四郎,朝他屁股上一巴掌,“来的路上大郎怎么和你说的,四郎是个乖孩子,乖孩子从不哭,你忘了?”

“我不是乖孩子!”四郎大声道。

太子:“坏孩子也不准哭。”

“我不是孩子。”四郎理直气壮地说。

刘彻生气道:“太子,把他放地上,让他哭个够,我们回宫。”

“父皇先回去,儿臣过会儿再回去。”太子道。

刘彻:“把他放地上,朕看他能哭多久。”

太子张嘴想解释,又担心刘彻不信,就把四郎放在地上。四郎双脚沾地,拔腿就跑。太子看向刘彻,看到了吗?

刘彻瞥他一眼转向四郎,认为四郎跑一会儿会停下来。四郎迈着小短腿一直跑,眼看追上去,刘彻连忙令二郎乘车追他。

“昨天知道大郎和三郎今天走就嗷嗷哭,儿臣一直担心他今天哭个不停,先前忍住没哭,儿臣挺意外。”太子等二郎走远才说,“父皇刚刚别数落他,四郎最多哭一会儿就不哭了。”

刘彻望着二郎跳下车抱四郎,四郎小腿乱蹬,有些心虚,“朕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知道离别。”

“他聪明着呢。”太子道。

刘彻信了,也明白三个大孙子为何那么疼四郎,小孩子可人疼,“吾先回去。”

“儿臣恭送父皇。”太子转身拱手道。

刘彻上车,皇后也跟着上去。待四郎回来,帝后二人已走远。太子抱着四郎,“我们去东市好不好?”

四郎瞥太子一眼,低声抽噎。史瑶拿着汗巾给他擦擦眼泪,“还没哭累吗?”

哭声戛然而止。四郎睁大红红的眼睛,不敢相信此话是他母亲说出的。他好难过,母亲不说哄哄他,还问他累不累?

太子险些笑出声,“累了。四郎别哭了。”

四郎是累了,只是还想哭。看到史瑶面无表情,好像还想生气,四郎瘪瘪嘴,趴在太子肩膀上,给史瑶搁后脑勺。

小孩今天起得早,来的路上没把他哄睡着,太子感觉他也该困了,拍拍小孩的背,回去的时候让驭手走慢点。果不其然,还没进城四郎就睡着了。

回到长秋殿,太子叫二郎和四郎一起睡。

二郎:“孩儿不困。”

“不困也去睡会儿。”史瑶道,“我和你父亲担心四郎醒来想到大郎和三郎走了,又扯开喉咙哭。你在他身边会好一点。”

说到大郎和三郎,二郎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去睡觉也没心思做什么,干脆去偏殿陪四郎。

昨天晚上兄弟四人睡着时已将近子时,平时二郎亥时就睡了,卯时两刻才会醒,比往常少睡一个多时辰,说不困的人躺在四郎身边还没一刻就睡着了。

大军开拔之前,刘彻曾和卫青讲先到张掖稍事休整再北上。卫青当时答应,心中有别的想法。走到一半停下来吃饭时,卫青同大郎说不到张掖,离张掖还有四百里的时候往北走。

三郎不解:“为何不去张掖?”

“这次急行军,也难保有匈奴听到风声。我担心匈奴使人到张掖附近打探我们行踪。”卫青道,“匈奴得知是我领兵,不可能老老实实呆在张掖、酒泉附近。”

大郎扭头看着卫青,“舅公担心匈奴逃走。”

“舅公是匈奴的克星,此行又带两万骑兵,匈奴看到了逃也正常。”三郎道,“他们不会往东躲吧?”

卫青:“辽东有屯有重兵,长城北边有燕王的军队,草原还有几万罪犯在那边挖煤,他们往东去,咱们在后面追,到那时只会被团团围住。”

“他们有可能往北吗?”三郎问道。

历史上明年开春李广利领兵出征,李陵押运辎重在浚稽山遇到匈奴主力八万,最后因寡不敌众,投降匈奴。

往远了说有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往近了讲有赵破奴不降凶多吉少,降了高官厚禄,赵破奴也没降。三郎和虎贲军一众训练将近一年,和李陵说过几次话,知道其还算勇猛,也看不上李陵。这次出兵刘彻让三郎从虎贲军中选一些人,三郎知道李陵也在其中,干脆连一个也没选。

三郎清楚这段历史也是因为李陵投降,现在不能确定匈奴主力此时在不在浚稽山。领兵的人变了,匈奴也有可能逃到别的地方,三郎也就没提浚稽山,打算听听卫青怎么说。

卫青:“有可能往北,不会太北,北方已下大雪。匈奴龙城以北的地方,哈口气都能凝成冰,匈奴不会去那边过冬。我刚才说咱们不到张掖,也是担心匈奴往东移一点,咱们从张掖北上扑个空。”

“舅公的意思我们先拐到草原上,然后一点点向西推进?”大郎道。

卫青笑了,“我是这样打算。不过,是我先带主力到草原上,使人往北往东打探,那边没有匈奴的踪迹,我们再往西,也正好等等你们。”

“祖父不知道我们半道上拐去草原,后续粮草运到张掖找不到我们,有可能面临断粮。”不按照原定路线走,三郎担心现在带的粮草撑不到找到匈奴主力。

卫青从怀里到处一张羊皮纸,摊开给两人看:“三郎有所不知,每年冬天匈奴会在这几个地方过冬。找不到匈奴主力,我们先——”

“先抢匈奴百姓的牛羊。”大郎接道。

卫青点点头:“天越来越冷,牛羊宰了可放十天半个月,撑二十天足够张掖的粮草运过来。”

“找到匈奴主力,更不用担心无粮。”三郎接道。

如果没有找到过冬的匈奴百姓,或者前去张掖要粮的人路上出了意外,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有可能饿死在草原上。

三郎不信卫青没想到这点,他却敢这样做,三郎心里没底,又忍不住佩服卫青艺高人胆大,“舅公,我这里也有半张图。”话音落下,大郎从他的靴内侧掏出一张羊皮,“比舅公的地图多一点,画到浚稽山以及西域诸国,不知我们画的对不对。”

上辈子三郎曾令底下官员绘制一张全国地图,该地图历经十年,绘制成后三郎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可以说对每一寸山河都熟稔于心。画的对不对?真是三郎谦虚。

卫青拿起来仔仔细细看一遍,找到错误,“这里不是草原,我十多年前经过此地是湖泊。”

大郎看向三郎,你画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