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卷帝国威武 第二百八十七章 发 展(1 / 2)

作品:血火河山|作者:西方蜘蛛|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1-07-17|字数:4138字

“爸爸,爸爸,杨伯伯从德国给我们寄礼物回来了!”李海兴冲冲的拿着一个盒子跑了过来。

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李国勇笑了下。

两年前为了东京暴乱的问题和皙子大吵了一架,虽然后来由于自己亲自登门拜访,再三赔礼道歉,杨度才勉强收回了辞呈,继续担当帝国的总理,但这两年,李国勇总觉得自己和皙子之间永远无法回复到当初的亲密无间了,两个人之间总象是隔着点什么。

也许自己和皙子的矛盾是很难调和了,自己主张铁血政策,但皙子主张以仁治国,这本身就是南辕北辙的。

在李国勇看来,世界上的一切,不管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必须以中国的利益为主,但杨度不是这么认为,杨度虽然也赞成“金铁主义”的军国主义,但他更多的是认为要紧跟在英国的步伐后面,稳妥地建设中国,不参与到争霸之中,也就是当年英国的“光辉孤立主义”。只有在中国的利益受到了切实损害,才可以动用武力,但动用的武力,同样有一个限制。

来自于后世的李国勇,清晰地知道历史的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快要来临了,中国决不能只窝在自己的家里,看着列强为了瓜分世界利益而拼个你死我活,中国必须参与进去!

亚洲,只可能是中国人的亚洲!

甚至有一天,世界也将是中国人的世界!

这两年,世界局势变化得很快,德国和英国,德国和法国,彼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了,而双方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也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

威廉二世在两年中有口气派遣了六个代表团访问中国,向李国勇表达了不管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可能性。

而杨度,正是在这样的局势下,以帝国总理的身份出访了德国。

英国方面,爱德华七世在今年的5月6号驾崩,继任者康沃尔公爵、威尔士亲王,乔治五世在登基后似乎没有父亲对中国的那份热情,中英两国的关系也不再象两年前那么密切。

对于这位脾气暴戾的英国国王,李国勇也素来缺乏好感,中英两国的蜜月期似乎正在渐渐逝去。

但是这一切,李国勇并不是很关心,这两年中他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国内建设上。

不得不感谢日本皇室,不得不感谢日本皇室上千年来积累下的财富,自从日本废除天皇制度,皇室财产全部充公之后,从日本运到中国的总资产达到了骇人听闻的600亿英镑之巨。(在这蜘蛛没有YY,1945年日本战败后,日本皇室连同海外资产达到了5200亿美元,不算海外资产为1100亿美元,靠着对美国的上千亿美元的贿赂,终于保住了天皇的称号。当然,这笔钱并不全是现金,包括了珍宝、股份、森林等等,为了中国的发展,蜘蛛全把它折算成了现金。)

当时中华币对英镑的比例为8:1,600亿英镑达到了4800亿中华币,看着这么一大笔钱,李国勇恨不得把历代“天皇”从坟墓全部拉起狠狠地亲上一口。

在教育上,李国勇投下了500亿中华币的巨额资金,这在曾道富等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元首历来以重视国防事业为主,同时以小气吝啬著称,怎么可能在看起来并不重要的教育上投先如此巨大的资金?

其实李国勇最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国以才立,政以才治,军以才兴,而教育才是人才的根本。

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人的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有潜力的因素。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资金,也可以引进管理方法,唯独不能引进的就是人的素质。

人的素质从哪里来,毫无疑问来自于教育!

帝国在1909年1月1号颁布了《强制性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两个法规主要规定了在中国推行十五年制完全免费义务教育,未满十八周岁的中国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所谓的十五年制完全免费义务教育,指的是从6岁开始,中国的儿童在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和大学三年的教育费用将完全由政府承担,大学毕业后愿意留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政府一律支持到底。

同时,对于不遵守《强制性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家庭,所定的罪名也匪夷所思,竟然是“危害国家安全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甚至一直到无期徒刑!

至于教学方面,也不再以儒学为主,那些讲究孔孟之道的博学大儒们,全部被调到了日本和朝鲜,去用孔孟学说感化那些顽民们,这次博学大儒们倒是一点意见没有,反倒为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学说推广到蛮夷之邦而沾沾自喜,大有民族英雄的感觉。

国内各个学府的的师资力量,全部被用新知识武装起来的青壮年人才所占据。

李国勇有理由相信,500亿决不会是白白扔进水里,终有那么一天,这些中国未来的人才将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经济建设上,分摊到这一块的为1000亿,相当于整整125亿英镑,在二十世纪初,这笔资金已经庞大到了怕人的地步。

财政部长王清源和经济建设部长曾道富相当满意了,靠着这千亿资金的注入,他们有信心在几年内将中国带上经济强国,工业强国的道路。

也许当初象扔破麻袋一样抛弃日本的英国,在得知了这一切之后,他们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