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96(2 / 2)

作品:人人想扶大赦赦[红楼]|作者:朱大概|分类:N次元|更新:2021-04-05|字数:6314字

当今又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小老乡吃哑巴亏?

这几日不知道有多少御史,一下子都发现了直隶总督及其亲眷的不法之事,左一封、右一封的奏折几乎压塌了御案。这还是小事,那位朱护卫也已经通过刑部尚书上了折子,备言直隶全省假平耗羡,向商户借银应对贾琏查验库银之事。

而整个直隶各处,都有自己府县官员贪污了多少银子、官员们的亲信之人欺压良善等消息,悄悄地在民众之间传播。让那些本来就对官府有些不满的百姓们,恨不得直接食其皮肉。

紧接着,就有一种叫报纸的东西,悄悄地散播开来,上头把朝庭要求平耗羡的诏令登得清楚,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那么高的耗羡并不是朝庭让收的,而是自己的所谓“父母官”们自作主张,搜刮他们呢。

这报纸彻底让直隶民众暴发了:农人们放下锄头,商人们关闭店铺,匠人们放下工具,纷纷聚焦在自己所在县、府衙门,要官员们给自己一个说法。

也不知道是不有人在背后推动,这些要说法的人,只是围着官衙静静地站着,哪怕有差役来驱赶,也只是退后几步,没有一个人与差役们发生冲突。

官员们急得焦头烂额,纷纷向自己的上官求救。可是他们的上官又有什么办法?朝庭定下的耗羡是五分,到省里就成了一钱五,再到地方,逐层加码也就成了最后的三钱。这银子是层层分润过后,谁也别说自己是清白。

何况此时的直隶总督府,也已经让百姓给围住了不说,本想调驻军来镇压的总督,发现自己已经调不动兵马了——随同朱护卫一起前来的锦衣卫,在百姓围了总督府后,直接就收了他的官印、扒了他的官服,只说待勘。

总督无法,只好写信给徐槐求救,可是徐槐现在哪儿还敢保他?只好当成没有收到那信。而总督府即被围,所有想着转移财物等打算也都化为了泡景影,查抄的旨意一下,又多了些实证。

京里的人们,随后都见识了那让整个直隶官府倒塌的报纸,上头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不过是写了些市井奇谈之类。还真没有明指,可能是当地的百姓们原本就敢怒不敢言,才会在见到之后感同身受。

这一回,官员们才算是真正知道了什么叫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一个个回家约束子弟,不许他们再无事生非。让京中风气都为之一清。

庄子中的义理得到直隶总督已经被查抄罢官的消息,心里气愤不已,抖着自己手里的纸向贾蓉道:“我这里还差一点儿就写好了,再让人排一排就可送到戏园子里去,怎么直隶总督就被查抄了呢?”

这个问题贾蓉回答不上来,就如他现在因为庄子里人太多,与义理郡王住在一起,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写了这些东西一样。

义理显然看出了他眼里的疑问,给他解惑道:“我父王不是有个戏班子嘛,有时候他觉得看谁不顺眼,却没有什么实据的时候,就会让人写了戏本子,专在那人家的左右戏园子里演。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那家人的名声就完了。”

贾蓉强忍下翻白眼的冲动,问道:“听说都是太妃教养你和忠顺亲王的,怎么?”对你老子的行事也如此熟悉?

义理郡王听了就有些黯然,哪个男孩子不愿意跟自己的父亲亲近?可是从小到大,一提起自己的父王,母妃就以泪洗面,让义理在对父亲好奇的同时,心里也有些暗暗的恨意。

可也是这个让他有些恨意的父亲,却让他得到了宗室子弟谁也没得到过的荣耀,所有的恨意都随着先忠顺亲王之死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起的,是认为父亲往日如此行事,全是为了府里的安全,自有他的章法。

也是因此,义理才如此不排斥地跟着贾赦来到庄子之上,只因他的父亲曾经给他托梦,让他一定要好生听贾赦的话,说贾赦一定能福泽于他。

而现在能福泽他的人,却被人如此欺负,义理郡王自是按着自己悄悄打听出来的父王行事。可谁知道,自己还没有行动,那恶人竟然已经倒下了,头一次独自要完成一样事情的义理郡王,觉得分外失落。

贾蓉见他一下子失了神采,小心问道:“要不把这个拿给大老爷看看,万一能用呢?”

对义理郡王来说,贾赦就是个家长之类的存在。他又一向是乖孩子,觉得自己有时间不是读书而是写了戏本子,算是不务正业之举,哪儿敢拿给贾赦看?

贾蓉却道:“左右琏二叔现在每日里躺得无聊,拿去给他看看,全当是替他解闷。”义理无法,只好随着贾蓉一起来见贾琏。

当时贾琏正在边晒太阳边看新出的报纸,他对忠顺亲王的效率还是很赞叹的。加之来庄子里这么长时间,太医终于认可了他的腿有很大可能保住,允许他坐着新做好的轮椅每天晒晒太阳,心情很是不错。

听说义理郡王竟然自己动手写了戏本子,贾琏先就赞了一声:“郡王大才。”

义理郡王倒是觉得他没有什么诚意——都还没看呢,知道是好是坏就说人大才的,不是有求于人就是阿谀之辈。不过眼前赞自己的是大舅哥,他不敢把这话说出来,只是笑得有些僵硬。

贾琏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官儿,也算是能看得懂人的脸色了,笑着对义理郡王道:“郡王看看忠顺亲王办的这报纸。”把手里的报纸递过去后才道:“眼看着直隶事了,这报纸也不能一天光登些官场污秽。所以我才觉得郡王大才,想到忠顺亲王前头去了。”

见义理不解,贾琏接着道:“郡王大可将这戏本子略改一改,按着话本的样子誊写出来,每天由着忠顺亲王在报纸上登上一段。如此那些人为了看故事,第二日也得买一份报不是?”

义理有些好奇:“这报不是白送的吗?怎么还得花钱买?”

贾赦的声音从他们的身后传来:“就算是王府有钱,若是这报纸一直送人的话,又能支持多久?自是要卖钱的。”

说着从贾琏手里接过义理郡王的戏本,顾自看了起来。义理郡王也不敢说不让他看,有些拘束地上在那里,时不时喵一眼他的脸色。

贾赦很快翻了个大概,道:“你可不不愧是忠顺亲王的儿子。别的没学会,这整治人的招数倒学成了。”

贾琏因还没看过,所以一脸期盼地问道:“老爷觉得可还用得?”

贾赦有些不耐道:“我怎么知道可用不可用?这个得你姑父说了算。”

贾琏连忙摇头:“不不不,老爷请想,这东西只是为了让报纸引人注意,引得人下日还买。所以全不能按着林姑父他们读书人的那一套来寻章摘句。百姓们能识几个字?若是太拗口、晦涩了,谁还看这个。”

贾赦几人一听也觉有理,因问道:“那你怎么还没看,就知道义理郡王这东西可用呢?”

贾琏脸上就有些得意:“直隶总督之事,现在遍天下的百姓都等着圣人杀鸡儆猴、好大快人心。只不过有些人知道的内情多些,有些人知道的内情少些。知道得少的,自然就想着多知道些。此时义理郡王的话本子一出,还不是人人争抢着看?”

不能不得意呀,贾琏觉得自己终于能用现代的知识碾压贾赦一回,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这也仗着贾赦在他去直隶之前的种种布置,还有接他回府后的种种举动,让贾琏知道贾赦就是个口硬的,心里待自己或者至少是待自己这个身体还是有感情的,在他面前才敢小小地得瑟一下。

贾赦直接把戏本子拍到他头上:“这是朝庭大事,不比前头报纸上以传奇乡谈登的。让人抓了小辫子,不是给报纸找麻烦?”

这点贾琏更知道怎么对付呀:“这有什么,义理郡王到时将地名隐去,人名的话只管按着直隶总督的名字反着来,让人人一猜便知是他,却无一句直指是他,不就得了。”

那三人全没想到,这世上还有如此无赖之法,看向贾琏的目光里都带了一点佩服。贾赦听他如此一说,也不再管,让人抱了两个孙子出来,看了一阵,就由着他们三人折腾去了。

这三人说是义理郡王主笔,实际上主意全是贾琏在出,他完全发挥出自己文艺女青年老妈的经验,把如何写个吸引人的名字、怎么断章、怎样规避敏感词句等等方法,一一教给义理郡王,让义理郡王每日沉浸在如何引人看下一章的思考之中,再不管地里的庄稼如何。

而林如海也觉得此举可行,已经将经贾琏帮着梳理过的前半本给拿去交忠顺亲王印出来,却没告诉忠顺亲王,话本子是由着义理郡王而写。

在林如海看来,写话本子还真算不上什么正经事,是些穷酸文人为了糊口才折了腰。不想登了第一回之后,第二日报纸的发卖就多出好几百份,等第三日更是早早地就有人等在了报馆的外头。

如此一看,这话本子登在报上还真是好事,负责报馆的忠顺亲王也就对这个话本子重视起来。眼见着话本子还剩不了几章,他便向林如海催起了下半本来。林如海不过是替人倒个手,哪儿有下半本给他?

“王爷若是想得那下半本,还是得到显诚伯的庄子里头去看看。”林如海真说不出这话本子是义理郡王写的话,只好让忠顺亲王自己去查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