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jin江独家(1 / 2)

作品:盛世国师|作者:木兰竹|分类:古代言情|更新:2021-04-09|字数:9313字

又近年关, 上个年关出了北疆战事,朝中上下都没心思过年。

边疆将士经过一年浴血奋战, 北疆战事已经稳定, 朝中以为今年终于可以过个好年。

青州棉花种植出来之后,宿谊与慕晏商议, 庄园中收获棉花并未贩卖,又从民众手中收购棉花,制成棉衣, 运往北疆。

此事自然得了皇帝允许,也是皇帝名义,官方采购。

慕晏和宿谊并非想要什么功劳, 不过是有了御寒之物, 就想着北疆将士用得着而已。

皇帝在得到棉花制品,肯定其作用之后, 已经下令, 明年开春,北疆军屯, 就要将麻全部换成棉花。北疆种植的大麦小麦等, 也大部分换成土豆玉米之类。边疆将士最主要的是先吃饱, 其次再说口感。而且土豆玉米的口感也是不错的, 至少比粗制的面粉口感好。

别说普通士兵,哪怕是将领, 正在驻守期间, 也不可能顿顿细粮。

如今边疆驻守的将士是真苦。要说腐化堕落, 大概要等着好几代皇帝之后。

有了御寒的衣物,北疆将士也能过个好年。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军备得准备充分。

不过或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过年当天,辽东出现战事。

高句丽趁着昱朝过大年,戒备松懈之际,连下辽东几城。

其实非要说这是辽东守备的锅,倒是冤枉了。

之前说到,汉末时候,辽东当地豪族占地为王。慕晏正在跟其死磕着,得皇帝要登基,急召回京。所以现在辽东有一块地是被当地豪强割据的。

这些地方待昱朝内部平稳了,国力提高了,肯定得收回来。

谁知道这还没收回来,先被外人给占了。

不管自家怎么打,都是自家的事,被外人占了,这口气昱朝怎么也不可能咽下去。但这要什么时候处理,便成了难题。

北疆虽然战事稳定,但胡人仍旧虎视眈眈;西南土族也有些不稳,刚镇压过一批。现在大军主力都在北边,这也是为何辽东几城被高句丽占了之后,昱朝才反应过来的原因,并非单单因为过年。

朝中分了两派意见,一派是这虽然被当地豪强割据,但仍旧是原本华夏的土地,怎么也不能被人拿了,一定得出兵要回来;另一派则是以北方战事为重,以休养生息为重,且那几城本就不属于昱朝,被占了就算了,不过是些边陲蛮荒之地罢了。

就在这时,高句丽又派人来求和,愿为昱朝属臣。后一派的声势就更大了些。

宿谊都快气乐了。

这一幕在他所在的世界也曾发生过,他正好为了查清那电视剧所谓“史实”的事,看到过。

当年高句丽就是从辽东豪强手中夺走了几城,但因为那时候中原还乱着,就没人管。后来唐朝帮着朝鲜半岛上最弱的国家新罗连灭高句丽和百济,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但新罗却是白眼狼,转眼占了高句丽从华夏夺走的那几城。但因为唐朝主力那时也在其他地方,新罗连忙称臣,说了几句好话,给了些土特产,唐朝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和如今极其相似?

你高句丽说愿意称臣,也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既然你是臣国,那你之前拿走主人家的地盘,至少给换回来啊。

而且这些属国一个个主意打的精得很,借着一些朝中大臣“天|朝上国”的思想,每次都拿些当地土特产来,然后哭穷。走的时候,就拉走一车车金银珠宝名贵瓷器回去。这当真是很好的买卖呢。

这一点宿谊还在京城的时候就跟皇帝陛下吐槽过,皇帝陛下拍着胸口说,他绝对不那么蠢。属国就该是供养宗主国的,哪有空手来主人家这里打秋风的?

宿谊知道以他皇帝老爹脾气,绝对不是就这么算了的人。只是如今昱朝主力都在北方,现在又是胡人草黄水枯,大肆犯边抢夺财物的季节,要说把主力拉回来对高句丽作战,又不太现实。

“高句丽这时机找的挺好。”宿谊气愤道,“按理说,他们不应该选这时候啊。北方战事已经平定了,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主力被抽掉了?这应该是秘密行事才是。”

这秘密行事并非防着高句丽,而是防着辽东的豪族。咱大天|朝古代时候向来只看得起自家人。辽东那几城还被割据着,皇帝一直防备着,担忧其扩大势力。所以一直派人守在那里。

此次抽掉守备力量去北边,也是暗中行事,担忧辽东那些豪强趁机捣乱。

谁知道辽东那些豪强没捣乱,倒是被外族一锅端了。

慕晏听宿谊抱怨后,正打算说什么,突然大惊失色。

宿谊疑惑道:“河清?”

慕晏深呼吸了几下,道:“朝中有人私|通消息。”

宿谊还没转过弯来,只顺着点头道:“我想也是。高句丽怎么能得知朝中机密消息。就连我们都是跟陛下互通消息才知道的。”

慕晏皱着眉,道:“我要将此事呈给陛下。”

宿谊不明所以的点头。是该给皇帝老爹知道,不知道当地驻军是怎么泄露消息的。

当宿谊转头离开,准备回自己的实验室鼓捣东西的时候,突然反应过来,惊出一身冷汗。

他想起,之前他“杞人忧天”,但没有查出来的事。

藩王和外族有联系,宿谊当时怀疑他们私|通外族。此次又有消息泄露之事,会不会是藩王,或者一些世族做的?

只是这些人这么做,到底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是得了金银?还是得了什么承诺?还是单纯只是想削弱皇帝的威信?或者说想让昱朝两面作战,让他们有可趁之机?

宿谊想不明白,但若真是这些人做的……宿谊这么好的脾气,都想杀人。

经历过那段黑暗岁月,所有有良知有脑子的华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寸土必争”的执念。宿谊自认为是个正常的华国人。

因为一己之私,就将辽东几城卖了?这些人觉得那地方属于边缘之地,苦寒之地,无所谓吗?或者说,为了他们所谓的权力,即使再多些土地他们也能割让出去?

这和辫子国后期的那些统治者想法何其相似?

历史中,总有些人,丝毫没有家国观念,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

战国时,华国便设有辽东郡管辖辽东土地。即使是现在,在那片土地上,我们也能说一句“自古以来”。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土地,肥沃的黑土地,现在就因为一些人的“利益衡量”,卖给其他人了?

“卖国贼……”宿谊紧锁着眉头,背着双手在屋里转圈圈。

慕晏肯定也想明白其中关节,正要和皇帝老爹商量。那他是不是能做些事?他又能做什么事?

昱朝不比现代,可以不顾天气条件直接出兵,就算出兵,也不是他说了算。他究竟能做些什么?

宿谊在屋子里转了几圈,不小心撞到屋内书架上。

“哎哟!”一本书砸下来,砸到宿谊脑袋。宿谊一只手捂着脑袋,一只手捡起书本。他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兴冲冲的朝着慕晏书房走去。

或许,他还真可以做些事。

慕晏正在冥思苦想,要怎么给皇帝陛下写折子,突见宿谊推门进来。

宿谊坐在他面前,道:“河清,我突然想到一个法子。虽然现在我们不可能出兵,但也不一定要忍气吞声。”

慕晏揉了揉眉头,露出笑容,道:“快说说。”

宿谊一般不掺和这些烧脑袋的事,但一旦提什么意见,总会有妙用。

宿谊板起脸,手指头敲着桌面,此装逼的动作是跟他大哥学的:“既然高句丽称臣,那么他替我国攻打了逆贼,作为投名状,乃是理应之事。”

慕晏立刻露出了然的微笑:“那是如此。这个投名状,陛下肯定会满意。”

宿谊道:“将那些朝贡的高句丽之臣留在京城之中,好好商议那几城的归属,想来朝中大臣们是可以做到的。”

慕晏点头道:“若是他们不愿将那几城拿出来,便是称臣之心为虚假。”

宿谊道:“那我们便可扣押使臣,让高句丽拿出交代。”

慕晏接着道:“这一来一回,至少一两月过去,河水也该开冻了。北边胡人也该回去放牧了。”

他们现在愁的就是时机不对。但若现在不处理,待高句丽称了臣,他们就没理由去攻打自己的属国。虽然宿谊觉得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很扯淡,但朝中做事,总要扯上“大义”两字。

可若拖着高句丽,同样是没有理由。

你接不接受称臣,倒是说句话呀。如果不接受,高句丽可能就会出兵,让昱朝面临两线作战。

高句丽实际上也并不愿意把昱朝惹急了,若是昱朝息事宁人,自是最好。

宿谊此法,就是占据大义,且能降低高句丽戒心,拖过这段最难熬的时间。

拖过这段时间之后,即使那边主力回不来,宿谊也有办法。

船只已经造好了,虽说暂时不能远行,但沿着海岸线跑一圈还是可以的。慕晏完全可以让青州的军队乘坐海船,从海上登陆,不需要在陆地上绕远路。

而如果慕晏军队要出征的话,宿谊便会自请随军,对高句丽军队施展“雷霆之怒”。

这含义自然是,宿谊会制作火药武器,好好的放一次烟花。

宿谊如今不将火药武器拿出来,是因为担忧拿出来的东西太多,昱朝一次性消化不完,国家预算不够。而他只要拿出来了,若是被人泄露出去,担忧自家抢占不到先进,反而被其他国家的人先学了。

宿谊决定,他每拿出一样东西,都要让昱朝自身消化了吃透了。这样就算泄露给其他国家,昱朝也抢跑成功,不惧怕别人。

但若只是一场战争的话,宿谊却是可以先拿出来的,但那必须他在场。宿谊在场,让人使用火药武器,便可推说是“天师神通”上。

就像是那时找土豆时,他用白磷表演无火自燃,并在空中放烟花。如此神奇之事,直到现在也无人问及其中奥妙,只当那是天降异象。

若是他随军出征,也可推说是老天降下雷火惩罚这些人。大不了之后他“大病”一场,生命“垂危”得了。

事先将火药之事告诉慕晏,慕晏定能帮自己好好遮掩。

有海船,有船上的远程打击兵器,有新铸造的钢铁兵器,还有宿天师特制“雷火弹”倾力加盟,带兵的又是慕晏这虽然年纪轻轻,但声名远播的老将名将,宿谊不信打不败那高句丽。

说难听点,宿谊宁愿埋火药把那几座城都炸了,也不愿让给高句丽。

“寸土必争”这执念,之所以叫执念,就是因为这念头在心中已成了魔,宁可其不长草,也不能让其跑。即使这样不符合自然规律不符合人道主义不符合XXXX,但既然都是执念了,还管这些干什么?

不过城中还有百姓,宿谊还是很犹豫的,他做不到草菅人命。不过他又不带兵打仗,所以即使他心软也不会延误战机。对于慕晏这等将领而言,攻城略地的时候,流血什么的,太常见了。

战争之时,百姓的确如草菅一般。

辽东几城的百姓,先被当地豪强掠夺一番,征兵征粮。被高句丽占据之后,又杀烧抢掠一番,能跑的掉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跑不掉的。如今战火又起。

只希望在这次战争之后,他们能重新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至于高句丽会不会乖乖把那几城还回来,宿谊自认为已经很天真很善良,也不信。

................................

慕晏将折子快马加鞭让人送往京城之后,宿谊就不担心京城局势了。就凭着高句丽此举,可能是勾连了藩王和京中一些世族所为,皇帝老爹就不可能任由其计谋得逞。

慕晏保证天气转暖之后,自己能出兵将这几个城池打回来,不需要北边主力分流,也给皇帝吃了定心丸。

不过宿谊还是担忧那些“为了大局应该放弃辽东几城”的说法。若是朝中这种声音占了大头,皇帝虽然能一意孤行,但总会束手束脚。

对这个,宿谊也有办法解决。

当时他脑门被书砸一下,可不是只砸出这个主意。

宿谊召集墨家那些人,特别是善于辩论的那些人,让他们乔装打扮,去当地酒楼等各个地方找人辩论,强调寸土必争的重要性。

理性上,可以说国家利益,国家颜面;感情上,可以煽情乡土乡亲,故土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