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卷帝国威武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镇压(1 / 2)

作品:血火河山|作者:西方蜘蛛|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1-07-17|字数:4289字

罗玮笑了一下:“要把他们抓起来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我们要顾忌的事很多。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的胜利奥斯曼帝国把所有的功劳都划归到了凯末尔的名下,他一下子成为了土耳其的民族英雄,他的拥护者很多,所以直接抓捕可能会引发土耳其不必要的动荡,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同样的,达达尼尔的胜利也一样让穆罕默德五世的声望得到了极大的增加,让他看起来也似乎象一位勤奋有为的君王。在这样的情况下,后动手的那个人必然得到奥斯曼帝国民众在心理上的支持。”

周天成接口说道:“第7军已经完成了对伊斯坦布尔的控制,我们大量清洗了军队中对凯末尔的拥护者,现在整个部队已经完全掌控在了我们手中,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我已经请求西南军团的段祺瑞和第三十八机械化旅做好了应急准备,一旦情报有变,三十八机械化旅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够赶到伊斯坦布尔。”

“那么特种大队的任务除了保护那个什么穆罕默德五世,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庄剑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公开抓捕凯末尔,秘密抓捕马哈茂德。”罗玮回答他道:“要以叛乱者的名义抓捕凯末尔,但对于马哈茂德,毕竟我们没有直接而公开的证据证明他参加了叛乱,所以只能秘密的把他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还有就是要通知德国人和恩维尔做好准备。最理想的结果就是恩维尔直接出面镇压,我们在幕后策划行动。”

这时在伊斯坦布尔,新旧两股势力在互相明争暗斗,都想着一下子把对方置于死地。平心而论,一旦凯末尔的政变成功,对推动土耳其的进步是大有好处的,但这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永远不存在同情和怜悯,有的只是血淋淋的屠杀和征服,让人做呕的政治阴谋和权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君子风度,容忍谦让,只会成为中国争霸道路上最大最顽固的绊脚石。

一个国家的领袖,将会决定这个国家的气质,比如晚清几位统治者带给中国人民的,只是落后、自卑、处处容忍。而李国勇在这一点上无疑是做得非常成功的,他的那句“国与国之间没有公道和公正可言,有的只是刺刀和铁血!想要获得其它国家的尊重,只有比它的刀更快,比他的血更冷!忘记中国几千年来的以德服人,忘记什么仁者无敌,我们只需要四个字:‘铁血中华’”已经深深的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他用铁血的精神铸造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在伊斯坦布尔这时候最为紧张的就是军事大臣恩维尔了,做为青年土耳其党的领袖,他就是靠着政变起家的,对于凯末尔这个一直和自己唱对台戏的人,他从当初的欣赏变成了极为反感,恩维尔不容许自己手中的权利有任何的流失。

中国人已经把即将发生政变的消息告诉了他,本身恩维尔就是个强烈的亲中德派,现在为了挫败凯末尔的政变,他只能铁了心把自己绑在中德的这条大船上,与它共进退了。

恩维尔一口气往军队发布了几条命令,严令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中德军官的领导,没有他和中国将军周天成,以及德国的曼•冯•桑德斯上将共同签署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当然,这一条命令在奥斯曼帝国的第19步兵师中似乎不太适合,这个师九成以上的官兵是衷心拥护凯末尔的。

第7军在伊斯坦布尔的布防也引起了凯末尔的注意,但他却并没有很放在心上,他过于相信土耳其军队官兵的爱国热情了,认为只要他登高一呼,必能万众响应。

1915年9月6日,这是凯末尔制定发动政变的日子,这一天的他显得有些焦虑不安,离天黑还有一段时候,但凯末尔不停地推开窗户看外面的太阳什么时候才会下山。

“将军,不用着急,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坐在边上的一名军官说道,同时他也是凯末尔一手组建的“祖国与自由协会”的一名成员。

“我现在担心的是杰尔古特上校能否控制住城门,让我们的士兵冲进城来。”凯末尔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着说道。

“请相信杰尔古特上校吧。”那名军官说道:“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冷静的头脑,他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

焦虑的等待中,天色终于渐渐暗了下来,凯末尔看了下表,快到8点了,他定了定自己的飞快跳动的心脏,走出了门口。

在门口的院子里,站着200多名荷枪实弹的士兵,这是凯末尔最忠诚可靠的部下,他们和凯末尔一样,都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坚信自己的师长,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的胜利者能够带领他们走向另外一个成功。

“奥斯曼帝国的国土即将被瓜分,将会只剩下一小块给土耳其居住的土地,最后,就连这一小块土地也有可能被瓜分。”凯末尔阴冷着脸说道:“穆罕默德五世和恩维尔彻底倒向了中国和德国,他们以为靠着这两个国家就可以阻止奥斯曼帝国的衰败,他们错了,这样只会加剧帝国的灭亡,因为同盟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他们必将战败!只能用革命来回答专制,自由是进步与解放之母,推翻穆罕默德五世,拥立马哈茂德亲王为奥斯曼帝国新的苏丹,祖国万岁,奥斯曼帝国万岁!”

他的演讲调动了政变者们的情绪,他们挥舞着手里的武器疯狂的回应着他们的指挥官。

这支政变者的队伍怀着必胜的信心出发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失败,也认为他们的起义根本就不可能失败。

伊斯坦布尔的街头被刺耳的枪声惊醒,居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胆小的还以为英法联军卷土重来,已经打到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很快,随着政变者们的叫声,伊斯坦布尔的军民终于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吃惊不已的是他们热爱的凯末尔将军竟然发起了这场政变。居民们对凯末尔将军的做法有些反感,为什么要反对带领着奥斯曼帝国取得了战争胜利的穆罕默德五世呢?是的,也许穆罕默德五世做事有些荒唐,但他毕竟带领着他的人民和军队取得了对英法联军的大捷。况且这已经不是凯末尔将军发动的第一政变了,在1909年他就组织了“行动军”,废除了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哈米德。

谁都想着奥斯曼帝国恢复往日的光荣,但这靠着一场接着一场的政变就能够成功吗?

居民们纷纷关上了门和窗户,这让政变者们未免有点失望,他们想像中的一呼百应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凯末尔有些心烦意乱,民众的态度如此,但是杰尔古特上校为什么还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打开城门?仅仅靠着他手下的200来人,是无法取得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