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九十三章是也不是(1 / 2)

作品:一品少主|作者:青梅呀煮酒吧|分类:都市生活|更新:2021-03-21|字数:2048字

<p>“需要注意的是,赵孟頫强调的古意,并不是十足冷静矜持地复刻古人的风格,而是从古画中吸取古人写真实山水人物的精神,再创造出新的作风,拿赵孟頫最出色的山水画来说,他不断进行着实验,有从早期的《幼舆丘壑图》,到技艺已成熟的《鹊华秋色》,直到晚年所作的《水村图》;从六朝到唐五代的传统中,创出了一种新的风格,以《水村图》为代表,影响到元代晚期的画家,并开了明清画的先河。”燕雀说着缓缓抬头。

总算有人跳价了,直接加了100万,听声音是个中年女人。

“老大,我们要不要喊价?”韦小宝问道,磨掌擦拳蠢蠢欲试。

“不着急!”燕雀摇头继续道:“《幼舆丘壑图》是赵孟頫传世山水画中最早的一幅,这幅画表现出明显的魏晋风格,地面与树木沿着中景横陈,和画幅平行,前有溪流分布在前景,向画幅左右两端延伸流向远方,谢鲲坐在河岸的一张席子上,凝视着河水,有表现他效法古人的意向和兴趣;《鹊华秋色》则展现了他创作中截然不同的另一个面向;他这里的描,超出了时空限制的能力,依照自己选择和组合的能力,把自然变而为趣味盎然的画题。

除了排拒南宋绘画追求图像描摹精准的积弊,这幅画的开创意义也在于它所引进的塑造物形的新方法;复古画风中的青绿山水使用勾勒填彩,宋人山水画里善用渐层晕染法来描绘轮廓,赵孟頫显然寻找到了新的方式:元朝人使用淡干墨侧笔画出,一方面画出体积感,同时显得笔力自然潇洒。

他中年所作的《水村图》则更代表了元画的风格,这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名画历来为元、明文人画家所珍视,它同样也归入了《石渠宝笈》目录之列。这幅画尤为典型地体现了他‘书画同源’的艺术理论,到后来,他的‘古意’说和画风,几乎影响了元代的整个画坛。”

“牛呀!那他的岂不是很有钱?”尤柒问道。

“你傻啊,没听老大说那小子除了在皇帝老儿面前,谁也不待见他吗,他的画当时应该卖不了几个钱,最多只是当成兴趣,自娱自乐还差不多,对吧老大?”韦小宝不懂,倒是不笨。

“我看他的画,也就他快死了的前十年才有点人气。”安子阳附和道。

“他死之前除了那种真正慧眼识人的,或者朋友,基本上没什么人买他的账,即使是两幅宫中精品《洛神赋卷》与《行书千字文》,当时都没人在意,他死后被封魏国公之后才慢慢被人重视,《元史》有记载,里面的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

作为宋朝宗室成员,赵孟頫最早学习书法的对象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后他开始学习魏晋,在他的作品中,巧妙汲取精华的灵气已表现得十分明显,赵孟頫有幅《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卷》,是他早期的作品,能看出明显的魏碑风格,横以方头起笔,以如利斧般锋利的捺来收笔,但他同时也摒弃了魏碑中常见的刀痕气,用自身流利婉转的运笔风格化解了魏碑中的生硬刻板。

事实上,赵孟頫的真迹在明清时期遭到了讹传,后来的康有为还批判过他,这很可能与书法界因金石大热导致碑派书法兴起有关。

清中叶以前,书法崇尚法帖,自从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后,以北碑为代表的碑学成为北派,帖学归为南派,渐渐的被派成了老大,帖学逐渐式微,崇碑之风趁势大盛起来;学碑显然不如学帖,碑由工匠所刻,在表现飞白和连笔时,与原作已有差异,再加上不断碑拓造成的磨损,我们能看到的拓片早已不是书法作品的原貌了。