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33 章(1 / 2)

作品:[红楼]娶妻如玉|作者:朱大概|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7-27|字数:6416字

说起皇子们的进步, 就不得不说说他们办差的方法和进度:

比如说大家觉得最不应该有私弊的国子监, 就让三皇子发现, 有博士对监生是否上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监生甚至一个月也不在国子监露一面, 还保留着国子监的学籍。这让好读书的三皇子怎么忍?你做博士教导不严不是误人子弟吗?博士你也别做了,那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也不必再来国子监了。

要知道,上国子监还敢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多是那些荫生, 家里没有三品以上父祖的, 也进不了国子监。现在三皇子说不让人去就不让人去?那些大臣们可是不干了——这是我祖宗替子孙们挣来的。

三皇子表示,你有祖宗, 那我还有爹呢。你祖宗当日功劳,国以爵、以官赏过了,还荫及子孙了。可是你子孙不争气, 自己不珍惜祖宗挣下的名额, 你能怨到我?不服, 走, 找我爹去。

没有人能和三皇子拼爹,于是这一条又做为三皇子的成功经验在皇子们中间推广开了。

人家四皇子也有自己的门道。我交待事情之后, 就不再多话,我不和你笑, 我就静静的看着你, 把你看的心虚, 把你看的觉得自己一定有把柄握在我的手里, 把你看的觉得自己不交待点儿啥、我就要放大招了。所以兵部查私弊进展很快,四皇子还挺得意的把自己的经验跟几位兄弟分享。

结果他那些兄弟表示,你这招太狠,我们就是一般人,真学不来。让四皇子遗憾了好久。

六皇子那里有林如海全力配合,即不用拼爹也不用看人,是几位皇子里最轻松的。

而战果最辉煌的,却是人家七皇子。话说七皇子早就看着顾尚书不顺眼了,现在让他得了机会,还不可着劲的挑毛病?也不是七皇子真的手段了得,他是借了原来与沈越一起试验的工匠之便,又找张义牵线,说动了几个与张义差不多的笔帖式,就这样直接把顾尚书的底给起了。就算二皇子亲自来讨情都不好使,直接通知大理寺给顾尚书留了位置。

于是七皇子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别看人物不起眼,往往能发挥大作用。听到七皇子的话,沈越几乎要怀疑这位是不是读过太/祖著作,观察一阵子发现是虚惊一场才放心。

人家八皇子走的是怀柔路线,和风细雨的天天与太仆寺的人谈心。估计是原来在宫里不受重视的缘故,现在的八皇子化身话痨,对着太仆寺众人能不重样的说上一天。

要命的是,你以为他在闲聊,可他把你原来回答的每一句话都记住了,下次你回答的与头次不一样,就得给他说出个子丑卯酉来。太仆寺的官儿们都想骂人了,你要问两遍,干嘛不一起问出来,非得上午问一回,快下衙的时候又问一回?你一天说那么多话,谁知道你想听的是哪一句呀。

八皇子得意的向自己的哥哥兄弟们说起自己的经验:细心耐心加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然后几位皇子都把眼睛放到了最小的九皇子身上:哥哥们可都有所收获,老九,看你的了。

九皇子视事的礼部,安静如初。

别的部被几位皇子折腾的鸡飞狗跳的官员,都十分羡慕礼部的官员们——还是九皇子好呀,每天安安静静的上朝,再安安静静的在礼部坐一天,又安安静静的回自己的皇子府。这样安静的皇子,怎么就没到自己的部来视事呢。

只有礼部尚书知道自己心里的苦。

谁说安静上衙不多说一句的就是好皇子?圣人已经当庭发了口喻,让各部都要查私弊,别的部都查的热火朝天,就礼部一动不动,这正常吗,你觉得正常了,圣人会觉得正常吗?

于是礼部尚书一次一次请见九皇子,一次一次请他拿出一个章程来,说说礼部应该怎么查,从哪一司查起。每次请见,九皇子都在研究术数之道,很和气的告诉礼部尚书,他还年轻,对部务很不熟悉,所以万事礼部尚书自己看着办就好了。

礼部尚书这个气呀,你知道自己对部务不熟悉,那怎么还有时间算术数,有这个时间熟悉一下部务行不行?可是面前的是一位态度谦和的皇子,这话礼部尚书怎么也说不出口。

本想着借九皇子之势的礼部尚书,成了骑虎之势,没等他想出个什么法子来,就到了五日大朝之日。各部视事的几位皇子,分别向当今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进展。轮到九皇子的时候,这家伙竟然一脸愧意:“儿臣刚到礼部不久,一切行事有赖尚书大人指点,还请尚书大人向父皇汇报吧。”

对这样睁着眼说瞎话的兄弟,几位皇子都别开眼去装不认识,当今却只能让礼部尚书出列,说说礼部查私弊的情况。礼部尚书自是吱吱唔唔说不出什么,直接让当今黑了脸:“不想礼部竟一丝情弊都没有,不愧是掌管礼仪之地。各部当向礼部好生学习才对。”

各部官员看向礼部的眼神都不对了,谁都听得出当今说的是反话,可也挡不住对礼部的嫉妒——皇子们太能折腾人了,摊上一个不折腾的皇子,是多大有福气。

下朝之后,礼部尚书再也不能保持一向挂在脸上的微笑,将礼部主事以上的官员全都叫到一起,连九皇子与一向不大来礼部的忠顺亲王也请到了场,要商量一下礼部在下次大朝前应该怎么清查。

忠顺亲王笑呵呵道:“本王只是挂名,尚书大人做主就是。”九皇子在一边狂点头,表示自己与忠顺是一样的想法。

还让自己做主,下次大朝的时候圣人是不是直接可以摘了自己的官帽?礼部尚书前所未有的强硬:“清查私弊之事,礼部已经落在了后头,只有尽早查完、改完,才能一洗前耻。”然后立逼着两位侍郎划出自己要查哪个司,什么时候能查完也得给他一个日期。

忠顺亲王与九皇子敢说自己不熟悉部务,两位侍郎哪敢说?捏着鼻子认下之后,再把各自划分的责任层层分配下去,礼部也与别部一样,大动起来。

看着礼部自己折腾自己,忠顺亲王得意的问九皇子:“皇叔给你出的这个主意如何?”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九皇子向着忠顺亲王作个揖:“多谢皇叔指点,要不侄儿真不知该从何下手。”

忠顺不在意的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这也是你们兄弟赶上了好时候,要不你再多上我家几次,我也不会告诉你这样的法子。”

所谓的好时候是什么时候,九皇子与忠顺都没说出来,可是两人都知道,若没有几位皇子同心办差,当今旗帜鲜明的支持自己的儿子,忠顺不会说出这番话。

“得了,我的事儿也完了,还得回府去听戏呢。”忠顺放下杯子,拍拍屁股准备走人。

“皇叔。”九皇子叫了一声:“皇叔即已经来了礼部,怎么不多呆些时候,侄子也可借皇叔之威不是。”

忠顺眼神一厉,瞬间便重回懒散:“你可真是抬举你皇叔了。皇叔老了,没有那份雄心了,有什么威可让你借的。都说了现在是你们年轻人大展拳脚的时候了。我还是回府听我的戏、喝我的酒好。”

九皇子站在门边上不肯让开,认真的看着忠顺道:“父皇即敢让皇叔来礼部视事,就是相信皇叔。皇叔几年来在礼部不多言一句,知道的说皇叔一句谨慎,这不知道的,还当是父皇怎么皇叔了。这也让父皇失望不是。”

忠顺猛的停下了脚步:“这话,是你父皇让你说的?”

九皇子连忙摇头:“并非父皇所言。不过是我们兄弟一起向父皇请教的时候,父皇有时会感叹。侄子便知,父皇也是念着兄弟亲情的人。”

忠顺一动不动的盯了九皇子很久:“你父皇有个好儿子。”

九皇子微微一笑:“我父皇有几个好儿子,他也是一位好父皇。”

忠顺亲王就有些失神,做为曾经被先皇推出来,想与当今打擂台的人,他不是没对着别人夸先皇圣明。他自己很清楚,所以那样说,是为了让先皇对自己放心。而九皇子之言,却是发自肺腑。九皇子只有平实的一句话,这样平实的话,忠顺亲王从没想过会能在一位皇子口中听到。

“皇叔?”九皇子见他久久无语,不由的叫了一声。忠顺亲王回过神来:“即不放本王走,就和本王说说你想做什么吧。”九皇子又由衷的笑了起来。

沈越听了各部的反响,心里觉得很欣慰呀,皇子们都能出徒了,他也就可以一心的想想,最先苏到这个时代的东西是什么了吧?

谁知下衙回府,就见自己的母亲很矛盾的脸色。做为贴心儿子的沈越哪儿能不问上一句?才知道人家房氏是想带着他的媳妇出城去庄子上住两天。

这就难怪房氏矛盾了,这个时代对主妇们的要求可以用苛刻两个字来形容,所以沈越头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太太想去散散心,还肯带上玉儿,让我们父子放心公事,儿子感激还来不及呢。至于兄弟们,还有我呢。”

沈任的咳嗽声已经传来:“若只是上香,不过一天便可回府。在庄子上不周不备的,何必还要住几天?再说,你的生日不是也快到了吗,还是过了生日再去的好。”

不提生日房氏还在犹豫,一提自己的生日,房氏直接向着沈越道:“好在咱们家里的马车都改装过了,走起来又平又稳,也不用担心累着你媳妇。我这就给老太太与大太太送信,问她们可有兴致没有。”

这两个人不对劲,沈越敏感的发现了问题,脸上的笑就又盛了一分:“老爷说的也在理,好歹等着儿子替太太下过寿面,再让花房里好生准备准备,太太去住着也舒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