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61章 切割(2 / 2)

作品:最是光阴留不住|作者:寂寞之鸽|分类:都市生活|更新:2021-04-06|字数:4162字

所以扯什么平等不平等都是扯淡。就和没有一样的树叶一样,没有什么东西是平等的。羊吃草,狼吃羊,虎吃狼,哪来什么平等。桑海的孩子天然就比南州的孩子学习和生活氛围好,而南州的孩子肯定比当时农村的孩子幸福的多。

蒲素和几个桑海女孩不以为耻的说过自己上学时办的几件事,她们都表示不可置信。在桑海他这样的早就被开除了,可能出现在校园里。而在南州他一路混到中专,要不是主动入伍,不出其他事情还真的能顺利毕业。

而像他这样的在南州真算不上是坏的比较突出的孩子。初中进工读学校甚至进劳改队的都大有人在。进初中第一天,他就看到学校里打架开钢珠枪,一个人在跳远沙坑边上拿着钢珠枪对着初中里有名的一个小流氓脸上轰,然后翻墙逃跑。而眼皮里被打进几十粒小钢珠的那个受害者,没多久就因为其他事进了劳改队,他家离蒲素老楼也就隔着两栋楼,初中没毕业就进劳改队了。

蒲素没能学好,其实也是和环境有关系。他要是一个学习好,守规矩的孩子在学校里根本混不下去,被人欺负不说,还要被女同学看不起。而且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进了中专到都是高校请来的大学讲师,但是他那时候已经长歪了,而且中专班级的氛围更差,开篇就已经说过了。

社会就那种氛围,指望孩子能自己努力创造出一个理想环境,从而自强不息,积极奋进……简直就是太扯淡了。他之前所有的同学里,不论男女,一个考大学的都没有。不是高考失利,而是一个上了普高能参加高考的都没有。

所有同学里不是辍学,就是上了技校,职高,或者社会招工考试直接去做了工人。而他是走了两条路,上了中专再去当兵,能走这两条路的,就已经算是高大上了。上中专不用说了,难度略低于高考,而当兵当时差不多是百里挑一。现在大概独生子女没人愿意当兵,当时八十年代末南边轮战还在打,时常有战斗英模报告,而退伍就是正式工,不失为普通家庭的一条好出路。

所以桑海改开以后经济发达,和之前那么多年这个城市的人文素质有很大关系。总是能看到有些人酸溜溜的说是政策因素,话说回来政策是很重要,但是当时把钱投到南州去,蒲素不觉得南州在当时就能做到那一步。为什么?没有相应的人才。

南州也是鼎鼎有名的省会城市。只是投资环境非常重要,哪怕是现在已经2019了,国内还有很多地方是著名的投资禁区,所谓投资不过XXX,说的就是人文以及投资环境恶劣。

桑海民国时期就是远东第一大城,和国际接轨到什么程度我不做科普。只想说八十年代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不通电的地区,几乎普通家庭没有能够安装电话的。而早在2、3十年代桑海就有煤气路灯,电灯电话了。

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桑海其实没什么变化。蒲素小时候就往返桑海,就像是时间从某个节点凝固了一样,桑海甚至几十年里不光没有进步,还一直在倒退。而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徐家汇周围的改造,延安路高架,内环线,沪闵路,中环……蒲素都是见证者,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蒲素只是一直听着老刘说,老刘也不是嘴碎的人,只是大概说了些情况却也没细说。蒲素心里之前就有点数,所以也不是一点考虑都没有。老刘看蒲素这个态度反而有点着急,以为他是低估了形式,提醒他不能掉以轻心。

蒲素让老刘放心,回头就给劲松和莫权打电话,南州之前的投入,除了账上的余额,那些收来的不动产他都不要了。只要求劲松立刻办理公司法人变更,和莫权处理好分割。原本投的钱也不是很多,生活区贫民窟的烂房子花不了多少钱就能拿一套平房,说是白菜价也没啥不对。

但是他要求莫权能分走一半,这算是对自己这个战友最后的馈赠。劲松独占显然是不合适的,莫权以后不参与经营活动,起码之前的份额里有他一份。实际上讲起来,莫权才是他正经的战友,而劲松只是莫权的发小。通过莫权认识以后,他反而和劲松走得更近一些。

退伍回来以后,莫权越来越显露出没出息的样子。小富即安,只想着过小日子。貌似现在沉迷钓鱼,太阳暴晒之下人不人鬼不鬼。好像找了个农村的女人,准备结婚了。他不评价莫权的行为,他自己觉得开心就好了。实际上,蒲素自己也觉得和他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能把那些纠葛捋一捋,分分清楚是再好不过。

有些时候人真的是有宿命。十年后,这两个人终究还是庸庸碌碌,各自在千禧年添了一个女孩子,日子哪怕在南州过得也非常一般,已经和他们很多年没联系的蒲素,看到之后十分失望还很感慨。只不过那时他的出现,对已经甘于平静的劲松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刺激,蒲素每天带着他们花天酒地的生活刺激的他仿佛世界又打开了一道大门,让他重新不甘寂寞。

2017年,放贷失败,而陷入非法集资诉讼的劲松给发妻燕子和情妇一人买了一辆豪车之后在一个小宾馆自杀。蒲素直到2018年八月回国以后才从莫权那里知道这个消息。早在这之前N多年,蒲素就被燕子认定是带坏自己男人的元凶而被列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至于劲松具体死因,连莫权都不怎么清楚,听下来也都是道听途说,两人毕竟在一个单位,都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而劲松家父母那边他根本就不敢去问。显然他两也早都不怎么联系,关系早都渐行渐远。

人这一生始终都处在变化之中,哪怕你不变,周遭的环境也在变。一个人不在了,别说地球照样转,哪怕是至亲好友,除了偶尔的缅怀,再多的悼念也不可能有了。写到这里又想到了劲松的音容笑貌,那个浓密大眼五官英俊的小伙,曾经一起肆意飞扬的热血青春。

人的才能和智慧如果注定只能吃一碗饭,非要强行去吃两碗,结果往往不会好,哪怕吃到嘴里了也不会有什么好事会发生。蒲素反省过自己,如果那段时间自己不出现,劲松凭着单位固定工资和父母开着宾馆的收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是没问题的。大富大贵没有,生活小康一点问题没有,在这点上,他其实比莫权和蒲素的原生家庭都要强多了。

莫权其实和劲松一样,两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嗜赌,赌到一无所有。只不过莫权扛不住那种债务压力,在经过一个时期痛苦的逼债煎熬后果断退出,转为宠女狂魔,把他的女儿照顾的非常好,而他女儿也很争气,去年高考考进了一所重点大学。而劲松的人生,在他45岁那年就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