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50章 飞鱼斗牛(1 / 2)

作品:我盗墓被直播了|作者:捡火柴的木木|分类:言情美文|更新:2021-11-03|字数:3231字

“她就是剧中女主角魏璎珞的原型人物——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曹七七道:

“前方就是定陵的陵门了”

曹七七指了指神道前方若隐若现的宫门轮廓:

“定陵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外城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外罗城是什么城呢?”

对于新名词,许多潜水的人都十分好奇。

“外罗城,就是是城外的大城。晋以后建业城外仅竹篱,齐高帝时为防盗建外城,称外罗城。”

说话间,很快曹七七就来到了门前,

作为整个陵宫的第一道大门,此门为单檐歇山顶式大门,黄瓦覆顶,朱红大门,另外设有三道券门。

走过中央券门进入外罗城内迎面一片空地。

曹七七指了指左侧:

“那是三间神厨”

说罢又指了指右侧:

“那是神库,和清朝皇陵的一样,都是祭祀使用的场所”

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做过这样的描述:

“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

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

曹七七抬脚踩了踩脚下的神道:

“这都是在中轴线上的,像老朱的孝陵那种带拐弯的很少见”

“再向前就是祾恩门遗址了”

曹七七惋惜道:

“明定陵屡遭损坏,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昌平,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军入关,陵园再遭破坏。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唉,许许多多宝贵的文物建筑毁于战火”

老顽童惆怅地叹息:

“鸦片战争,圆明园被毁”

“1854年,南京的大报恩寺塔被太平军损毁,大报恩寺是南京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庙”

“云麓宫,在湖南高官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顶峰上。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抗鈤战争期间,云麓宫殿堂、神像、碑刻遭到鈤鍕轰炸,遭受严重破坏。”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抗鈤战争中遭到空袭,损毁严重”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多少古建筑毁于一旦”

众人也不禁收到感染。

“好了,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我们继续向前”

曹七七迈步朝前继续走:

“话说,古代皇帝下载也穿龙袍吗?”

有人问到。

“基本上是”

曹七七道。

“为什么都喜欢穿龙袍呢?”

“龙袍,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礼服,也是中国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这代表了无上的至尊身份。此外,龙袍并不是单一的一件衣服,它还泛指中国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曹七七道:

“龙衮,卷龙衣也。“卷,俗读,其通则曰衮。”

《周礼·春官·宗伯》:“(天子)享先王,则衮冕。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服韍,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天子龙衮,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

《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龙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

水友诧异。

“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将一龙绣在里襟。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曹七七道。

“原来是为了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