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广而告之(1 / 2)

作品:我家个个是皇帝|作者:元月月半|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9-02|字数:6363字

史瑶险些没反应过来, 愣了愣神, 问道, “妾身?鄂邑公主只邀殿下, 没有请妾身啊。”

“鄂邑也没说不准孤带你去。”太子道。

史瑶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无奈地说, “公主也不敢说啊。”

“对, 孤是太子,你是太子妃,你我二人同去, 鄂邑公主只会更高兴。”太子和几位女兄不熟,以前年龄又小,公主们也没想过给太子送女人, 太子刘据便以为只是去公主府吃顿饭。

吃饭的时候或饭后看艺伎演奏乃是一件很寻常的事, 太子也就没想过吃着吃着连公主府的艺伎一起吃。史瑶有想过,想跟过去偏偏又不好意思, “不请自来, 妾身还是觉得很失礼。”

“那孤自己去, 不带他们仨去了。”太子觉得他和史瑶过去是给鄂邑面子, 鄂邑得扫榻相迎, 根本称不上失礼。说着话就要把二郎和三郎给奶姆。

大娃“哇哇啊啊”冲太子伸出手,不行!说好的带我去, 必须领我出去玩。

太子装作没看见,极为认真地对二郎和三郎说, “父亲改日再带你们出去玩。”

大郎扭头面对着史瑶, 瞪大双眼,我要出去玩!

史瑶头痛,拍拍大郎的屁股,别闹,“殿下,妾身和殿下一块去。”

“别为难自己。”太子故意说。

史瑶忙说:“不为难,不为难,别说随殿下去公主府,上刀山下火海,只要殿下说一声,妾身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闭嘴!”太子一听她说不着四六的话就想给她一巴掌,随即瞪她一眼,吩咐奶姆收拾三个孩子的东西,才说,“要不要回房梳洗一番?”

如今还以十月为岁首,现在是元鼎五年冬十月,三个孩子虽然两个月大,按照汉朝人虚岁的算法,仨孩子已两岁。史瑶和太子也十七岁了。

十七岁搁二十一世纪还是一名高中生,在汉朝大多数十七岁的姑娘都已成婚。然而,无论是二十一世纪还是汉朝,十七岁的人都还很年轻,鲜嫩鲜嫩的。史瑶便把原主以前用的胭脂水粉全收起来,每日洁面后只涂些许面油,可以说不施粉黛,素面朝天。

太子所说的梳洗,便是提醒史瑶要不要涂点脂粉。

史瑶抱着大郎站起来,道,“不用了。”话音一落,一个奶姆拿着三条小被褥走过来。史瑶伸手接一条,裹在大郎身上。

大郎也知道他身体娇弱,被裹的只露一双眼睛也没闹,很是乖巧的窝在史瑶怀里。

太子带三个孩子出来的目的并不是去鄂邑府上做客,而是带他们透透气。于是太子命驭手去东、西二市。

到了东市,对汉朝集市很好奇的三个小孩也没拨开裹在身上的被褥,盖因天气很冷,长城外都下起大雪,怕着凉生病。

三个小孩没闹,太子还以为他们不感兴趣,勾头看看窝在他怀里的二郎和三郎,见俩孩子眼睛挣得很大,笑了笑,命驭手走慢一点。

夫妻二人在东、西市逛了大半个时辰,才去鄂邑公主府。

刘据是太子,还是皇帝刘彻最疼爱的孩子。鄂邑公主是个不受宠的公主,太子不想出来可以直拒绝,完全没必要骗鄂邑公主。

临近午时,太子还没来,鄂邑公主一点也不担心。不过,倒是命门房把大门打开,以致太子下了马车就能进来。

午时两刻了,太子还没来,鄂邑公主和她的夫婿丁义坐不住了,走到大门口,夫妻俩一个往东看一个往西瞅。

午时三刻,哒哒的马蹄声响起,丁义欣喜,说,“公主,太子来了。”

鄂邑公主转过身,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三辆马车越来越近,鄂邑公主眉头紧锁,“不是太子。”

“不是?”二十出头的丁义揉揉眼,他的眼没花啊,“车两侧的随从都骑着马,除了太子还能有谁?”

天子驾六,诸侯王和太子驾四,而越来越近的马车是一匹马拉车,鄂邑断定不是太子,“如果是太子,怕暴露身份也会用三匹马拉车。”话音一落,马车行至鄂邑面前停下,鄂邑猛地瞪大眼,“太子?!”

“是孤。”太子的车上没有帐篷,怕冻着几个孩子,太子就让史瑶带着孩子坐在第二辆带有帐篷的马车,奶姆坐在最后一辆马车里,“让公主久等了。”说着话太子就往后面去。

鄂邑忙说,“没等多久。车里还有——太子妃?”看到坐在里面,五官明艳,身材有些丰腴的女子,想也没想,“太子妃也来了?”

“是呀。”史瑶把大郎递给蓝棋,蓝棋又把大郎给太子。随后跳下来,接过阮书手中的二郎。阮书跳下来,接走史瑶怀里的三郎。

史瑶扶着闵画的胳膊落地,鄂邑公主整个人不好了,仿佛受到很大惊吓。史瑶见状,明知故问道,“阿姊怎么了?不想我来啊?”

“不,不是,没有。”鄂邑公主猛然回过神,看到太子怀里的俩小孩,史瑶怀里的一个小孩,不敢相信道,“这,这是三位皇孙?”

丁义正想说,太子怎么还带被褥过来。一听“皇孙”,张口结舌,磕磕巴巴道,“太子怀里抱的是皇孙?”

“不然你以为是何物?”太子不喜他这个姊夫,丁义举荐的栾大又险些害死史瑶,以致于太子想摆出一副好脸色,看到丁义本人还是忍不住动气。

丁义一脸尴尬,道,“小民没想到。”没想到太子出宫还拖家带口。

史瑶笑着打圆场,“是我觉得今日天很暖和,央求殿下带我出来的。这仨孩子太粘人,见我和殿下出来就哭闹,不得已我们又回去把他仨接过来。”

“原来如此。”鄂邑一万个不信,面上装作恍然大悟,“外面风大,先进屋,屋里暖和。”说着侧身请太子先行。

太子和史瑶抱着孩子进去,鄂邑和丁义紧随其后。

丁义仗着刘据和史瑶看不见他,戳一下鄂邑的胳膊,挤眉弄眼,太子妃来了,怎么办?怎么办?

鄂邑瞪他一眼,什么都不办,吃饭!

为了迎接太子,鄂邑早已把席铺好。刘据和史瑶位尊,一看到主位上宽大而崭新的席,俩人便坐上去。随后就把裹在孩子身上的被褥拿掉。

鄂邑和丁义在太子右下方坐下,也看清太子怀里的小孩的长相。两个小孩一模一样,往左边看,史瑶怀里的小孩又是一个样,鄂邑瞬间明白,“太子抱的是大郎和二郎?”

“公主知道?”太子很是意外。

鄂邑:“听说大皇孙和二皇孙一模一样。三皇孙出生时比大皇孙和二皇孙小,三皇孙和两位兄长很好区分。”

天子得三个嫡孙,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认为是吉兆。但凡和三个皇孙有关,芝麻大点事都能引起长安百姓议论好多天。太子很清楚这一点,也就没问鄂邑听谁说的,笑了笑,“大郎,二郎,让姑母抱抱好不好?”

大郎的回答是扭头往太子怀里钻,懒得理你。

二郎睁大眼打量鄂邑。

太子见他这样,有些意外,笑着对鄂邑说,“二郎对你很好奇。”

鄂邑还没孩子,也没抱过别人的孩子,就不敢接着说,那我来抱抱,“二郎不知道我是谁,所以很好奇。”

“二郎,要姑母抱抱吗?”坐在太子身边的史瑶勾头问。

二郎扭头想看看他母亲,怎奈穿的太厚,又躺在他父亲怀里,背对着史瑶,还不会爬的小孩无论怎么使劲都看不到母亲,只能“哇哇啊啊”的叫。

太子笑道,“别乱动。太子妃,把三郎放你腿上,把二郎抱过去。”

史瑶本是跪坐在席上,太子这么一说,干脆盘腿坐下,把三郎放在她怀里,伸手接过二郎,让二郎靠在她胳膊上,指着鄂邑道,“二郎,那个是姑母,叫姑母抱抱可好?”

二郎下意识看向三郎,三弟,你说呢?

有外人在,三郎也不敢有大动作,眨了一眼,可以。

史瑶知道儿子们不一般,不会无缘无故眨眼,一看三郎眨眼,便猜到二郎应该不会拒绝。于是就说,“阿姊拍拍手,二郎就知道了。”

“拍拍手就让我抱?”鄂邑并不想抱二郎,怕把二郎惹哭了,才故意这么说。

太子和鄂邑不熟,不知和她聊什么,又不想搭理丁义,便跟着说,“是的。”

鄂邑将信将疑,拍着手说道,“二郎,要姑母抱抱可好?二郎。”

二郎伸出小手。

鄂邑公主很是吃惊,“二郎能听懂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