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44(1 / 2)

作品:人人想扶大赦赦[红楼]|作者:朱大概|分类:N次元|更新:2021-04-05|字数:6233字

张府尹的话, 让贾琏听得频频点头, 已经戴着帏帽下了轿子的王熙凤却尖厉地哭叫了一声:“大人。”

贾琏已经见贾赦看到自己点头时神色不好, 正想着自己又哪里让这位老爷不高兴, 也就不敢喝止王熙凤。

只听她向着张府尹凄惨陈情:“大人有所不知中, 我与二爷成亲已经快三年了, 却还是一男半女皆无。难道我们自己不着急, 我家里老爷、太太不想着抱孙子?”

张府尹哪能说人家不该着急?再说王熙凤就算是已经戴了帏帽,他也一直低着头,不敢直接看人家女眷:“夫人说得在理。”

王熙凤接着哭诉道:“我们全家人盼孩子盼得眼睛都发蓝了, 就是小妇人苦药也不知道喝了多少。哪儿还能只为了陷害他人,就给自己的用具下药之理?”

顿了一顿,王熙凤才道:“那些东西一看价钱皆是不菲, 我们府上才还了欠银多少日子, 若非上人所赐,我又哪儿里能得了来?就有也会珍藏密敛以备不时之需, 又怎么会摆出来?!”

“再说, 那些东西上头, 好些是有王家或是史家标记的, 大人一看便知。这样的东西, 一看就是老太太与贾家太太的嫁妆中所出, 不是她们行事,难道小妇人要自己害自己不成?!”

一连串的哭诉与问话,说得张府尹已经哑口无言。刚才他也不过就是循常理假设一下, 该立案还是要立的, 并不是不想给贾赦这个天子宠臣面子。

可是让一个妇人连连责问,张府尹暗中都想抹上一把汗了。心道这妇人还真是好一张利口。难怪这贾大人要带着一起上衙门,估计并不只为她是苦主。

“贾大人,”张府尹确认了自己主要该应对之人,对着贾赦说道:“请您放心,此案事关人伦,更关乎勋贵子嗣,本官定将秉公办理。”

不管他是不是秉公办理,贾赦其实要制造舆论的目的都已经达成了,没见正堂门外已经来了两三拔人,估计都是来向府尹报告围观百姓动向的。

于是贾赦沉重地点了点头,向着张府尹道一声有劳,就要带着贾琏等人回府。张府尹经贾赦同意,留下了证物,才不好意思地向贾赦道:“贾大人即是告状,还请把诉状一并交与本官。”

你这嘴上说告状,可是空口无凭的,谁知道私下里你们母子兄弟会不会又和解了,怎么也得白纸黑字握在手里,人家府尹查案才师出有名不是。

这就轮到贾赦尴尬了,他比张府尹还不好意思地道:“我一听家中出了这样的事,气愤不过就来求大人主持公道,忙乱之下竟然忘记准备状纸。还请大人见谅。”

人都已经接待了,证物也留下了,还有邢名师爷在场,这样的小失误,也就成了张府尹与贾赦交好的契机。那边邢名师爷挥笔泼墨,替王熙凤以苦主之名拟着状纸,这边张府尹已经与贾赦相谈甚欢。

可惜如此融洽的场面没有维持多久,户部一个小吏已经找到了顺天府正堂。别看贾赦还没去户部报到,可是人家也是听过贾赦当日宴请太仆寺之所的,对贾赦客气到了十二分:

“贾大人,忠顺亲王等着您商量要事,不想您竟然在这里。还请快随小的去见王爷。”

贾赦虽然不知道人家为何对自己笑脸相迎,可也明白伸手不打笑脸人的道理,对那小吏点头做礼道:“麻烦这位兄弟回禀王爷一声,不是我有心躲懒,实在是家里又有不省心的事儿。等我把家中之事理清,自会向王爷赔罪。”

连上张府尹还劝:“贾大人尽管去忙,些须小事,只令公子伉俪在也使得。”

那小吏更道:“听王爷口气,怕是不光要请贾大人,就是小贾大人,也要一见。”说不定这一见之下,就说到晚上宴请同僚之事,他可还从来没去过锦香楼呢。所以务必劝着贾大人去见王爷才好。

贾赦也不知忠顺叫他何事,不过总不好让王熙凤一个妇人单独留在顺天府。到底等着邢名师爷写完了状纸,再与张府尹寒喧两句,才带着人出了府衙。

门口围着的百姓只见多不见少,见贾赦等人出来,虽然不敢上前,有胆大的远远问道:“府尹大人可接了状没有?”

都不用贾赦等人做答,边上就有人给问话之人解惑:“没见府尹大人亲自送出来,肯定是接了状了。”

“那府尹大人现在升堂吗?”

“这样的事儿,听说还牵扯到了生母和亲兄弟,怕是官府也想着和稀泥吧?”也有不相信的百姓,说出自己的猜测。

张府尹想看那说话的是谁,可是百姓们挨挤不开,说话的人又不是前排之人,他也找不到究竟是谁说的。

欲待不理,百姓们却围着只是议论,推挤不动。贾赦向着百姓们拱手道谢:“多谢父老们关心。张大人已经接了我的状子,不过还要调查,一时不能审理。”

张府尹也忙向百姓保证,自己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定会主持公道。这时坐在轿内的王熙凤适时地发现一两声悲啼之音,更引得众多百姓只骂那绝人子嗣之人心太黑,手太毒。

好不容易离了府衙,贾赦让贾琏快些送王熙凤回府,自己先去户部见忠顺,贾琏本想着自己也随贾赦一起前往,使人知道自己办差心诚。可已经习惯服从贾赦的命令,带着轿马飞快地向将军府而去。

那户部的小吏好心地问:“贾大人要不要雇个轿子?”

贾赦这才想起,自己刚才为了制造舆论,是步行着来到顺天府的。此处离户部不近,还有个忠顺亲王在等着,自是要快些才是为臣之道。

向小吏点了点头,不等那人动身,贾赦自己的小厮已经明白主子之意,不一时就寻了一顶小轿过来。小吏在心里暗笑自己还是穷官儿见得多了,就忘记人家富贵官老爷都是自有小厮,哪儿用得着自己献殷勤。

不过他还是替小厮给贾赦打起轿帘,又安抚轿夫抬是稳当些,才吩咐起轿。

贾琏是十分重视这一次拜见忠顺亲王的,也更在意自己这第一次的官场首秀,刚把王熙凤送到府门口,已经吆喝着让人备了马,虽然不敢纵马狂奔,却也与贾赦所乘坐之轿,一同到了户部衙门口。

有亲子在侧,就不用小吏再表现,打轿帘、扶人下轿的都换成了贾琏。看他还是一身出门打扮,贾赦倒也没说什么,只低低告诫他:“不明白的宁肯少说。”贾琏点头不已。

户部行动倒也快,半日工夫已经腾出了一个院落,正堂之外,左右各有偏房,看上去比贾赦在太仆寺办公之所大了一倍不止。

忠顺亲王即是主办之人,自是高坐正堂之上,见贾赦进门,嘴里已经埋怨开来:“皇兄都说了咱们两个不分主次,你怎么还拿着在太仆寺行事的样子,早早躲开了?”

贾赦却不肯头一天就担了懈怠差使之过,向着忠顺亲王道:“不过是不放心这个孽子,怕他不知道规矩,想着回家里亲自带他来见王爷。不想回家竟听说有人要绝我的子嗣,只好先行上顺天府告状。”

得了,别说贾赦这样还没见过孙子面的人,就是忠顺听说有人要绝贾赦子嗣,也不由自主地掐算了一下。面上露出不解:“不对吧?你也不象是绝嗣之相。”他怎么算着贾赦现在都已经是有孙子的人了。

贾赦与贾琏都以为他说的是上一世的巧姐儿,也没在意,只说借王爷吉言。忠顺也不好说自己刚才算得真真的,只说自己府里倒是有个妇科圣手,不如哪日让人送到将军府,给他们府上的女眷诊治一下。

话题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歪了开去,先是贾赦质疑忠顺亲王即是好孪宠,怎么府里还养着妇科圣手,他自己的女人们又用不上,接着是忠顺亲王嘲笑贾赦不懂得取乐之道……

贾琏听得快风中凌乱了。虽然忠顺与贾赦话语之中,不乏相互针对,可是怎么听都有一种诡异的和谐在内,至少不是两个从小针对到大之人间该有的。

难道他们之前的针锋相对都是装出来的?可明明那时候贾赦就是一幅有多远离忠顺多远的架势。贾琏就算受得打击已经够多,还是十分相信自己的观察能力。

再说忠顺亲王在原著里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大反派,是专注与荣国府做对的存在!

他们现在如此相处,可让贾琏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忠顺亲王?他本以为贾赦为自己求了官,还是与他一起到户部收回欠银,是为了对抗忠顺亲王的呀!

他那张脸不时地变化着颜色,贾赦已经没眼看,忠顺倒是一乐:“这孩子倒是有些你年轻时的影子,也是这么七情上面的。”

贾赦没好气地道:“你只说他与我年轻时一样傻也就是了。”

喝着让贾琏给忠顺行了礼,又向人道:“我现在能顶事儿的儿子也就他一个,圣人又亲自赏了官儿给他做。不过官场上的事儿他比我还不通些,只让他做些抄抄写写的也就够了。”

忠顺大摇其头:“我倒觉得他比你年轻时看着好些。至少能听咱们说这么些话不叫着无聊。再说圣人都看好他的术数之道。”

贾琏都没想到当今还知道他精于术数,心中大是振奋,脸上也放光了,眼神也睥睨了,就要开口高谈阔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