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28章 失心疯(1 / 2)

作品:桀宋|作者:迷惘的小羊羔|分类:历史军事|更新:2022-03-13|字数:3058字

其实,对于此番的立储之争,秦王驷是怀着异样的心思的。

以秦王嬴驷的睿智,他并非没有看穿嬴疾与张仪各自的小心思。但是他只看穿,却并没有点破!

秦王驷并不想偏向于任何一人,任何一方。

这是立储之争,亦是老秦人与关东人的党争!这普天之下,没有一个国家是没有党派之争的。

没有争执,没有派系,便是如一潭死水。

张仪的背后站着的,正是以他张仪,还有甘茂、魏章这些人为首的关东国家的文臣武将,这些人都是才干出众,功勋卓著之人。而嬴疾背后站着的,自然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包括秦国的公卿贵族在内的王公大臣们!

嬴疾、司马错,还有在上庸战死的嬴华都是老秦人的突出代表。

诸如关东的魏、韩、楚、赵等国的大臣与官吏们,他们对于秦国的江山社稷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本地的老秦人对此却一直都不服气,明争暗斗的,秦王驷自然也乐见其成!

在原来的历史上,因为韩国派来的水工郑国间秦一事东窗事发,秦国立即决定驱逐所有的客卿。好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上奏了秦王嬴政,故而又进一步增进了六国士子对于秦国的归属感。

而现在,对于张仪与嬴疾各自的态度,秦王驷还是举棋不定。

关于是否另立储君,秦王驷又一次地迟疑了。

张仪推举嬴稷为新的储君,自然是想化解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对于他们这些外来者的偏见。而嬴疾又不赞成废除太子荡,另立储君,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嬴荡并无过失,而且不过弱冠之年,还是可以调教的。

各有各的说辞。

不过嬴疾还是一个有识之士,其实嬴疾还是比较赞成吸纳更多关东的人才进入秦国的。招贤纳士,这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没有了这个根基,那么秦国即便是军事力量再强大,也跟当年的那个蒙昧的秦国差不多!

但是大量的外来客卿的涌入,所带来的问题和矛盾是巨大的。

别的不说,就是越来越多的关东士子涌入秦国,导致许多土生土长的老秦人,那些老秦人的贵族子弟都没有一个官身!越来越多的人才的涌现,也是刺激了许多秦国的老贵族的根本利益。

嬴疾是很想维护老秦人的利益的,这个也是无可厚非的。

等到张仪自己乘车回了咸阳城,秦王驷便带着嬴疾,还有一队宿卫,径直来到了骊山,就这样登上了嬴华所沉眠的陵墓那里。

一路无话。

嬴华作为秦国的大将军,又是公子的身份,还被追封为武信君,其自然是厚葬之。所以嬴华的陵寝建造得颇为古朴、大气,好在秦国一向是崇尚节俭的,故而没什么陪葬的东西,墓地也不是很奢华。

而秦国尊崇《周礼》,故而有着双亲去世,而儿子为其守孝三年的传统。

所以嬴华的几个儿子,包括嫡长子嬴辉在内都在骊山为公子华守孝。

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关于“孝子守孝”的事情,还有一个儒林学案,即宰我论礼。

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礼是不断变化的。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心情是悲痛的,而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心不会安,而只有痛哭悲伤,内心才会安宁,才能满足幸福。

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吃美味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很满足。

也就是说,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