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6章 Part17(1 / 2)

作品:林间九座|作者:沧桑是种美|分类:都市生活|更新:2021-07-21|字数:2150字

九歌似乎已经习惯了普觉得停顿,因为每一次的停顿,都是他对于往事的追溯的一个转折点,这种停顿很好,可以让讲述的人,在承接上有一个缓冲。

毕竟回忆往事,就像是重新温习一遍自己的过往,那些潜藏的情绪是需要时间去挖掘,去激发的。

普觉越是到了最后,其实脸上越没有那么之前的那种淡然,一段段他的过往被他讲述了出来,但是他也被他曾经过往带入了往事中,那种细微的情绪的变化,证明了他的心是在红尘中历练,并没有修成什么六根清净,但是这何尝不让人感觉故事的真实性。

佛家的六根清净,但是不是让你断绝六识和六尘。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即: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地三大类,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漪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就像是九歌这样,其实有六根,有六尘,但是六识缺失,是有违天道的,说不好听算是一个活死人。只是现在的九歌由于开始接受了人间的意志,有了更多的感悟,让他的六识慢慢丰沛,心跳开始启动,才能称为人,一个有血有肉,有六根,六尘,六识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只是还当他的六识还不完善,需要一步步的进化,让他具有完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间“人”。

普觉得故事就是又一次的激发了他的六识,让他更具有生而为人,身而为人的一次契机。

普觉当然不知道九歌这不为人知的一面,只是觉得看他的时候感觉这个人很空灵,像是一面纯净的湖水,他的眼光深邃,神情淡然,是个绝佳地修佛的好苗子,但是普觉绝对不会劝他皈依佛门,每个人入佛门都会有自己的机缘,如果九歌有心要佛门,是不需要别人引导的。

普觉又开始盘动手上的念珠,这念珠就像是推动他剧情的齿轮一般,当它再次一次盘动随即而来是故事的延续:

“陈渊进了门,看着两个背对他一男一女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