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25 章(1 / 2)

作品:[红楼]娶妻如玉|作者:朱大概|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7-27|字数:6753字

黛玉听太后之言也不推托, 高举玉杯向着太后敬言:“祝太后圣寿常乐。”

太后端起眼前玉杯, 却不就饮:“只拿这一句话对付老婆子, 我却不依。你母亲都说你尽有急才,还不快做诗为贺?”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黛玉身上, 但见她罥烟眉轻收,略思片刻才诵道:“酒库新修近水傍,泼醅初熟五云浆。殿前供御频宣索,追入花间一阵香。”

太后细细重复一回, 才笑道:“好个追入花间一阵香,这是在向老婆子表功呢,知道这一殿的花你出了大半, 放心,不会让你吃亏。”

黛玉也轻笑起来:“不过是几盆子花,这个小孝敬总还出得起。”

太后中了直接饮下杯中琼浆, 又向着三位公主道:“玉儿已经给你们起了个好头, 还不快快和来。”

当今只有三位公主, 倒都比九皇子还年少些, 也都没指婚,听到太后让黛玉做诗后,无不心内思索,可惜素无急才, 一时难就。

最小的三公主才将八岁, 仗着年幼向太后娇笑讨情:“皇祖母知道我们不比玉儿姐姐, 还请宽限一时半刻, 先请别位姑娘们一展大才,我们姐妹再狗尾续貂吧。”

皇后喜她伶俐,叫她到自己的席边坐下,笑向太后道:“听她说是可怜见儿的,母后就饶她这回,一会儿她那狗尾巴续不好,再罚也师出有名。”

三公主不懈的向着太后讨好的笑,让太后也是一乐:“即是皇后替女儿求情,就饶她这一回。”说得参加宫宴的内外命妇们陪笑,三公主的生母也觉得自己面上有光。

这时就有女孩站了出来,向着太后敬酒,再把自己心中已经默念了几次的诗句念出来。太后听得乐陶陶,不时有赏赐,还逼着皇后同赏,将宴席的气氛带上了高潮。

三公主悄悄凑到黛玉跟前,小声向她道:“姐姐救命。”

黛玉看着她还有着婴儿肥的小脸,红扑扑的着实喜人,再看那大眼睛里闪着祈求,心下好笑不已,嘴里也学着她悄声问:“好好的说什么救命?”

三公主向她吐了吐舌头:“你也知道我不过刚刚知韵,哪儿做得来诗,姐姐替我想一首,我给姐姐好生打个络子谢你。”

旁边坐着的二公主便一下子转过头来:“若是不替我做了,我便白认得姐姐了。”大公主也跟着点头。

这三位公主黛玉也在坤宁宫见过几面,其生母因只生了女孩,位份最高不过是嫔,日常以奉承皇后为要。那几个都是安份之人,时常对着女儿耳提面命,别在黛玉跟前拿公主架子,免得引皇后不喜,将来自己亲事上吃亏。因此四个人相处得不错,三位公主才敢这样明目张胆让黛玉替她们做弊。

黛玉在三人赤/裸/裸的威胁之下,无奈的让人取过纸笔,略一思索,便吟成三首,概因公主们的水平她都知晓,也不需要多典雅高深,才能一挥而就。

就算如此三公主已经喜之不尽:“我怎么就没想到,这句还可如此经来。好姐姐,你明儿也教我做诗好不好?”

黛玉轻点她的额头:“平日让你多读书,只管贪玩,所以想用的时候便吃瘪了吧?”三公主并不在意,还只管拉着她不停的央求。

这一幕不知道多少人看到了眼里,贾敏与房氏也相对一笑,又齐齐打量起站出来向太后祝酒的闺秀们——难得有这样闺秀齐聚的宴席,正好可以留意一下可有与自己儿子年貌相当的。

并不是所有闺秀都善诗,等到最后一人祝完,太后还意犹未尽:“这女孩能诗,也算是我朝佳话。可惜还有姑娘们矜持,不肯让咱们一睹大才。”

皇后听了凑趣道:“母后即说是朝佳话,何不命人将这些姑娘们之诗编纂成册,也印出来让姑娘们留个念想?”

太后听了分明意动,有那女儿做了诗的命妇心中却暗暗着急:太后千万别同意,这诗集印出来,难保不让没参加过宫宴的人得了去,对自己女儿笔墨不就传扬出去了,被人说一声争强好胜,这名声可不是好听的。

大皇子妃听婆婆开口,哪儿有不奉承的:“母后所言甚是,正好皇家印书馆印做俱佳,听说那字都出自小沈大人之手,就算不看诗文,光得了那字,也值过了。有玉儿妹妹督促着,想来不日便可将诗集送到各位姑娘手中。”说完向着黛玉促狭一笑。

敢当着太后、皇后与众命妇面做诗的姑娘,对自己所做之诗自然有些信心,听皇后说要集册,无不心中暗暗祈求太后能从了皇后所请——都是年轻好胜的年纪,哪儿有不想自己之诗能流传的道理?

太后听大皇子妃的话,也是一笑:“可见你们婆媳一心。如此也好,少不得我老婆子也动动几十年没动过的笔杆子,给她们做个序吧。”

命妇们先听太后也同意刊印,心里有些发苦,可等听到太后竟然要亲自做序,心中就只剩下狂喜:若是太后亲自做序,那自己女儿之作,便是奉命而行,是对太后的孝敬,不光不是什么争胜之作,更可传出贤淑敬上的美名。

更有那没做诗的闺秀止不住的后悔,这样的盛事从来未曾有过,早知可以得太后做序,诗传于世,自己也该早学词律!就是命妇们,也想着回府之后,也该让自家女孩再多读些书才好。

五皇子妃见太后同意,也笑着进言:“上次皇家印书馆出了一本《静华诗集》,里头不光诗文雅致,那配图更是精妙。不若这诗集也如《静华诗集》一样,配上图画印出来,那才是真的雅事。”

皇后听了连连摇头:“《静华诗集》本宫也看过,配图与诗文贴切相融,却不是一般人能画出来的。”说完也看着黛玉微笑。

黛玉不由小脸儿一红,都说文如其人,这作画也是一样道理。皇后等人都是多次见过沈越之画的,虽然这次配图沈越也以写意山水或是花卉为主,可是有心人还是不难发现其中相通之处。何况皇后刚才还说贴切相融,显见是已经猜到《静华诗集》是何人所作了。

太后不在意的摇头:“玉儿也是善画的,也与姑娘们同处一宴,想必画来不难。正好她与姑娘们平日也都往来,等她画好之后再向姑娘们请教,大家一起改动,岂不方便?”

皇后看好戏一样看向黛玉:“玉儿可敢应下这个差事?”

太后已经虚指着黛玉笑道:“她敢不应,看我怎么罚她。”黛玉只好应下。

一时作过诗的姑娘们都打量起黛玉来:刚才之诗已见精妙,没想到竟还能画?又如此得太后、皇后宠爱,可见要多与这位小沈夫人往来才好,于是纷纷起身向着黛玉福下身去:“全赖小沈夫人。”

黛玉连道不敢,这宫宴才算尽欢而散。黛玉却没跟着房氏回府,而是又随着皇后一起回了坤宁宫,要向皇后请罪。

皇后似知她所想,没等她跪下已经把人拉住:“不必多说,你也做了我几年的女儿,若是看不出哪些出于你手,我也不必说是你的母亲了。”

黛玉被说得小脸儿又是一红:“都是蔼哥哥鼓动的,女儿一时兴起,这才,这才……”

皇后轻笑后直接拉着黛玉坐在自己身侧:“这事事都推到夫君头上,可是你该为的?我也知道你们夫妻现在情份正好,可你也不能太过,不然有一日沈越不再如此疼你,你不是更伤心?”

“我,信蔼哥哥。”黛玉就算面对的是皇后,还是坚定的说出了自己对沈越的信任:“蔼哥哥说过,不管外头有多少人议论,只要他信我,府中的人信我就够了。现在又有母亲给我撑腰,我更不怕了。”

皇后轻点点她的额头,很享受黛玉对自己的信任:“如今太后亲自开口,今日参加宫宴的闺秀们又都是重臣之女,诗集印出来之后,也就没人指责不守女诫了。这样一来,就算有人发现你就是静华先生,也可借这宫宴诗集堵了天下人的嘴。你说,沈越是不是打的这个主意?”

黛玉怎么能承认:“再没想到太后能做序。他本想着借宫宴各位姑娘起个好胜的心思,有不甘没录入诗集的,要想着法儿自己也出一本,这样才算是把我隐过。”

“闺秀所做,不过感时之语,也不担心会有什么不妥之语。且那些姑娘们家中都是不差银子的,印书馆也能多个进项,大皇兄身上的担子也能轻些。”

要不是这最后一句,皇后怎么会好端端的办什么秋日宴,还能说动太后出面做序?现在沈越一心编书,皇家印书馆的事不过出出主意,大事几乎都是大皇子决断。能给儿子多添些光彩,皇后才会这样积极。

黛玉回府后不由向沈越感叹:“皇后一片慈母之心,令人感佩。”只凭能说动太后一条,就不知道下了多少力气。

沈越对别人的事儿不大上心,他帮大皇子,是因为林家和现在的沈府,在别人眼里已经密不可分,那就只能推着大皇子上位,然后由着皇长孙接任。有着林如海与皇长孙的师生之情,只要林家后人不行谋反之事,三四代的安稳还是能保得住的。

他关心的是黛玉:“太后即说让你替那些姑娘们的诗配画,你总要与她们多走动一二。身子可能吃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