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62 章(1 / 2)

作品:[红楼]娶妻如玉|作者:朱大概|分类:幻想奇缘|更新:2021-07-27|字数:6298字

贾琏听林如海让他说事儿,便将贾赦怎么把自己母亲的嫁妆单子交给了自己, 怎么让自己去找舅舅想办法, 王熙凤又是怎么觉得自己冒然去舅家不妥等语,顾不得丢人一股脑全说了出来。说着说着就给林如海跪下了, 口说着请姑父救命之语。

“你媳妇倒还有些见识。”林如海让贾琏起来, 嘴里不得不赞了一句,更在心里骂了贾赦一回。想想对林管家道:“拿我的帖子去太仆寺张少卿家,就说我明日去拜。”

林管家刚答应一声,林全已经在外通报:“公子来了。”沈越苦着一张脸进来:“先生, 我闯祸了。”

若不是多年养气功夫还在,林如海都要直接骂人, 没好气地问:“你又做了什么不是?不对,可是在宫里出了纰漏?快说。”说着自己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若是沈越在宫中闯祸, 那这祸可就没法儿了了。

就是林管家也一时不敢走, 要听听这位极有主意的公子闯下了什么祸, 连沈家都包不住。若是有用到自己处,谁还管什么琏二爷, 自然是公子的事儿为先。

沈越向林如海哭诉:“因今日兰妃娘娘说我画得好, 太上皇与圣人非得赏了品级, 名字挂在了内务府造办处。先生, 这真不是我自己求来的。我也当面辞了几次,也说先生不许我幸进, 可是太上皇与圣人都不同意。是我自己逞能, 求先生责罚。”

贾琏听了眼都直了, 这算是闯祸?自己愿意多闯几个这样的祸,别说是赏七品,就算是赏一品自己也愿意接下来!

抬头却发现林如海果然面沉如水:“还有呢?”

沈越见糊弄不过,只好道:“我面辞了之后,圣人说要当面与先生分说,会让我继续去国子监读书,还让我将来科举出身。太上皇也同意了。”

林如海气得一拍桌子:“你可知道,现在太上皇与圣人一赏你品级,日后科举哪怕你中到二甲去,都会有人说你是幸进之人!”

沈越这时真的要掉眼泪,刚才沈学士已经告诉过他此中厉害了:“先生,要不我就一辈子呆在造办处得了,这一甲……”太难了。

“考,敢不考就打折了你的腿!”林如海说得斩钉截铁:“当年我能中一甲,我的先生只是一位举人。你先生我可是探花出身,你又在国子监就读,博士们都是饱学之士,你怎么不能进一甲?”考不上试试!

连秀才都不是的贾琏直接打了个哆嗦,觉得王子腾平日对自己真是太客气了。就见沈越也跟自己一样打个哆嗦:“明日我就去与太爷说,要回南去。”又笑嘻嘻问林如海:“先生,我可不可以给玉儿请封?”

林如海桌子也不拍了,向林管家说了一句:“办你的事去。不对,先给我把家法请来。”

沈越忙拉了林管家问他去做什么,林管家忍笑说了,沈越又大叫不行:“我过来就是给先生送帖子,老太太说明日要给我贺一贺,摆个家宴请先生也过去,哪儿有空见别人。”

林如海也就忘了家法的事,看向贾琏道:“他这也是大事,不如改在后日吧。”

贾琏早觉得林如海对自己与沈越差别太大,此时也躬下身去,请林如海成全,一时让林如海左右为难。

沈越听了贾琏所求之事,噗嗤一声乐了,向着林如海笑道:“这有何难?先生明日中饭时约了琏二爷的舅舅去喝茶,让琏二爷在那里等着便是。还省得先生冒然带了琏二爷登门,人家不见连先生也跟着尴尬。”

林如海觉得这也算是个主意,看向贾琏。贾琏能有什么办法?只有点头同意的份,又约好了地方,才向沈越道喜过回府。

等他走了,林如海就挥退了闲人,听沈越细细说起当今要封诰太后之事:“就是慢些也不过半个月的功夫,先生不如写信请师母早些来京,就是赶不上第一批朝贺,早些在太后面前露脸也是好的。”

林如海听了点头:“如此你在圣人与太后面前也算有脸面了。只宫里别人处,你要谨慎些才好。”

沈越也知道别看现在当今的后宫还算平静,可是将来必也会有龙争虎斗。好在他的年岁摆在那里,官职也摆在那里。好吧,沈越不得不承认,把自己的官职与年岁加在一起,还是挺惹眼的。再过些年的话,说不定还更惹眼一点儿。

却说沈越终于有借口请林如海写信催贾敏与黛玉早日进京,扬州这边黛玉却不大开心:往年生日的时候父亲与蔼哥哥都早早给自己准备生辰,今年却只剩下自己娘三个,从心里觉得说不出的冷清。

虽说前两天蔼哥哥已经让人给自己送来了生日礼物,可是这次生日就是与往年不一样。黛玉知道母亲也在忙着整理东西,为一家人进京做准备,不忍给她百上加斤,只好向古嬷嬷抱怨:“总觉得今年比往年暖和得晚些,就是花儿也开得少呢。”

古嬷嬷还能不知道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嘴解含了笑劝解道:“等明日奶奶就要带着询哥儿、谙哥儿过来,一起给姑娘过生日。昨天不是京里又送东西过来了,听说是老太太和太太赏的,今年惦记姑娘的人倒比往年多。”

听古嬷嬷提起老太太,黛玉不免要问问老太太与太太的喜好:“也不知道蔼哥哥一个人回京,有人照看他没有,讨不讨老太太的喜欢。”

古嬷嬷一面给黛玉看明日要穿的衣裳一面道:“老太太与太太都是和善人,怎么会不照看公子?若是公子不讨老太太喜欢,也不能把东西送到扬州来。”

黛玉觉得有理:“上次蔼哥哥来信说老太太喜欢江南风物,明儿让人上街好生采买些。太太那次见了京里的东西,病都好得快些,若是老太太见了这边的玩意儿,也能高兴吧。”

“姑娘一片孝敬之心,老太太自是高兴的。还有一宗,姑娘好歹还是得自己做点儿什么给老太太与太太。”古嬷嬷得了贾敏的吩咐,乘机劝了一句:“别管好坏,一看就知道姑娘心诚。”

有后一句话,黛玉就不好说蔼哥哥儿每次来信都千叮咛万嘱咐不让自己做针线——沈越觉得让六七岁的孩子做针线,那是雇用童工——又问了该做什么给老太太与太太好,想早些准备起来。

第二日房氏与询哥儿、谙哥儿果然早早过来,又因林如海升到京中,也有几家原来相厚的送礼过来走动关系,贾敏不过赏赐来使,只娘几个一起入席。

询哥儿带了两盆开得正好的芙蓉做黛玉的生日之礼:“恭贺姐姐芳辰。”谙哥儿也跟着学舌:“芳辰。”

黛玉摸摸谙哥儿的小胖脸:“芳辰是什么?”

谙哥儿被问得愣了一下,看着房氏犹豫道:“好吃的?”

大家听了哄然一笑,把小孩儿给笑得有点儿不好意思,身子直往询哥儿的身后躲,询哥儿就骂他:“男子汉,怎么这么畏畏缩缩的,站好了,站没个站相。”

贾敏看他小小人说着大人话,向房氏道:“这脾气倒比蔼哥儿还大些,那时蔼哥儿比他也大不多少,对兄弟最有耐心。”

宽哥儿日日听自己母亲与姐姐提起蔼哥儿,不解地问询哥儿:“怎么老不见哥哥回来?我都快忘记哥哥长什么样了。”

询哥儿一脸嫌弃:“你怎么能忘了?天天往你们家跑,还吃你们家的东西,还不让姐姐和你玩。”就这一句话,给沈越惹了个多难缠的小舅子,沈越并不知道,若知道自己弟弟如此坑自己,说不得会跑回扬州打询哥儿一顿。

谙哥儿听他们提起大哥,就得意起来,拿起自己的小荷包挖呀挖,询哥儿批手拿过来,从里头掏出一张纸,递到谙哥儿手里:“笨蛋,天天掏还掏不出来。”

谙哥儿也不恼,把折了两折的小纸片展开给宽哥儿看:“大哥。”上头正是沈越画的自画小像,那纸只可巴掌大小,要不也不能让谙哥儿放进荷包里。

贾敏看了好笑地问房氏:“怎么还让他随身带着?”

房氏指了指询哥儿:“你问他。说是怕谙哥儿不认识哥哥,非得让二爷写信回去让蔼哥儿画了小些的过来,好让谙哥儿日日看看。”

“这法子倒好。”贾敏看着黛玉也抿嘴笑:“不光是你们那里人手一张,就是我们家里也都有呢。”

宽哥儿听了就不高兴:“我就没有。”

黛玉把自己的荷包往他手里一递:“什么稀罕的,这个给你。”贾敏见了直想扶额——黛玉太小,只当沈越是漏了宽哥儿的,她又不好明言。

唯一能让贾敏觉得安慰的是,房氏并不觉得沈越给黛玉的画像有何不妥,还是笑微微地道:“你们不日就可进京,我们想进京就不知道得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