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97(2 / 2)

作品:人人想扶大赦赦[红楼]|作者:朱大概|分类:N次元|更新:2021-04-05|字数:6131字

为防总督供出自己,南安郡王不得不出动了自己最精良的暗卫,让直隶总督再也不能开口。

可是银子也没有着落了。

南安郡王不敢保证他的人动手之时,一点痕迹皆无——死的是一位待勘的一品大员,想都不用想,锦衣卫会一查到底。此时再不起事,自己的王府也会因以前的动作被逐渐查出,被人查抄。

那就不如来个鱼死网破,哪怕来个分江而治,也不枉自己多年心血。从他父王起,因太上皇之倦政,早有自立之心,也做了一些准备,他觉得还是有一争之力的。

南安郡王狠狠拍了一下桌子:“派人回京,秘密接出太妃等人。不必直接南下,只管找个隐秘处观望便是。”

地上的人再不多言,向上磕了一个头,默默退出门去。

想了移时,南安郡王只盼着当今能如等西宁王府一样,为安自己这在外带兵人之心,善待南安王府。却全不想自己与西宁郡王相比,只勾连外族一事,就再无可原宥之处。

当今算得上一个能容人的帝王,可是这可容之事中,并不包括与外族勾结,更不包括别人还想着与外族勾连之后,划去他大半的江山!

开玩笑,做为能穿越为一任帝王的天选之子,他的理想和最开始来到这世界的贾琏是一样的,最要紧的是守好国土,然后在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之后,让外族都臣服于自己脚下。

若是国土都让人划走了一半,他让贾敬研究出来的那些炸/药、高精度钢铁、还有正在研究的水泥、将要四处寻找的矿产,都是替他人做嫁衣裳的吗?

“诸卿说说,此事该如何处置?”把八百里加急军情摔在御案之上,当今的脸色很是平静。

兵部尚书慕容斐直接出列奏道:“茜香不过弹丸小国,竟然挑衅上邦,自是要给其迎头痛击,才可振我国威,震慑四方蠢蠢欲动的小国。”

“启奏圣上,那茜香国与我国隔海相望,国人多习水性。而我朝兵士于水战并不占优势。且海战则需巨船,才可抵挡海上风浪。而我国一向陆战为主,并无巨船可用。”文渊阁大学士也出列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当今又把目光转向了其他的朝臣,也有一二见当今没有驳斥文渊阁大学士的奏议,站出来说些若是打仗,空耗国力,四民不安,不如以安抚为主之类的话。

好在这样的人并没有几个,当今还算是满意自己选用之人,没有在大是大非之事上与自己唱反调——就算他还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难道做为朝臣,不应该从自己日常行事之中,知道自己的底线吗?

可是当今满意,贾赦却十分不满,直接站出来向那些主张安抚的大臣道:“几位大人主张安抚为主,本官倒觉得万万不可!茜香都已经向我朝宣战,甚至已经堵了西海沿子的出口,这就是入侵。若是此时按着几位大人所说,派人与他们进行谈判,在茜香人眼中,会不会觉得我朝不战而降?”

那位翰林院的老学士微微摇头:“贾侍郎可知,战火一开,不说沿岸百姓难免刀兵之苦,便是朝庭又得花多少财力才能支撑?何况刚才学士大人也已经说了,我朝兵士并不习海战。”

贾赦是听当今说过,自己家里金陵存银,就已经足够支撑对茜香做战了,所以并不觉得花钱算什么,向着一脸得意的老学士怼道:“难道安抚那茜香,就不需要银钱不成?还李学士以为,只要你去了边境,向着茜香来犯之人宣读几本圣人之言,就可以安抚了?”

在朝之人谁不知道,说是安抚,其实就是花钱买平安。而这平安得花多少钱,就得看茜香开多大的口了。所以那位翰林老学士听了贾赦之言,一时不知如何反驳,面红耳赤地站在殿中。

那位李学士还是有些同年与门生的,又一位礼部的官员站了出来,向贾赦分辨道:“例来安抚之事,皆由鸿庐寺派员前往,并不该由翰林院出面。”

贾赦让此人给气笑了,合着自己和他们讲道理,他们就要和自己讲规矩是吧?也不他是谁?让当今非得从庄子里拉回城讨论什么茜香战事,已经让早已经习惯不上早朝的贾赦恼火了,现在有人自己跳出来让他发泄,他还客气什么?

因他站在兵部侍郎之位上,所以比那个站出来反驳的礼部官员靠前,所以他微微侧了下身子,看位官员一眼,又向上首的当今躬了一下身子,才道:“刚才这位大人所言,我还真是不敢苟同。”

当今看到贾赦那准备火力全开的样子,心下暗暗好笑,更是觉得自己把此人拉出荣国府的决定英明神武,才向下淡淡道:“你说。”

贾赦向上拱了拱手,转身向那个礼部的官员不怀好意地一笑:“的确,此事并不必由翰林院出面。只是礼部是国之礼仪之地,想来教化一下茜香国,并非难事。”

那位礼部的官员直接石化在了当地:与异国谈判之事,鸿庐寺确实要派人,可是礼部也一样需要出人,为得就是随时提醒谈判之人,不可失了国体。看着礼部尚书转身投射过来的目光,那位官员的汗水已经滑下了额头。

当今并不在意一个小小的四品官儿有何反应,只问贾赦:“那以你之意呢?”

贾赦向上一躬身:“当日西宁郡王归京之时,曾经告诉忠靖侯史鼐一句话,那就是不管是老西宁郡王还是臣之先父,守国门皆寸土未失,因此他把千斤重担就交给忠靖侯了。臣觉得这才是为臣子、为将领应该有的气度!”

“好!”当今猛地一拍御案:“好一个寸土未失,为将者,当如是!”

这就等于当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管是站在何处的朝臣们,都齐齐伏身,高呼:“圣上圣明。”

定下调子之后,当今也就不再与那些不相干的朝臣们一起讨论战争的细节,而是把几位大学士、兵部、户部和尚书,还有林如海一起叫到了养心殿,进行细节的讨论。

开始大家还不明白当今为何要叫林如海,等着当今率先交待了林如海要办之事,才明白过来:敢情将直隶一府官员扒得一个不剩的报纸,明面上是忠顺亲王主管,后头能拿主意的还有一个林如海。

当今的意思十分明了,从现代而来的他,怎么能不明白舆论战的重要性?不光得在报纸上登出讨伐檄文,更得将自身国富兵强、实力足以抵御来犯之敌传达给百姓们,省得民心不安。

林如海应下差事,心里已经想着那檄文的腹稿,就听当今已经点将了:“慕容斐,海军训得怎么样了?”

兵部尚书听到当今的问话,还如平日一样不急不忙:“回圣上,目前有两万海军可直接作战,还有一万需再训练些日子,不过可以做后援之用。”

听的人都暗暗吸了一口冷气:茜香国不过是个岛国,全部人口也不过二十几万,就算是全民皆兵,还有大海相隔,又要海船运送,也不能一下子就过来两万人。何况不管是大学士们还是户部尚书,没有一个人知道慕容斐秘密训练了一支海军。

文渊阁大学士有些不放心:“圣人,若是新训之军的话,没经过实战,初交手时怕是会吃亏。”

当今不在意地摇了摇头:“你们难道忘记了,我朝还有天授的掌中雷。”

文渊阁大学士听后,也就不再多话。武英殿大学士又问道:“只是我朝之船,多行江运,怕是不能抗海上风浪。”

当今听了又是微微一笑,转问慕容斐道:“江南的海船造得如何了?”

“现已造大海船三十艘,每艘载兵一千,小海船六十艘,每艘载兵六百。”慕容斐仍是平静地回答道。

没有人再出言质疑朝庭有一战之力。从当今与慕容斐的两次问答之中,大家都听出了当今对此战早有预料,也是早有准备的。

武英殿大学士有些后悔,自己当日为何要与前直隶过从甚密——虽然直隶总督没等到大理寺审训,就早早暴毙,可是那报纸上的话本子,却隐隐说着他背后还有人,而那人,就是一直镇守南海沿子的南安郡王!

现在却已经不是后悔的时候,武英殿大学士觉得,当今还能让他参加今日的议事,就是对自己尚存信任,只要自己站稳立场,平安致仕还是有望的。

想到此处,他隐晦地看了一眼明显还不够资格参加议事的林如海,似乎明白了接自己学士之位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