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六十九章 治理日本(1 / 2)

作品:血火河山|作者:西方蜘蛛|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1-07-17|字数:4120字

日本,尤其是东京的气氛突然一夜之间紧张了起来,大批党卫军不分昼夜的在东京街头盘查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无数的中国特工打扮成各式各样的日本人,穿梭在东京的大街小巷。

巡逻的中国士兵明显增加,全部荷枪实弹,以6个人为一组,主要维持着城区的治安。

在劫狱事件发生后的当天,王琦就一口气抓了几百名日本人,连夜突审,但一直没有什么好的突破。

日奸们在这个时候开始发挥作用了,以宫本德秋为首,新成立的日奸情报组织“中国亲善会”开始大量收集情报,凭着对日本的熟悉,以及做为日本人在活动时候的优势,一天的时间竟然抓获了几个“黑龙会”的小头目,这让日本情报工作的临时总负责人罗玮精神为之一振。

不过审讯的结果令人失望,在组织严密的“黑龙会”里,这些小头目根本就不知道上级单位在哪,具体负责人是谁。

眼看元首到达东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黑龙会”依然无法破获,罗玮、王琦几个人心急如焚。

唯一的好消息是中国国内调来了一批新式武器,优先武装庄剑的特种大队,元首在东京的安全将由特种大队承担一部分。

庄剑带着几名得力手下沿着元首将会在东京经过的路线一路严密检查,一个一个监视点、火力点被安置完毕;向来以突击、特种作业为主的特种大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这也直接催生了中国反恐大队的诞生。

日本人对东京发生的变化普遍弥漫着一种仇恨情绪,一个流言在东京市民中流传开来:《法华经》预言,释迎死后2000一2500年,世界进入末法时代,将发生大地震裂:人类面临大灭绝。届时会出现四位指导者,拯救人类,建设新世界。而“黑龙会”的四位领导者就是《法华经》所预言的那四位指导者。

甚至连这四个人的名字都开列了出来:“神的使者”内田良平、“神的精神”北一辉、“神的武装”真崎甚三郎和“神的智慧”头山满。

东京的市民们对此确信不疑,开始纷纷信奉“黑龙会”,大量加入到了“黑龙会”的外围组织。

得到消息的罗玮,指令宫本德秋派人打入这个组织,窃取情报,寻找机会接近高层,此时离元首和总理到达东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东京紧张布置,积极侦破的时候,其它方面也并没有放松,新成立的“党卫军日本资产清查大队”在日本政府的协助下,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放藏着珍宝的地下室,就连皇宫也没有能够幸免。

当初唐衍也曾经指挥着特工在日本各大学校进行过一次收复国宝的行动,但由于人手有限,时间仓促,因此成效不是很大,这次大规模统一的行动就不一样了。

被当年日本从中国掠夺去的,包括中国北海文万佛楼内大小1万尊金佛,日本皇室收藏的王羲之的真迹《丧乱帖》,隋代的刺纳衣、唐代的七条刺纳袈裟、唐贞元年间的《传教大师入唐牒》《六祖惠能传》、唐大中年间的《越州都督府过所》等等在内的总计2889件珍宝,全部精心打包,送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

日本的学者面对这一切无能为力,哀叹道:“这是日本文化的最大浩劫”,但这些人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国宝级的文物本来就是属于中国的,中国只是取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

中国驻日本最高行政长官光绪从踏上日本的那一刻起也没有停止过望路忙碌,大量的公文堆积如山,大量的战后处理工作繁杂而无头绪,不过光绪倒是越做越开心,这种久违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报告,门口有两个自称您的故交求见!”卫兵进来报告道。

“让他们进来,”埋头在公文里的光绪忙得根本连抬头的时间都没有。

过不了多久,就听到门被推开,接着两个声音响起:“臣工部主事康有为、译书局协理梁启超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光绪被这不知道多少时候没有听到的叫法吓了一跳,抬头看去,跪在地上的两个人果然是当年维新变法的主力,逃到日本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光绪满脸带笑的走到两人面前,搀起了他们:“这都什么时候了,哪里还有皇上,我现在是中华帝国驻日本最高行政长官,只是帝国一官员而已。”

康有为巍颤颤爬了起来,老泪纵横:“您永远是我们的皇上,不管您变成了什么样子,这点都无法改变我的思想。”

光绪也感慨万千,多少年了,那时意气风发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现在看起来都成了个半老头,满脸的沧桑象是在告诉光绪这些年在海外的孤独和思念。

“卓如,你也老了,都有白头发了。”光绪抓着梁启超的手叹息着说道。

相比于康有为,梁启超显得平静的许多,他比自己的老师要务实得多,“皇上”的称呼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没有了“皇上”的中国进步明摆着放在那儿,只是老师还是执迷不悟而已。

自从到了日本,亲眼看到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在复杂的政治激流中,梁启超的思想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他头脑中描绘的政治蓝图也由君主立宪制完全转变为民主共和制,虽然目前独裁制的中国政治并不是梁启超最想看到了,但他不得不承认在现时的中国,李国勇采用的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治理办法。

“在外面总不如在自己家里好,先生,您倒不老,只是清瘦了一些。”梁启超抓着光绪的手,说道,他并没有叫光绪为“陛下”,而是叫了“先生”。

“卓如,你……”康有为很不满意地责怪了声。

光绪倒显得毫不在意:“这叫法好,以后就叫我先生吧,来,卓如,广厦,咱们坐着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