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五卷锦绣江山 第四百一十章 坦克攻击战(1 / 2)

作品:血火河山|作者:西方蜘蛛|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1-07-17|字数:4162字

战斗的最后准备已经完成,这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发出致命一击的开始,这是中华民族铁血辉煌的延续。

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作霖神态威严的看着整装待发的部下,此时身经百战的张作霖上将的心情是自从从军以来最激动的一天。他出身于土匪,当过伪满洲国的司令,最让他值得庆幸的就是加入了中国国防军,这是他一生做得最明智的决定,也是他一生最值得自豪的决定。

张作霖曾经参加过征服日本的战争,但他自己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一个弹丸小国的被征服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但今天却完全不一样了。

对俄作战表示着中国已经全面介入世界大战,而自己却是第一个进入这场战争的中国将领,在未来帝国的历史上,自己无疑将被书写下浓重的一笔。

张作霖在队伍前来回走动,激荡的心情甚至让他有些无法把持自己的感情,还好他终于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看着自己的部下,他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说道:

“请大家记住这一天,这一天也许是你们永生也无法忘却的一天,中国的光荣和骄傲将在这一天腾飞,而你们,将是书写历史的人。

在这里我不想给你们做什么战前动员,不想说一些什么鼓动士气的话,我只想告诉你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永远不要忘记你们是中国国防军,永远不要忘记你们代表着中国,永远不要忘记站在你们背后的是整个中华民族!

现在我命令,第9集团军出击,国防军出击,党卫军出击!”

在他的命令中,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师长林天龙站在坦克的指挥塔上,右臂指向前方,用平生最大的力气说道:“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前进!”

坦克隆隆的开动了起来,象一个个钢铁巨兽一般向着俄罗斯进军。

此时在俄罗斯的阵地上,初次单独领兵争战的朱可夫中校的心里却充满了紧张感。做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现在的朱可夫心里除了紧张外还有着几分骄傲。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当时在俄国政府的宣传下,许多青年特别是有钱人家的子弟,都志愿上前线打仗。朱可夫打工的老板的儿子亚历山大•别利欣也决定去,并极力劝朱可夫去。朱可夫一开始的确动心了,后来他找他最尊重的好朋友桑多尔•伊万诺维奇商量,伊万诺维奇说,有钱的子女是为了保住家中的财产去的,你呢,你为什么打仗?是不是因为你父亲被赶出了家里,你母亲被饿得发肿?等你变成残废回来,就没人要你了。这些话把朱可夫说服了。他把这些话告诉了亚历山大,招来一顿痛骂。亚历山大独自从家里出走上了前线。

朱可夫继续在作坊干活。这时,他与房东的女儿玛丽亚正在恋爱,并开始商量结婚。但战争的急剧变化,使他们的希望和打算化为泡影。1915年7月,沙皇政府决定提前征召1896年出 生的青年。这下轮到朱可夫上战场了,但他的热情并不高。他离开莫斯科时,只见一面是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兵,一面是阔少爷仍和从前一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两种鲜明的对比,使他茫然。可是他还是想,既然叫我入伍,我就要忠诚地为俄罗斯打仗。

正是这样的思想,促使朱可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战争之中。

朱可夫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军事才华,向菲尔姆罗夫中将的建议,他也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在尽一个军人的职责,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将军竟然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还破格提拔他成为了中校,这更加让他感觉到了肩头责任的重大。

“中校,中国人的进攻就快要开始了。”杜拉科夫少校看着前方说道:“你认为我们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取得胜利,但我将尽到一个俄国军人的责任。”朱可夫的回答很坚定,他尊重杜拉科夫少校,正如他尊敬菲尔姆罗夫中将一样。

没有杜拉科夫少校,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1915年9月,朱可夫从预备第189营被调往乌克兰境内的预备骑兵第5团,该团驻扎在哈尔科夫省巴拉克列亚城内。俄罗斯骑兵当时分为骠骑兵、枪骑兵、龙骑兵三,朱可夫被分到枪骑兵连。他很为没有被分到骠骑兵连而遗憾,一方面是因为骠骑兵的军服漂亮,年轻人爱美心切;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是因为那些连队比较讲人道,打骂士兵的现象不多。这时的朱可夫已清楚地看到,在沙皇军队里,士兵只是一只木偶,命运完全掌握在军士手里。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凡是他接触过的讲道理体贴士兵的军士及军官,朱可夫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对他们怀着一种奇妙的感情,而当时为上士的杜拉科夫,正是这一类的人。

新兵训练结束时,按照俄国军方惯例,要从训练成绩优秀的士兵中选拔一些进教导队,准备培养今后当军士,出类拔萃的朱可夫当然被选中了。但朱可夫很矛盾,他想上前线。这时,杜拉科夫竭力说服朱可夫上教导队。他说,不要急着到前线去,我在前线呆过,感到很困惑,我们许多人都在糊里糊涂地死去,这到底为什么。

后来朱可夫和其他14名同伴被直接分配到了前线的骑兵第10师,当时第10师正驻扎在德涅斯特河岸,担任西南战线的预备队。

不过朱可夫并不走运。他在一次侦察时,踏上了地雷,被爆炸的气流从马上掀下来,受了严重震伤,同伴还有两个受重伤的。朱可夫昏迷了一天一夜才苏醒过来。后来,他被送到俄罗斯哈尔科夫,在医院里呆了两个半月。朱可夫是躺不住的人,尽管他的伤还没痊愈,特别是听力还很差,但他还是要求回到了部队。医院从他身体考虑,不让他回前线,但是朱可夫却找到了当时已经升任为少校的杜拉科夫,并通过他的关系把自己重新调回了第189步兵营。这时的朱可夫已是一位获有两枚乔治十字勋章的军士了,一枚是因为俘虏一名德军军官被授予的,另一枚则是因为受重伤奖给的。

可以说从朱可夫入伍开始,他的命运就是和杜拉科夫联系在一起的。

杜拉科夫少校拿起了望远镜,说道:“不知道将军的部队已经撤退到哪里了,我们这的压力将会非常的沉重!”

“这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朱可夫淡淡地说道:“将军一定与办法带着部队成功撤离的,我们现在所有考虑的,是如何尽可能的阻止中国人的军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