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卷帝国威武 第三百二十一章 巨变前夕(1 / 2)

作品:血火河山|作者:西方蜘蛛|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1-07-17|字数:4142字

达瓦诺的被抓,让原本就是乌合之众的“阿那罗丹民主共和国”立刻化做了鸟兽散。而仅仅以60人的力量,在数百名叛匪中来去自如的“雷霆小组”,也很快成为了南华共和国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李天正对南华共和国内的印尼人采取了血腥清洗的政策,他先是公开处决了达瓦诺,接着在境内大肆逮捕印尼人,一时南华共和国的监狱人满为患,到了一战爆发前,整个南华共和国基本上变成了华人的乐园。

对于帝国方面来讲,李天正和他的南华共和国怎么做和帝国一点关系没有,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英国间谍葛兰西莫。

在党卫军内部调查署审讯人员面前,没有能够不开口的人,葛兰西莫很快交代了一切。得到了确凿证据的帝国外交部,向英国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英国人在表达了这完全是情报机关自作主张做的决定之后,希望能将葛兰西莫交给他们处理,但这一次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帝国方面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要求。

帝国为了葛兰西莫开设了特别法庭,在公开审理完毕之后,中华帝国发法官萧若秋以间谍罪,危害中国安全罪宣判葛兰西莫死刑!

在各大报刊刊登了这则消息之后,英国国内舆论一片哗然,要求政府无论如何要保住一位英国公民的生命。迫于国内的压力,英国政府直接出面和帝国交涉,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中国的态度非常强硬,在拒绝了谈判之后,直接公开枪决了葛兰西莫。

英国政府暴跳如雷,宣布暂时中断与中国的所有合作项目,而中国则针锋相对的命令在印度和阿富汗的所有军队停止行动,原地待命。.

让外界敏感的是,中国国防军接到的命令是原地待命,这就意味着中国军队虽然停止了军事行动,但并没有撤离,中国人想做什么?

这一命令甚至牵涉到了在越南的中法联军,本来行动就够迟缓的中国军队干脆驻足不前,法军指挥官的数次交涉在中国军官面前一点作用也没有。

这就是所谓的“葛兰西莫事件”,一个小小的情报人员让原本起码表面上看起来融洽无比的中英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或许这只是两国间本来就存在的矛盾一次总爆发而已。

冷眼观看着一切的美国公使詹姆斯,在给国内发去的报告中这么写道:

“英国始终认为他们能把中国玩弄于股掌之中,他们认为中国将忠诚的为大英帝国服务。其实不光是英国,我想我们的政策也错了,我们都太小看了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

‘葛兰西莫事件’只是一根导火索而已,这里面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看看在此之前中国人的表现吧。他们在印度、在阿富汗、在越南,表现得根本不象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更象是去旅游的游客,这让我不得不怀疑中国人的动机。

我有一万个理由相信,中国人宁愿选择德国人当盟友,而不是英国、法国,或者我们美国。看看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吧,表面和中国人是倾向于我们的,但实际上我们得到了什么?除了那份现在看起来更象是游戏的《五国神圣同盟》。那么再看看德国方面,起码有30万以上的劳工被输入到了德国,随着劳工一起到达德国的,是大量的军事和民用物资;中国也从德国那得到了好处,大批由德国培训出来的优秀工程师,熟练技术工人,源源不断的回到了中国。

让我们再翻开地图看一下,整个亚洲地区,在这几年之中中国军队在不经意间完成了战略部署,只要一个命令,中国士兵就会从各个军营里冲出来,象赶鸭子一样的把英国、法国军队赶下大海,甚至包括美国的军队。

应该清醒过来了,我强烈要求国会批准往远东地区增派军舰,往菲律宾增加军队,而且是大批量地增加,否则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只会吞下自己种植出来的苦果。”

实事求是的说,詹姆斯的报告中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可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詹姆斯报告”在战后也成为了历史学家重点研究的东西。

不过在当时“葛兰西莫”事件发生后,看起来中国和英国谁都不愿意这样的冷战无限期延续下去,为了各自的目的和利益,两国继续在台上公开指责的同时,台下却开始秘密的想方设法将两国关系解冻。

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不过比起欧洲的紧张局势,原本看起来最太平的亚洲,空气里的味道却突然变得让人窒息,根据英国公布的国防咨文中远东部分所讲述的内容来看,中国人随时有能力在亚洲同时对英法进行一场大战,并可以在60天到80天之内结束战斗。

中国外交部反唇相讥,真正想挑起战争的是英国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发动战争。

德国在偷偷地发笑,看来傲慢的英国佬还是激怒了中国,他们永远不如德国人那么务实,在中英关系轰轰烈烈热恋的时候,德国却和中国早在各个方面展开了合作,现在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士兵,都已经武装完毕,可以随时派到前线去了。

那些自以为是的不列颠人当老大当习惯了,总以为什么人都要听从他们的命令,总认为不论哪个国家都得围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转,可惜这个世界上即将有两个新兴的大国给他们狠狠的两记响亮的巴掌,这两个国家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

德国对远东局势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他们的舰队开始公开为中国向德国输送物资和人力的船队护航,虽然护航的范围有限,但德国已经用行动明确的向世界表态,德国的立场是站在哪一个方向的。

1912年开春的时候,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军队从印度、阿富汗和越南撤离,那里的平叛工作将由英法两国军队单独完成,中国方面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了这个要求。

但很快,英法两国就知道了什么叫请神容易送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